2024年具有不同于以往年份的特殊气象,因为这个世界的变化到了一个关键点了。

在2024年到来之前,2022年发生了俄乌冲突,俄乌冲突又变成了俄罗斯与整个美西方的一场决斗。2023年又发生了巴以冲突,因为以色列针对平民大开杀戮,美国与其紧紧捆绑在一起,巴以冲突正在一步步从什叶派抵抗之弧与美以之间升级为中俄伊对美以之间、中俄加整个伊斯兰世界与美以之间的博弈。美以因巴以冲突而陷入空前的孤立,未来还有可能变成美以和整个非西方阵营的博弈。
巴以冲突比俄乌冲突对现有世界秩序的冲击力会更大,因为巴以冲突让美国的软肋暴露在对手面前,美国在巴以冲突处于全面的被动,只能采取守势。因为巴以冲突,美国在俄乌冲突上的攻势也大大减弱了。
这一切的发生就如电光火石一般,体现了世界局势变化的加速度。俄乌冲突之前,世界还整体上是处于大变局的量变阶段,以俄乌冲突为分界点,世界进入大变局的质变阶段。
2022年突然加速,地点是欧洲。2023年继续狂踩油门,地点是中东。那么2024会不会在亚太发生更具决定意义的冲突事件呢?很多人都在把目光投向亚太,具体是三个引爆点:朝鲜半岛、台海和南海。
这种冲突被认为是军事冲突,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原因很简单,美国无力在亚太动手,中国也不想自己旁边生变。亚太爆发军事冲突,美国是必须要下场的,但是美军现在根本下不了场,因为美国的制造业不行了,根本不支持美军参与任何一场中等规模以上的战争。否则,美军的真实实力和内部腐朽不堪的问题就露馅了,美元还需要美军维持表面上的威慑力。
美国人在这个问题上是讲政治的,而且它也不得不讲政治,美元利益高于美国利益,因为美国是金融资本说了算,美国不是美国人的美国,而是金融资本控制的美国。美国现在在中东面对胡塞武装都表现得没有办法,它会有能力在上面几个矛盾敏感点,面对中国的军事实力?
所以,我们还是认为2024年在亚太中国周边不会出现失控的军事冲突,不太确定的是印度那个方向。
因为中国现在的安全战略重点还不在印度那个方向,印度搞事端的概率还是不低的。美国现在不太指望能够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方向跟中国摆开决战架势,美国需要的是在亚太保持对中国的威慑,牵动中国减少在其他战略方向的资源投入。
美国特别警惕中国在中东发力,最期待的是中印起冲突,这样就可以实现多重目标:一是让中国东西两线自顾不暇,二是印度的体量更适合做亚洲的乌克兰,三是印度的区位优势能扼制中国最重要的印度洋航线,美国通过印度打击中国的海上运输线。四是冲突扩大可以堵塞中国向中东方向力量投入的通道。
印度会利用这个时机针对中国表现得更有攻击性。
我们曾经写过文章分析,印度是美国之后中国最大的对手,不能用以前对印度的印象看待现在的印度,因为印度内部正在进行的国家主义改造,让印度从松散的联邦制变成一个中央政府越来越有权威的国家。
现在印度的莫迪搞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当年小胡子搞的那套国家主义比较像,印度人民党控制的“国民志愿服务团”让莫迪政府第一次在印度全境建立起有力的基层动员能力,而不再受制于松散的联邦制。印度教和民族主义的结合,可以让印度人的思想对外高度统一起来。印度一旦拥有了与其野心相称的工业实力,就一定会成为中国的外部大患。
印度人在一致对外方面做得比中国要好很多,印度的主流媒体都是充满民族主义的,不会跟中国的一些主流媒体那样,动不动就妖魔化中国的民族主义,也没有我们那么多吃里扒外的网络伪军。人民党的上位,推动了印度国家主义的崛起,逐渐替代了原来高度崇拜西方的那帮精英,国大党联合其他政党组成联盟都无法阻止印度人民党。
印度人民党正在通过“国民志愿服务团”的网络体系,将印度教民族主义扩展为一种跨越种姓的力量,莫迪本人的种姓并不高,他的上台和持续的执政,对印度传统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形成冲击。一旦人民党用国家主义完成印度内部的整合,加强内部的动员能力,印度和中国同等规模的人口优势就能发挥出来。
最近印度有些动作,需要引起中国人的重视。一是印度拦截扣押中国货船,这曾是美国在银河号事件中干过的事。二是印度向中印边境增兵,还在中印边境的基础建设提速,据说还用上了从中国进口的盾构机。三是印度正在染指南海。四是印度通过支持恐怖主义势力攻击中国在巴基斯坦的人员,阻止中巴经济走廊的推进。
一个完成中央集权化的印度,一定会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只有一个碎片化的印度才不构成对中国的威胁。
中国应该加速解决美国的问题,现在有一种论调,是中国不能让美国衰落得太快,但这种说法我认为值得商榷。
美国是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外部对手。因为美国是世界最强的国家,美国又把中国当成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调动最多的资源用来遏制中国。这都决定了中国不能通过单方向的妥协让步来维持中美关系的稳定。美国又是一个能不讲理就不讲理的国家,只有让美国没有遏制中国的实力,美国才能停止对中国的遏制。
加速解决中美矛盾,为提前解决中印矛盾,争取时间。解决印度的问题要在印度完成工业化以及莫迪的国家集权化改造完成之前。未来的中印矛盾一定会跟今天的中美矛盾一样,成为中国外部要面对的主要矛盾。
现在的时机很关键。美西方联手把俄罗斯从西方经济体踢了出去,也把俄罗斯暂时推向了东方。
中国应该加快俄罗斯的能源和大宗商品对接中国经济体的进程,克服亲美势力的牵制,加快中俄能源管道和交通线路的对接。只有俄罗斯的重要能源出口对接到中国,中俄的关系才能真正保持稳定,而不是随着美西方的对俄政策变化而出现变数。无论是亚洲大陆一体化,还是打通与中东的互联互通,都需要中俄的战略协作关系。
因为巴以冲突,让美国不得不面对中俄伊的三线拉扯,实力更加捉襟见肘。变内线防守为外线进攻,在中东牵制美国,在中东解决美国,在中东终结美国的全球霸权,对中俄都是最好的方案,不但可以威胁到美国的核心利益,而且可以以最小的代价给对手造成最大的损失。
用中东对美国的牵制力度还应该加大,对美国不应该再有什么幻想,也就无需太多顾忌。只有在中东把美国打痛了,美国才能放松在亚太的布局。美国是否从亚太抽调兵力驰援中东,是检验用中东牵制美国力度是否足够的一个标尺。
胡塞武装已经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中东的控制力和美国的海洋霸权,胡塞武装前不久宣称又具有了高超音速导弹,真正的好戏就在前面不远处。以色列刚又发起对伊朗驻外使馆的攻击,包括以色列在内,各方力量在拖美国下场中东方面,都是一条心。美国正式陷入中东之日,就是在全世界正式收缩之时。
真正决定世界基本格局变化的还是中美的博弈。中美博弈的重点还是经济,经济战依然还是中美博弈的主战场,金融战是美国现在的重点,几乎承载了美国最后的全部希望。美国自身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也坚持美元不降息到现在,主要目标还是中国。相比较其他,美国现在最怕的是中国完成产业升级,因为这将意味着美国的硬实力失去几乎所有的物质基础。
美国的贸易战和科技战,事实上都无法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美国只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金融战上面。美国金融战的胜利,已经主要不取决于美国的金融实力,而是东方大国买办势力的配合力度。
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国在地缘政治方面的博弈最出彩,这与中国研究国际关系的学院是民族主义者主导有很大关系。中国制造业领域与美国的博弈也很出色,一方面是因为有华为这样的优秀企业,另一方面也是被美国的贸易战及科技战打醒。中国应对金融战的能力就弱一些,看看金融财经账号的逆向民族主义的高含量,就让人多了不少担心。
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短板就是话语权,因为中国的媒体、文艺圈逆向民族主义的含量可以和金融财经账号媲美。美国打金融战从来都离不开话语权的配合。而我们的很多媒体人和金融圈人士,他们的话语权用来配合美国对中国的唱衰方面,力度不比美国的主流媒体差。
无论如何不能输掉金融战。我们都承受不起输掉的后果。
中国在制造业的攻势越来越猛,让美国感受到很大的压力。经济学家出身的美国财长耶伦,违背自由市场经济原则,说中国加强能源生产是不公平竞争,“扭曲了全球价格”,这是美国制造业“输不起”的表现。
去美元化已经有不少成果,但还需要加大力度。中俄贸易本币结算已经超过90%,在全球美元体系的地盘上建立了最大的一个人民币根据地。美国自己的制造业越来越拉跨了,美元的地位很大一部分建立在中东的石油和以中国为主的制造业体系上。去美元化就要针对美国的这两个主要基石而展开。
2022年全年,我国货物贸易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同比增长37%,占比扩大至19%。2023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中国这个数据什么时候提高到50%以上,对美元地位的打击力度就比较可观了。
中东的去美元化则取决于美国在中东的控制力下降程度,巴以冲突已经给去美元力量送来解决的机会。跨境支付不从美元体系中走出来,美国就对中国巨大的美元储备有觊觎之心,利用金融打击中国的想法也不会停止。
所以,形势发展到现在,能够决定未来世界版图的中美博弈之局现在也进一步明朗了:
1、地缘政治方面,分别利用中东和亚太,相互牵制,同时寻找和创造破局机会。中国在中东破局的难度要比美国在亚太破局的难度和成本小很多。如果中国率先在中东破局,美国在亚太的布局,也维持不住。
2、经济战方面,中国突破美国的科技战封锁已经没有过不去的障碍,但还需要一点时间,产业升级将随着芯片半导体的国产代替加速而更加势不可挡,中国还利用新能源优势在西方原来有巨大优势的汽车产业实现了整体突破,开始攻城略地。
车和电子是制造业的前两大产业,西方失去了这两个产业最后的优势,西方的货币金融优势也失去了物质基础,经济战大势就可确定了。
现在中国在制造业领域主攻,美国主守,科技战和贸易战都是美国的防守主要形式。在金融战领域则正好反过来,美国现在最希望的中国对其更加开放,最怕的是中国加固金融防火墙。
如果不计算精神美国人的因素,虽然中美在产业领域和金融领域互有攻守,但总体形势还是对中国相对有利的。
美国最大的撒手锏,利用芯片供应链打击中国制造业,正在随着中国的不断突破而失效,美国今后将更加依赖贸易措施,限制中国优势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只要中国突破了剩下的技术限制,凭借全产业链形成的技术与成本综合优势,美国利用市场是很难阻挡中国制造业前进脚步的。
欧洲因为和中国制造业的重叠和竞争也在加剧,所以整体上跟中国的关系不会太好,欧洲虽然也有自己的利益,与美国之间也有利益上的冲突,但在应对中国崛起这个问题上,他们还是会形成更加紧密的配合,对美欧进行分化的难度很大。
西方不但已经失去西方从工业革命以来的制造业规模优势,而且正在失去制造业的技术优势,这个过程甚至有望在三五年之内完成。
西方就是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占据了世界的C位,还把中国打到了历史低谷。今后,如果西方失去了制造业的优势,也就失去了霸权的根基。
百年大变局的第一个逆转就要实现了: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将第一次失去在生产力方面的优势。
中国在生产力方面超越西方,没有太大悬念。中国今后需要重点考虑如何让生产关系适应未来更高生产力的要求。
西方从领先到落后,根本原因是体制的落后,最终是西方生产关系的落后,让西方失去了一个个先发优势。
人工智能会在生产力问题上宣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死刑,因为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的全面替代,将与西方的全面私有制,因为就业问题,产生全面的和根本的冲突。我们需要从西方经济神学的洗脑中清醒过来,放弃对西方经济体制的推崇,吸取西方的教训。面对人工智能的到来,优先推动生产关系的革命,为更高的生产力开辟道路,让科技进步造福于所有人,第四次工业革命让人类在生产力方面具备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