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大
刚刚过去的2023年,国有六大行累计实现归母净利约1.38万亿元,平均每日盈利超37.7亿元。宇宙第一行工行仍旧是最能赚的银行。
同时,几大银行天量存款也引发关注,六大行存款总额突破133.61万亿,2023年一年就增加了14.34万亿,增幅超过12%。宇宙行工行的存款总额同样位居第一。
另外,全国13家在A股上市的银行在2023年光是存款利息支出就达到超3万亿,增加近20%。其中11家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个人定存利息支出额约1.15万亿,占这11家银行存款利息支出总和超46%。
有个小朋友表示要当行长,因为爸妈爷爷都是行长,当行长继承家产。不知道这位小朋友是不是听家长闲聊银行存款太多,行长手握贷款审批大权,想批给谁就给谁,决定金钱与利益,是人上人,因此才想要“继承”。
回到主题,存在银行的钱大量增加,银行支出的利息大增,而现在贷款基准利率却是在持续调低的。
从这些信息,很直观就能发现定存利率还有很多下降空间,以前是3%以上时代,现在是2时代,如果月度季度贷款增量没有显著上升,或许定存利率继续下调将来的很快,1%时代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出,很多板块产能是过剩的。老百姓把钱存在银行不乱花,应对经济不景气、就业难是其一,其二也是着实没有可投的地方。
买房必涨的神话被打破,随便买个理财都能有百分之十几收益的时代也早成过去式,现在能投的无非就是一些公开市场或者场外公募基金。
公开的市场,股市风险大、赚钱更难;公募基金,2023年公募基金整体亏损4347多亿,如果加上2022年亏的1.45万亿,公募这两年合计亏损近1.9万亿。2023亏得少也是得意于公募在债券市场上赚了些钱,补了一些窟窿。
低风险、较高收益的投资方向极少,怎么办,只能投向低风险低收益的定存及少量的一些债券类。
归根结底的本质,是部分产能过剩了,尤其是房地产这条产业链上的关联产业,也包括光伏、电池这些,可能你想象不到,许多新能源细分也进入产能过剩。
到底是内需不足导致产能过剩,还是产能过剩之后对比出内需不足,这个宏观话题我们不去讨论。
最重要的是产能过剩怎么办?要么降低生产量,要么扩大消费市场,把过剩产能输出到国外。而作为时刻针对我国经济科技贸易的老美,显然也是心如明镜,肯定瞄准了打。
前些天中国中车青岛四方公司被踢出保加利亚高铁招标,理由是报价太便宜。
有人会觉得这种亏本买卖何必干,但是要知道做生意第一庄未必非要赚钱,如果能打开市场,那在后面的项目中就能把前面亏的都赚回来。
这次踢出中国高铁的也不是保加利亚,而是欧盟,欧盟认为中国中车拿了巨额补贴,哪怕你这个补贴主要是用在中国国内,且并不是中车青岛四方公司拿的而是其母公司拿的,哪怕保加利亚这个高铁项目并不大,只有6.1亿欧元,但是欧盟反补贴的范围极为主观,说你不行就不行。
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打不过就限制,欧盟也一直没停着在这上头想方设法限制中国产品出口,常用的就例如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这里也有点闹笑话,一般来说反补贴调查的评估关键是是否存在通过低价,对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但现实是中国出口的汽车比在国内售价要高,卖给老外的价格普遍是国内的两倍。
这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很多年前外国汽车出口到中国,价格就比在外国本土要贵的多得多,九十年代一辆桑塔纳都能卖出几十万的天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我们卖出更高价格,是因为具备产品优势,企业更具竞争力,是实力的体现。
但老美显然是不会停止使绊子的,以前是芯片等高科技战,但中国也在不断突破,现在则又集中到新能源上,虽然目中国电动车还没卖多少到美国,但是老美已经在防患于未然,拜登命令美国商务部调查中国电动汽车构成的所谓“安全威胁”。
出口是我国的经济三驾马车之一,这一点老美心知肚明,尤其是在中国制造业和建筑领域产能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我们必然要稳住并扩大出口,输出产能,而欧美也必然不会坐视旁观。
最近中美深度接触信号明确,前两天通完电话,随后传来耶伦来华,紧接着美国制造业PMI指数和就业数据出来,超预期的好,等于再次告诉世界美国经济一片大好。
经济差的时候都没降息,经济好了还降啥息?所以老美这一把降息玩的高啊,从去年10月说到现在,永远是驴嘴前面的胡萝卜,牵着全世界走。
既然底气这么足,那时隔9个月耶伦来华干啥?
很多人觉得对方屁颠屁颠跑过来找我们,就又自嗨了,但其实不然,耶老太太来华,远比她坐办公室听汇报要来的深刻得多,她也一定是比绝大部分美国人要了解真实的中国,这一点非常重要。
来之前美财政部官员说了,希望了解中国如何实现5%的增长目标,以及如何应对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说白了就是互相探底,包括双方的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什么时候降息、降息力度、美国高额债务如何解决等等。
美媒还报道耶伦此行主要是为了就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向中方施压。所以,老美一点也不傻,他们或许不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用的绝对贼溜。
中国一些产能过剩、房地产低迷,老美债务高悬、中国在不断抛美债......,我们需要输出产能,对方需要化解债务、保证美元信用,等等。
合作不一定共嬴,但一定不会双输。选择对抗显然不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
大国博弈,除了利益,还是利益!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
Y2023-2053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