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恐怕是宫崎骏最难懂的一部电影。
观影时,我旁边的两位观众一直在小声嘀咕:这是啥意思?怎么跑这儿来了?你刚才是不睡着了?
其实不光中国观众不懂,与宫崎骏更有默契的日本观众也没看明白。
据一位日本观众说:片子放完,只见一群困惑不解的日本人,排着整齐的队伍,默默地走出影院。
尽管看过之后也是一脑子浆糊,我还是想说,《蜘蛛侠纵横宇宙》败给宫崎骏,不冤。
宫崎骏的童年阴影

POST WAVE FILM

影片讲的是二战期间一个名叫真人的日本少年,因为母亲去世,父亲娶了自己的姨妈,搬到乡下去住。
在新的环境里他遇到了一只会说话的苍鹭,自称可以带他去找母亲,然后把他带进了一个梦幻世界。
这仍旧是一部典型的宫崎骏电影,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因为只有在孩子眼中,那些奇幻、瑰丽的想象才显得真实。
影片的前半段有点半自传的味道,宫崎骏直接把自己的童年安放进来。
1941年出生的宫崎骏,刚好在幼年时赶上了战争的尾声。熊熊燃烧的城市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梦魇。
为了躲避空袭,宫崎骏两岁时就和家人离开东京,搬到一百公里以外的栃木县宇都宫市。
乡下生活也成了宫崎骏童年难以磨灭的记忆,不断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影片里有很多细节反映了宫崎骏一家当年的生活。比如真人父亲的工厂生产飞机零部件,这其实是在支援侵略,发战争财。
这正是宫崎骏一家的真实写照,当年叔父吹嘘杀过中国人,以及父亲发战争财这些事,都给宫崎骏带来了巨大的童年阴影。
还有电影里真人父亲带回家的那个箱子,里面装满了各种罐头、奶粉甚至是香烟,这在那个年代绝对是奢侈品。
这也是宫崎骏一家当年的真实情景,在物资匮乏的战争年代,战争财让宫崎家得以继续维持从前的生活水准。而这对宫崎骏来说是一种耻辱。
巨大的负罪感和憎恶感让宫崎骏对日本彻底失去了认同感,他描述自己是一个“厌恶日本的日本人”。
也正因为这样,反战便成了宫崎骏电影中永恒的主题。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无辜
POST WAVE FILM

随着少年跟苍鹭走进那座废弃的塔楼,故事也从现实世界走进了童话世界。而那些令人费解的意象一浪接着一浪,打得人晕头转向。
那些奇形怪状的老婆婆代表什么?她们变成的护身符又有什么用?坟墓里即将苏醒的主人又是谁?雾子画出来的火圈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进入孕妇的房间是一种禁忌?攻击缠绕真人和夏子的纸条又是什么玩意儿……
这一大堆细节看得人云山雾绕,但却又并不影响我们理解宫崎骏想要表达的主旨。这正是杰出电影的特征,既有明白晓畅的主题,又有丰富的解读空间。
不妨把那些细节留给更有学识的朋友去解读,我们直奔主题。
宫崎骏用这部电影,为我们呈现了战争对人的异化,同时又试图回答那个问题——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在电影中,宫崎骏把不同的人变成了不同的动物。最重要的那个,自然是苍鹭
有人说,影片里的苍鹭指代的就是美帝国主义,苍鹭与少年就是美国和日本。
从苍鹭身上,的确能看出美国的影子。那形象,那配色,像极了讽刺美国的招贴画。只不过把老鹰变成了苍鹭。
电影里,苍鹭貌似始终在引领少年,但其间充满了谎言和背叛,双方相互依靠又彼此提防。像极了美日之间的关系。而苍鹭在日语中又是欺诈的谐音,是贪婪和狡诈的代表。
但这样的解读又无法解释苍鹭“二皮脸”的形象。
或许可以把苍鹭看作是西方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的结合体。
翱翔于天空的苍鹭,代表了西方的科技与文明,肚子里藏着的那个念“南无阿弥陀佛”的酒糟鼻老头。则是属于日本的传统内核。
两种文化嫁接出当代日本这个滑稽又恐怖的缝合怪,时而傲慢无礼,时而低声下气,时而忠诚,时而狡诈,时而伙伴,时而敌人。
除了苍鹭,影片中还有两种令人厌憎的动物,鹈鹕和鹦鹉。它们以让人感到密集恐惧的群像出现,代表乌合之众。
鹈鹕象征着被裹挟进战争的平民。就像影片里那只濒死的鹈鹕所言,他们是被带到这个地狱里的,身不由己。而在这个食物匮乏的孤岛上,他们不得不弱肉强食。
这就像被卷入战争的日本平民,他们似乎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却又难以引发同情。因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无辜。
就像对原子弹造成日本平民伤亡这件事,当时有一位神父说得很清楚: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一样,都是在进行总体战争,也就是,综合国家一切力量进行战争,整个国家都为战争服务。那么,如果一个人在理论上支持总体战争,他就不该抱怨原子弹造成的平民伤亡,因为在总体战争中,平民和士兵是没有区别的。”
而影片里被鹈鹕吃掉的哇啦哇啦,象征着未来一代。他们被战争吞噬了新生的可能。
就像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写到,书上写满了“吃人”二字。
在鲁迅笔下,吞噬中国未来的是仁义道德;而在宫崎骏笔下,吞噬日本未来的便是军国主义。两个人发出共同的呼喊:救救孩子。
如果说鹈鹕代表了战争中的平民,那么鹦鹉就代表了战争中的军国主义分子
这一点在影片中表达得再直白不过:鹦鹉们高举旗帜,高喊口号,而旗帜上赫然写着“DUCH”——德意志(DUTCH)。
在旗帜的引领下,鹦鹉们在大街小巷四处巡逻,逮捕和杀掉一切异己分子。
既然举着这样的旗帜,那位鹦鹉王是什么角色也就不言而喻。而鹦鹉王心心念念的,是窃取权柄,构建自己理想的世界。
这便是战争中的人们,或主动或被动,被异化被扭曲,而象征世界秩序的积木,早已经摇摇欲坠。

美术馆大火,救猫还是救画?
POST WAVE FILM

接下来,搭建积木的人隆重登场——真人的太舅公,一位饱读诗书的哲人王。他找出没有恶意的积木,构建了这个世界的秩序。而如今这些积木已经沾染了恶意。
太舅公这样的人物,在人类的历史上比比皆是。那些天才的头脑,笃信自己有能力设计一套完美的制度,构建一个永恒的乌托邦。
他们也真诚地相信,自己对人类充满大爱,没有一丝一毫的利己之心,甘愿为人类的事业奉献一切。
然而历史又一再告诉我们,没有人有能力设计出一套完美无缺的制度,这个世界如此复杂,怎么可能像搭积木那样简单?
即使那位天才的思想者没有恶意,他又怎么能够保证他的继任者也没有恶意?他又如何找到足够多没有恶意的积木来运行这套秩序?
同样,他们又如何知道自己设计的秩序就是人们想要的呢?他们有什么权力将这一切强加给所有人?
就像保罗·约翰逊说的那样:警惕知识分子,尤其警惕具有雅各布倾向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是引诱人误入歧途,而是强迫人走上“正路”。
所以当鹦鹉王像所罗门王一样快刀斩乱麻,整个世界就崩溃了。那些前一刻还红光满面的鹦鹉,瞬间变成了难民。
这便是宫崎骏所担心的——打着各种宏大的旗号,引发战争。
那么该如何避免这一切发生?或者说怎样的人生才值得度过?宫崎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因为血脉,太舅公的权柄唾手可得,但真人拒绝了成为“世界之王”的巨大诱惑。
首先,他不认为自己有能力通过搭建几块积木就左右所有人的人生。其次,他承认自己心中的恶意,脑袋上的伤疤便是他恶意的证明。
最终,他选择了找到自己的继母,回到父亲身边,去过平凡而真实的生活。
然后苍鹭惊讶地发现,真人记住了奇幻世界里所发生的一切。之前去过的人们总是会将那一切忘掉。
这正应了黑格尔的那句名言: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宫崎骏也曾强调“历史”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没有历史的人和忘记了过去的民族,只能如蜉蝣一般消失,或者像一只鸡一样只知埋头生蛋,直到自己被吃掉。”
这便是宫崎骏给出的答案:不要献身“宏大”的事业,要回到亲人身边;不要去爱抽象的人类,要去爱具体的人。
这答案让我想起了《奇葩说》里那个著名辩题: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李诞选择了救猫:“这个世界的维系,靠的是我这样‘自私’的人。我们这样自私地活着,但是不伤害别人,这个世界才能运转。而正是那些为了所谓宏伟的事业,为了一些远大目标,不计后果地牺牲别人,牺牲别的小猫的人,频频让我们这个世界陷入大火。”
显然,宫崎骏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好好活着”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写给自己的歌
POST WAVE FILM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之于宫崎骏,就好像《山丘》之于李宗盛,《敦刻尔克》之于诺兰,是写给自己的歌。
很多时候,艺术家要和市场作斗争,要在追求艺术和迎合市场之间挣扎。挣扎过来的,就自由了。他们可以更加任性一点,去创作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必管市场欢不欢迎。
这一次,宫崎骏放弃了观众体验,选择了彻底的自我表达。你能在这部影片里看到那种直抒胸臆的自由和时不我待的焦虑。
毕竟,已经83岁的宫崎骏,无法判断自己是否还有下一次“发言”的机会,所以他选择任性一把。
而作为影迷,还能看到宫崎骏的电影本身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
即便看不懂,也不妨带着一双童真的眼睛,再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随着宫崎骏走进那个光怪陆离的童话世界。
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拥有宫崎骏,真好。

作者丨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排版丨知识饼干
责任编辑丨Tony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近 期 好 课
好课 | 青少年电影训练营
好课 | 王玮剧作工作坊03
更 多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