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京介 · 主播 | 一凡
心理学上有一种论断:
一个成年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世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
如果你看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一定会对女主角印象深刻。
松子成年后,勇敢坚定地追逐每一段感情,却受尽背叛和伤害。
究其原因,是松子在童年时期缺少父亲的关爱。
成年后,她将感情中的每一个男人,都视作父亲,借此依靠。
以至于每一段感情,她都掏心掏肺,为爱痴愚,却轻贱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曾说: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如果你的童年也有过挫伤和隐痛,总是与幸福失之交臂,不妨读读这5本书。
01《原生家庭》
作者:苏珊·福沃德
豆瓣:8.3分
有时候,最能轻易把人打垮的,不是社会,而是所谓避风港的家。
如何做好父母就一个技术活,但是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没有培训就直接上岗了。
作者苏珊·沃福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
她拥有自己的私人诊疗中心,通过接触过大量的咨询案例,筛选并分析出普遍存在的现象。
本书主要介绍了原生家庭的存在模式,以及大篇幅地指导人们:
如何摆脱由父母带来的性格缺陷。
书中列举了6种“有毒”的父母,他们不可避免地让孩子受到伤害:
1.身体虐待型父母;
2.言语虐待型父母;
3.不称职的父母;
4.操控型父母;
5.酗酒型父母;
6.性虐待父母。
有读者读过书后分享:
“受到伤害的孩子,如同高压锅。
里面的压力没有得到释放,而不停在外面加固,并不能解决问题。”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不留神就有过失了。
许多孩子,都是背负着童年的伤痛,一点点成长。
本书告诉我们:
尽管我们没办法选择父母,但每个人都有可能从原有的家庭模式中解脱出来,得到自由和幸福。
02《超越原生家庭》
作者:罗纳德·理查森
豆瓣:7.5分
作者在研究大量心理理疗案例后,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
如果人们在幼年时缺乏必要的关爱和指导,长大后就容易产生强烈的幻想。
他们幻想出现一个”特殊的人“给自己带来美好的生活。
他们真正爱上的,是这个想象中的伴侣为自己带来的感觉。
而当现实与想象不相符合时,他们就会愤怒、沮丧、失望,甚至感到备受伤害。
如果不能成功将对方改造,他们会向内攻击,对自己造成精神的负担。
这种经历会始终困扰着他们,还会因此陷入感情中的恶性循环。
有心理患者曾说: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从心理和感情上摆脱早期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
不去重复原生家庭中的一切,也不刻意去做与之截然相反的事情。”
本书的目的是揭示原生家庭的内部运作机制,帮助你学会应对原生家庭影响的全新方法。
摆脱过去原生家庭遗留的问题,从而在新家庭中过得更加幸福快乐。
与此同时,下一代也能健康地成长。
每个孩子,最初都是从父母那里,获得了对婚姻的最初印象。
中国的父母都在等待孩子们说两个字:“谢谢!”
而中国的孩子也在等待父母们说一句话:“对不起!”
03《这不是你的错》
作者:贝弗莉·恩格尔
豆瓣:8.3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道:
“我的一生充满羞耻。我甚至都猜不出正常人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在无尽的羞耻与自责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本书深入探究了“羞耻感”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源于童年的创伤,对人的一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作者贝弗莉·恩格尔,被誉为美国第一心理医师、著名家庭与婚姻治疗师。
她在儿童和成人创伤领域有30多年的从业经验,被认为是情感创伤治愈专家。
她还曾多次登上“奥普拉脱口秀”等电视节目,被称为“万千女性不知所措时最想求助的人”。
读过本书的人说:
“这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自愈手册。
如果你此刻正遭受因童年创伤引发的羞耻感的折磨,这本书会让你用一双不同的眼睛看世界。”
没有谁是低人一等的,也没有谁是残缺不全,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的。
疗愈自己不一定要在童年,只要你想,可以在任何时候。
04《无声告白》
作者:伍绮诗
豆瓣:8.2
莉迪亚死了。
一个青春靓丽,成绩优秀的女孩,选择在一个别人酣睡的深夜,投湖自尽。
莉迪亚在家中排行老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莉迪亚的哥哥认为,导致这个悲剧的,是隔壁的坏小子。
只有莉迪亚的妹妹在一旁沉默不语。
在这个纸糊的有爱家庭,她才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当真相一步步揭开,一个受尽伤痛的事实,摆在众人面前……
有网友读过后表示:
“父母有时候是多么的迟钝啊。
他们把闷不吭声理解成温顺乖巧;
把不合群、没有朋友理解成正好可以安心学习;
把考试考砸了理解成不够努力。”
“期待”像一把锁链,牢牢套在脖颈处,让人不能呼吸,却要故作轻松的样子。
其实,我们都不必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
终此一生,就是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走什么样的路。
05《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者:塔拉·韦斯特弗
豆瓣:8.7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女孩。
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获得剑桥奖学金;
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
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拥有这样一个履历,却在17岁之前未曾踏入过校园。
相比于其他孩子与朗朗书声相伴,她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
她来自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
拥有暴力基因的哥哥,总是对她进行家暴;
偏执的父亲,对宗教狂热,一次次置她于危险之中;
母亲只知道一味顺从,从不曾保护她。
女孩只能默默舔舐原生家庭的伤口,直到她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这个故事,不是一部小说,也不是一个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作者最真实的经历。
有读者说:
“读不懂这本书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但是,读懂此书的人因此有了力量。”
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真正的分量。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只自由翱翔的鸟,飞往自己憧憬的群山。
罗翔老师曾说:
“我们怪罪原生家庭,并不是因为父母没钱、没本事、没后台、没门路。
大家真正厌恶的,是他们的虚荣、自私、封建狭隘,还喜欢乱指挥。
他们不愿与时俱进,还非要把自己的旧观念套在儿女身上。”
我们没有办法重新选择父母。
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到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烂牌。
要记住:任何人和事,都会过去,但不要跟它过不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