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嗯,我是中产先生的小弟,中产先生mini,主打精悍短文。

1545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已经挖到根了。
楼市走到今天,越来越缺少合格的购房者,不止是刚需,也包括改善。

但是,近期地方的一些操作,令人叹为观止。
- 1 -
创造刚需。

刚需面临两个问题:

一是缺人,特别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人口都被中心城市虹吸过去,为了补充刚需需求,地方在之前曾经出台过鼓励在校学生和投亲老人买房的政策。
学生毕业未来结婚需要买房,老人投奔孩子养老也需要买房。
二是缺钱
,地方也想到了,曾经有过一阵花式操作,开发商高价收购土特产,但其实不是真收购,而是把市场差价补贴给购房者,这就相当于变相降价。

这两招都在2022年用完了,现在刚需又不够了,怎么办?

日照想出一个办法:
农民进城买房,补贴房价20%,还能抵首付。
一来解决了缺人的问题,日照属于四线城市,城市人口不多,年轻人流失也很大,但是当地农民居多,鼓励他们进城几乎就是唯一的选择。

二来解决了缺钱的问题,不但补贴房款,而且补贴的房款还可以做首付。
来计算一下:

日照的房价8000,买个90平算70万,地方补贴14万,日照的首付是两成14万:
那岂不是零元购?

不行,地方规定只能抵50%的首付,还得出7万。

7万块,即使对农民来说也不算多吧。
算一算这个杠杆率是多少?
90%。
收入最不稳定的群体,用了最高的杠杆。

这是挖到韭菜根了。
不过当地也做了预防措施,要求有稳定工作,或者把农村住房改造成民宿出租的农民,这也是觉得杠杆太高怕现金流断掉。

但是实际执行会卡得这么严格吗,我表示怀疑。
- 2 -
创造改善。

改善的情况跟刚需有点像,但不完全一样。
以一线来说,改善的豪宅市场,抢到就是赚到,比如最近上海一天卖掉200亿,这个不再讨论范围。

真正的改善需求是卖旧换新,以小换大。

城镇化推进了三十年,一些老房子在设施和格局上确实跟不上时代,加上二胎家庭增多,房子不够住。
所以,改善的需求是真实的,人数也是有的。
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
缺钱。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把旧的小房子卖掉,换成大的新房。

可是没有刚需接盘,改善的链条就卡住不动了。
要打破这个堵点,常规的手段又用的差不多的时候,怎么办?
郑州等地想到一个办法:
国家队充当刚需收购旧房促成改善新房。

这种做法的神奇之处在于:


1、创造需求:本来楼市需求不足,即使有改善需求也找不到接盘的刚需,国资平台下场充当刚需接盘,卡住的链条一下畅通了。
2、创造贷款:国资平台也没有钱,但是国家今年发了租赁住房贷款,可以支持地方收储存量房作公租房,这不就见缝插针利用起来了。
3、一鱼两吃:首先要吃评估价,收房的时候一般按照评估价的八八折来收购旧房,然后还要买个大的新房,打个比方,卖90平买120平这就有30平的差价,里外里吃了两道。
对于改善购房者来说,虽然吃点亏,但实现了换房的需求,也属于愿打愿挨。
类似的以旧换新的做法,很多城市都在做,淄博、太仓、扬州、连云港、丽水、宁波、启东、宣城、亳州,甚至是杭州临平。
不知道会不会全国铺开。

- 3 -
结语
总结一下:

改善没法卖旧换新,国家队接盘。

刚需找不到了,农民加杠杆来凑。
这基本都是楼市勉强的合格购房者了,其实现金流比较不稳,韭菜根一般的存在,为了卖房开始鼓励他们,这算不算楼市的最后一搏?
有人说,其实最后一招是:
一线城市买房送户口。

想啥美事呢?
再之后,是降价卖房还是收房地产税呢?
拭目以待。
就这样。
大佬很敢讲,信息量很大。
上周,有位大佬发表了退休前的最后一次讲话,他的家族传承三代,历经时代波澜,掌握的信息、观察角度和人生经验超出绝大多数人。
信息量很大,也说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中产计划晚上聊一聊,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订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