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KIT我们采访到了三士渡美研Z同学,Z同学在2023-34申请季成功斩获宾大、康奈尔、CMU、芝大、USCUCLA的录取offer!
本科主修经济学的Z同学,在大一下学期意外地发现了自己对CS的兴趣。尽管在CS方向上的课程基础不够,但也凭借不懈的努力,在三士渡导师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了宾大的CIS、CMU的软件工程项目等理工科牛校。
回首一路以来的申请经历,Z同学作出了真诚的反思与总结,并把CS专业申请的实用建议都倾囊相授,希望这篇分享对计划申请的小伙伴们有所启发~
Z同学申请档案
# 教育背景:
  • 本科:波士顿学院 CS&经济学专业
# 科研/实习经历:
  • 波士顿学院-分布式系统
  • 港科大-云计算
  • 银行金融科技部数据库管理
  • 量化金融公司管理高频/情绪因子
# 活动:
  • 计算机课助教
# 奖项:
  • Sophomore Scholar
    (Top 3% of 1,600)
  • Dean's List
1
如何确定硕士申请专业的?

其实我读本科期间花了近一年时间决定是否要主修计算机。因为我大一时是疫情高峰期, 整年都是在国内上网课,而且我在CS方向上的基础比较薄弱,只有自学的AP CS课程,让我在入学前比较担心自己是否能跟上本科难度的计算机课程。
另一方面,我在申请本科时虽然是经济专业,但我很神奇的发现自己能够坐在电脑前沉浸式做题目或者debug几个小时,那个时候经常半夜上课,身边也没有很熟的课友,我有很难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就会去教授的office hour提问。我发现其实教授很乐意看到学生提问,也很愿意帮忙。渐渐地我喜欢上了用代码解决问题的感觉,也在大一下决定双修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
2
CS专业如何维持高绩点?
GPA这一块确实是我申请研究生时的优势,我的总绩点是3.97,CS是4.0。我觉得提前了解自己下学期的总体工作量以及即将要上的课程的难易程度来做一些提前规划是很有必要的。我每学期一般最多能选五节课,一般会安排1-2节cs课,1-2节经济课以及一节学校必修的基础课来平衡一下总体的工作量。同学们在选课前最好也了解一下授课老师的给分如何,是否能学到对自己领域有用的知识,以及上过这节课的学长学姐的体验,可以有效避免上一些又难又不感兴趣的课程。如果上喜欢的课大部分情况下动力也会充足一些。
第二点是保持一个好的上课习惯,能不拖延的作业不要拖延,尽可能保持满勤。根据自己和身边朋友的亲身经历,如果落下一节课,补起来要花1.5-2倍的精力和时间。有的时候理工科一节课不听后面再跟上进度会更难一些,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如果把所有事拖到考试前再复习的话大脑也一时半会处理不了那么多信息, 往往最后就会有个不太好的结果。教授和助教往往在考试前都会特别忙,大家都会来问问题。我的做法一般是每周的知识点有不懂的就及时搞懂,积极地给教授或者助教发邮件或者线下询问。这样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之后也会有动力去听课以及完成后面的作业。当然有时候碰到特别难的课或者给分很不好的教授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把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争取做好就足够了。
3
科研和实习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申请研究生项目的话,科研的重要性会比实习更高些。科研的一个加分项是教授可以对你有更深度的了解,所以科研顺利的话一般也会有一篇较好的推荐信,而推荐信也是申请研究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我是从大二下开始找科研的,因为上过的CS课程不多,所以在校内找到了一位教授并在暑假做了2个月的科研。这段科研我自己并不是很满意,因为到最后也没有一个比较好的产出或成果。在科研的时候我被一些问题难倒,不太敢问教授,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我觉得与教授定期讨论、讲述自己的想法或困惑、及时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教授本身可能也非常忙,所以不能兼顾并主动关心所有学生。
在大三下的时候三士渡的规划导师根据我感兴趣的领域帮助我找了很多校外的教授,我自己也阅读了各个教授最近研究的方向以及paper,在我一个个发了套磁信后通过了其中一位的面试并在暑假做他的科研助理。一般美国大学的教授都会有自己的主页,如果有写招本科生的情况我们就可以主动发邮件联系一下。
实习方面我其实并不成功,因为我大学几年都没有在美国找到心仪的实习,我申请研究生其中一大原因也是给自己时间缓冲一下。
我总结了一下没找到的原因,第一是我做准备比较晚。大家也知道美国软件工程师岗位一般都需要刷题和面试经验,我是在大三上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刷题。第二是networking做得不够,很多时候内推可以帮助我们过简历关。第三是当时市场确实不好,大厂都在裁员、停止招人。我在投了100-200份简历后也仅仅拿到3个面试,最终也没有能够成功获得offer。大家可以在自己大一、大二的时候提前联络一些身边的学长学姐,看看他们在哪里实习,争取拿到一些内推机会,也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刷题和面试准备。
4
推荐信是如何准备的?
对于申请美硕来讲,推荐信很重要,我每个项目都递交了三封推荐信。获得推荐信的最好途径是做科研,然后在申请前的暑假联系一下教授,大概率都是同意的。其二就是任课老师。我从大二下就开始做学校的助教,其中一些课是我自己也上过的,就和任课的教授更熟悉一些。我一般有问题的时候会去教授课外办公时间讨论,甚至有些时候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可以和他们约时间聊。
我任职助教的时候会尽可能及时批改作业并反馈学生的问题。在教授看来,如果一个学生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有一些异于常人的观点或是闪光点,那么大概率是能留下好印象的。大家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保持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问题可以积极问教授。如果不方便线下问发邮件教授大概率也会看见的。
5
标化考试上有什么建议吗?
CS硕士项目对于标化考试的要求普遍没那么高,在申请中的重要性可能也不及上面几项。我是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准备GRE考试的,花了5-6周考出了325+和理科满分的成绩,在申请绝大部分项目的时候也够用了,至少不会成为减分项。
其实GRE的难点还是单词,也是我花时间最多的地方。我的词汇量不大,而且大量单词要长期记牢不太现实,许多单词美国人自己也不怎么使用,所以没有必要花过多时间在标化考试上。我建议花1-2个月集中起来准备GRE考试,每天背300个单词,复习300个单词,3000-4000个高频词汇来回反复背几遍会非常有帮助。数学的难度并不比SAT难,就是陷阱题的频率会提高一些,主要考的还是国内初中的数学题,考前可以着重复习一下高难题。
6
对于申请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三士渡提供了哪些帮助?
我和三士渡是老朋友了,在申请本科的阶段就觉得三士渡的老师很负责,能力也很强,在申请的几个重要阶段都把好关。读大二的时候看到三士渡也有申研辅导了,我当时对未来感到很茫然,不确定自己未来读研应该选择什么方向,需要做哪些前期规划,所以也没有犹豫,再一次选择了三士渡。
选校方面,我的规划导师根据我的背景和适配程度选了终极冲刺、冲刺、匹配、和保底项目。很幸运的是冲刺和匹配项目的录取结果都不错,我前段时间在纠结宾大的CIS项目以及CMU的软件工程项目。虽然CMU的项目找工很强,但我考虑该项目并不是在本校区,会影响总体课程质量,以及顾虑到转博的可能性,最后还是选择去宾大的项目。
文书方面,研究生文书的难点在于在自己做过的事情串起来形成一个逻辑通畅的故事。三士渡的文书导师陪着我进行了很多次头脑风暴,从就读双专业开始讲述为什么对分布式系统感兴趣,到后面做的相关的项目和科研经历,再到最后自己的未来规划,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故事线。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学校会很看重申请者和项目的匹配程度。在文书中我们需要尽量展现自己和学校的联系以及愿意去该学校深造的决心。在写每个项目的文书之前,我会去学校的项目官网看看有哪些课程是和自己匹配度较高的,以及学校中有哪些实验室正在做和我的科研经历相关,或者是我感兴趣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合理的写在why文书中可以提高学校对于申请者的好感度。
7
申请季过后,有哪些反思和总结?
我觉得对于想要申请研究生的同学来说,找到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是非常关键的。这不仅可以在科研过程中保持高效和有动力,而且在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中,继续深入发展自己喜欢的领域。
关于实习,我觉得自己开始准备的时间确实是有些晚了,时间管理上也可以做得更好。如果想在美国找软件工程师的实习岗位的话,大一、大二在上过一节基础的数据结构课之后就可以开始接触LeetCode了,油管上有许多免费的视频讲得很清楚。找工作其实和学校的绩点挺像的,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习惯,靠短时间的临时抱佛脚较难获得理想的结果。
大学期间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Networking,不管是和教授请教也好,还是和学长学姐交流也好,不要害羞,这些人都能成为你在科研或是实习道路上的贵人或朋友,帮助你探索自己真正想要发展的方向。
心态上也需要调整好,我大二科研没有什么产出,大三找不到实习的时候特别焦虑和自卑,非常感谢我的规划导师在我焦头烂额的时候和我语音解决问题,帮助我梳理情绪,建立信心。其实焦虑的情绪只是内耗,并不会让事情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反观我前两年的经历,大二时如果确定了科研不会有什么结果,可以趁此机会去旅游,收拾一下心情,全力准备GRE考试。大三很努力但还是找不到实习的时候可以早一些准备暑假校外科研。在遇到困难时,暂时退一步,止损、调整心态、并重新规划路线比盲目冲刺更为重要。希望我们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好的抗压能力,在逆境时依旧相信自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