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三姐
谁发明的美育中考?
我想,如果这些正在苦苦参加美育中考的孩子不用参加这个美育中考,他们也许有了更多时间走进大自然,看花看天看美景,听歌听曲听相声,欣赏各种各样美的东西,美育境界又能提升一大截。

而现在,因为需要参加这个考试,他们要经历一些准备或训练,坐在室内,面对电脑,戴上耳机,鬼哭狼嚎。

现在有些地方的中考生,正在把大量时间浪费在这种本不应该存在的事情上,只是为了应付这个美育中考。
以我有限的认知,我认为在中国这种人口众多、升学途径比较单一的地方,所有考试都最好以选拔为目的,比如我们现在的中考、高考的学科类考试就是在选拔。
包括一些竞赛啥的,也是为了选拔,筛选出某个领域比较有天赋的学生。
其他一些不以选拔为目的却又强制要求参加的考试,都是耍流氓。

比如“美育中考”。
美育中考是为了选拔美育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吗?显然不是。正经考试是掐尖择优,而这个考试是为了看你能不能达到所谓的“最低标准”。
但设定“最低标准”也是个技术活。
比如高中的“合格考”,有一个最低标准,只要到了这个线就是合格,就可以毕业,不耽误你高考。这些学科类的合格考不光涉及到一个学生基础的学习能力,还涉及到他未来可能用得到的基础知识,所以有存在价值。

但美育中考算个什么合格考呢?
既不筛选,不掐尖,不能发现人才,而它的“淘汰”也并没有真的具备某种意义,纯属添乱,广大已经很忙的中考生还要抽出时间来应付这些。
先不说家长对这个无聊透顶的美育中考的反感,我们就从事件本身分析一下吧,我有三个问题:
1. 美育教育既然强调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那么请问审美这种东西的“标准”是什么,谁来定这个标准,怎样才算达标了。
2. 如果一个学生达不到被制定出来的这种“标准”,他就不具备读好高中的资格了吗,这种标准又是谁定的。
3.既然是考试就一定有标准答案,那么如果审美能力是需要符合某种标准答案,中国是不是要求孩子具有且只有一种审美。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能把以上问题的答案说得合情合理,如果没有,那么只能说不好意思了,我认为:本无标准、硬生生造出一套标准来用以考试,更是耍流氓。
早在“美育进中考”通知刚下来的时候,很多家长就慌了。

这种场面大家其实很熟悉:上面说上面的,到了下面压根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当时不少“上面”的专家出来安抚家长说“你们不要误解,很多人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练习音乐、绘画、舞蹈),其实是狭义的观点。美育教育的核心是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让学生热爱生活,释放自然天性,激发创造力。”
看了这段话我就很想知道,“热爱生活”、“释放天性”、“激发创造力”,这三种东西,要怎么样才能落实到考试?
“真善美”和“美好心灵”,又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进行考试?

我看了看这些美育考试的内容,好像不是家长们观点狭隘了呀,也不是家长们误解了呀,好像真的就是音乐绘画舞蹈呀......
有的家长问:“我
孩子音体美都不行,没有天赋,要不要突击培训?
专家又回答了:“建议家长不要着急为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而盲目地跟风,报各种培训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激发孩子的艺术潜能,掌握一至两项艺术技能即可。其次家长要做到一种无痕的沁润式的教育和引导,家长自己就要营造艺术氛围,学会优雅生活,才能培养孩子做一个生活的优雅者。”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做一个生活的优雅者”,但美育考试必须拿到A、B级才能上重点高中对吗?如果是这个意思,您其实可以不说话的。
其实家长们心里早就有数了,没有什么“无痕的浸润”,只有“花钱报班的浸润”,也没有什么“盲目跟风”,都是“目的明确地跟风”——为了孩子能汤姆顺利度过中考。
“生活的优雅者”们又多了一项考试,你觉得人家要怎么优雅得起来。
美育这种东西,一旦和考试挂钩,简直是一个巨大的笑话。

世上有两种东西是无法考核的,一是爱,而是美。

而恰恰这两种东西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
一个对生活充满爱,对万物充满感激的孩子,他一定是懂得欣赏美的。他会对一切美好的东西感兴趣,他当然也可以对不美好的东西产生厌恶。他会对一切有爱的东西感觉到美,他当然也会对那些空洞无聊浪费情感的东西感到丑陋至极。
一个学生首先是人,让他充分享受当下,即使在繁忙的学业生涯里也能被当成一个拥有自由选择爱好的权利的人,而不是“我认为你应该拥有这样的美育技能所以你必须拥有”。
更何况连数理化都有天赋,写作文都看本能,为什么美育一定要达到统一标准线?

体育和美术都是拼天赋的东西,同样也是讲究兴趣的东西,没有天赋又没有兴趣却被要求把它们计入中考的一部分,实际上是一种剥削,是要求每一个上好高中的学生都是“完美的人”和“全才”。
而事实上我们无权要求孩子完美,他们可以有强项和劣势,不耽误他们成为某一领域的人才。
再说说我觉得什么是美育。
美在存在于音乐、绘画、舞蹈之前,首先存在于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而一个孩子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中间马不停蹄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订正考卷,下课10分钟不让随便动,放学后可能还要被加几个课外班,周末也不见得能放下书本真正享受一次生活,然后这样过了9年,你突然跟他说“我们要做生活的优雅者,所以你要考个美育哦!”

好家伙,每周一次的音乐课都可能被数学老师抢了,每周一次的美术课也可能让班主任给霸了,美育中考一来,学校要求美育相关老师加班加点确保合格率99%以上......

对美的感受和思考之所以曼妙,因为其在于无形,鉴赏美的能力和兴趣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潜移默化的修炼,考试只会磨灭他们的兴趣,再有趣的东西变成机械式考试,也不会有人感兴趣。
还不如少给孩子增加一些考试负担,让他们放松,让他们走出去,进入大自然,去玩,去唱,去跳,他们有时间去博物馆,美术馆,看各种展览,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没有对错也没有高分低分或ABCD档次,真正的释放表达、赞美与思辨,学会在朴素自然的每一天里去欣赏朴素自然的美,长大后不是一个埋头于脚下而不懂得张望诗与远方的苦行者,他们应该被允许不会唱歌跳舞,但依然向往看到这些听到这些,同时还懂得去欣赏别人的每一个亮点,让自己不拘泥于无聊的形式与评判,而是永远松弛,永远尊重每一种美。
松弛感就是一种十分优质的美育教育。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带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