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两天,因为浙江国祥IPO在发行环节被暂停,我们聊了这家股票。笔者对该股票的关注点是发行价定的相当高,感觉这股票不值那么高的估值,具体可见:
从浙江国祥的公告里看,百亿私募大佬梁宏管理的基金高价申购了浙江国祥:
最终该报价入围为有效申购,因而被网友质疑为何申购?
毕竟从报价情况看,高于81.94元的相当一批基金报价被剔除了;而低于68元的报价因报价低而被剔除了:
笔者真心不理解为什么这些基金公司报价这么高:
为此,该大佬发了如下长文:
从上述长文的标红的部分可以看出文章的大概意思:
打新股目前仍有钱赚,而且赚的还不少!就因为有钱赚,所以基金报价目的只要报的价格别太极端,别被作为极端价格剔除出去,那只要入围了能中新股了,在目前的行情下就大概率能盈利了。
所以这些基金就有动力报高价,然后中签,就等股票首日涨一下就抛掉获利。还有一点投行也想让发行价做高能多收承销费
其实这和笔者昨天发的统计文章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如上,2023年上市的新股,上市当天就破发的概率是相对较低的,只有18%,也就是说10只新股只有2只首日破发,那就像该基金大佬说的百十只新股中签,只有十几只破发亏钱,其余的基本都盈利,总体还是盈利的。那在概率论上,就有利可图。
恐怕也就是很多中签新股的投资者在上市当天将新股爆炒,然后高价抛售,所以才会出现多达70%的股票上市5日后价格都是低于上市首日收盘价的
该基金大佬也说了,新股能被爆炒,就是因为上市后无论多高的价格都有人接盘,所以他们就敢于持续的打新股。
但是比如我们提及的北交所的股票,很多可能都上市就破发,而且部分新股也没人接盘,玩家比较少,很多投资者可能担心中签后筹码砸在自己上手,所以会比较谨慎的申购:
所以,还是那句话,啥时候投资者开始越来越理性的申购股票了,不是一门心思打新了,那新股高定价的风气可能才有有所扭转吧。
但是笔者有一点真是很不理解,浙江国祥入围的报价是68元-80元之间,对应的2022年扣非市盈率应该是51倍-60倍左右,这些基金怎么做到报价如此集中的啊。用的差不多的估值模型吗。
此外,笔者发现还有人在质疑浙江国祥财务造假,比如
有人质疑其2022年第一大客户是一个很小规模的公司,但是却一下实现了1个多亿元的收入,是否合理。
笔者对此不敢完全下结论说没造假,但是对于浙江国祥的财务数据,笔者还是那句话,浙江国祥是被现场检查过的,现场检查日期是2021年3月-4月。公司都经历过现场检查了,不至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在最后一期进行财务造假吧,那也太大胆了。
往期文章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行实务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