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昨天召开的上交所上市委会议审议灿芯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首发申请,最终该项目被暂缓表决:
这样的审核结果真是久违了,但是也并不意外,近期IPO收紧之风不只是体现在证监会核发批文明显变慢了;交易所的上市委会议的频次也的确是少了,关于这一点笔者在前一篇文章中做过分析,具体可见:
IPO收紧也让笔者感觉主板净利润8,000万的隐形标准又在蠢蠢欲动,这在此前一家IPO项目撤回上就有体现,具体如下:
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环院”)于2023年1月申报主板IPO,然而该项目在2023年9月30日即撤回了材料,在会时间不足9个月:
公司产品和服务分为环境技术服务、环境工程服务和环保设备集成业务三类。目前,公司业务以环境技术服务为主。
其中主要的环境技术服务业务,是受客户委托,提供建设项目环评、环境调查与鉴定、环境规划类服务等,就笔者理解,公司是做环境调查鉴定,最后出个环评报告的。这,有什么技术含量吗,请问?
市场上专业做环境调查的上市公司,好像也就南大环境一家,这家也是上的比较久了,那会市场上对环境调查这一业务比较新奇:
苏环院VS南大环境
当时南大环境的招股书内对其业务与其他上市公司的可比性描述如下:
南大环境申报的是创业板,当时报告期经营情况如下:
发行人申报的是主板,其报告期内的经营情况如下:
从两家报告期内经营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南大环境当时在审期间的业绩增长是相当强势的,无论应收还是净利润都是稳步的提升;对比之下,苏环院显然一眼给投资者的印象就是增收不增利,报告期内营收增长了快5,000万元,结果净利润降了近700万元,给投资者一种业绩8,000万元已经是顶峰的状态。
南大环境收入结构如下:
发行人的收入结构情况如下:
发行人毕竟还是太依赖环境技术服务业务了,江苏省内的业务量占比太大了,而且报告期内省外的业务量也不见多少起色,这很难让人信任其上市后的抗风险能力。
相比之下,南大环境当时上市时省外的业务拓展还是相当给力的。
提到这,我们多聊一句那个被投资者诟病的要上市的镖局:安邦护卫。安邦护卫的业务基本也集中在浙江省内,不过这公司承担的业务量大啊,所以最后还是给批文了:
回到苏环院继续聊,不过苏环院又说了,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多达6个亿,但是披露的文件内并未具体提及6个亿的订单有多少收入可以确认在2023年,有多少要在2024年:
而且你在手订单说的再好吧,事实是你展现出来的3年多的报告期数据,业绩都没有起色,突然说有6个亿的在手订单,即便相信你是真的,但是这6个多亿的订单,真的能支撑你业绩进一步增长吗?历史上都没好,等到要业绩预告了又好了?
毛利率提高,也只是收入结构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情况分别如下:
可以明显看出,2020-2022年公司毛利率逐年下降,但是到2023年1-6月毛利率有了一定提升。
但是毛利率提升纯粹是由于收入结构的变化导致的:
如上所示,公司2023年1-6月环境技术收入占比提升,而该类别收入的毛利率相对较高,从而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所提升,但实际上如果仅看环境技术服务业务,报告期内该类型业务的毛利率一直是下降的
进一步地,我们对比下2022年1-6月和2023年1-6月的收入变动情况:
如上所示,2023年1-6月公司环境工程业务收入较往年有所降低,该类型业务报告期内一直在萎缩,环保设备业务倒是有所增长,只是环保设备业务的毛利率水平相对比较低,对公司毛利率的贡献也不大。
与公开数据存在信息出入
苏环院对外采购主要包括技术服务、设备及材料、工程施工与其他采购。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测检测)为技术服务类重要供应商之一,报告期内(指2020年至2022年)为苏环院提供监测检测服务。
据华测检测2020年年报,当期期末其对苏环院具有应收账款785.87万元。一轮问询回复显示,同期苏环院对华测检测的应付账款余额为853.54万元。
据华测检测2021年审计报告,华测检测对苏环院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743.99万元,一轮问询回复则显示同期苏环院对华测检测的应付账款余额为416.09万元,相关合同负债金额未披露。
此外还有对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天楹)的关联交易额及关联方应收应付款项存在数据出入
2019年2月至今,苏环院实控人吴海锁同时担任上市公司中国天楹的独立董事。据苏环院审计报告,2019年至2022年,苏环院向中国天楹提供环境技术服务的(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109.71万元、109.04万元、61.78万元和93.40万元,另外还显示2022年上半年双方未产生关联交易额。
而根据中国天楹披露的公开信息,其曾向苏环院采购垃圾处理服务,2020年至2022年相关关联交易额分别为169.92万元、79.82万元和87.31万元,各期均与苏环院审计报告相关数据存在出入。
总结
总的来说,笔者感觉苏环院此次IPO撤回恐怕还是和业绩有关,报告期内归母的扣非净利润都在8000万以下,而且也不见增长,对于一个主板的在审企业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说实话压力还是不小的
往期文章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行实务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