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广东优巨先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巨新材”、“公司”)于2022年6月24日申报的创业板IPO材料,同年7月18日交易所下达了问询问题: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为特种工程塑料聚芳醚砜及上游关键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由于工程塑料等的特殊用途公司还研发出母婴产品这一方向领域,此外报告期内公司还曾有口罩等业务
优巨新材主要产品及报告期的经营情况如下:
如上,看着优巨新材2023年1-6月份业绩还尚可,但是去年同期也就是2022年的1-6月公司可是实现了近3,500万元的净利润。公司2023年1-6月同比2022年半年业绩是下滑的。
业绩疲软期?产业周期要过去了?
事实上,在公司披露的2023 年1-9月的审阅主要财务信息及经营情况中,审核出的公司1-9月同比可能会有30%左右的下滑:
2023年全年公司经营业绩预计情况亦是如此:
问题是公司2020年来才刚进入产业上行期,2022年扣非净利润才刚刚突破5,000万元的关口,马上就要进入下行通道了吗?
发行人目前还没走到上市委会议审议阶段,距离拿到发行批文还有好一段路要走呢,不知道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会不会感觉压力山大。
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公司报告期内少量内销客户存在寄售模式。采用寄售模式进行销售的,公司根据销售合同约定将产品运送至寄售客户指定的仓库,并依据相关合同条款承担相应的运输费用,客户从寄售仓库中领用产品,公司与客户定期对账,确认客户从寄售仓库中实际领用的产品数量及金额后,进行收入确认。
在寄售模式下,新旧收入准则对公司具体收入确认方法无影响,均在客户实际领用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客户已获得商品控制权,满足收入确认的条件,收入确认的依据充分、恰当,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报告期内,公司产能、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情况如下:
这里有个小细节,笔者有点疑惑,公司计算产销率是把自用量+销量加总后除以的产量,这个分子数据也是蛮奇怪的,为何自用量算销售呢。
季节性方面,公司下半年收入会稍高一些:
但是对比此前一稿招股书内发行人2022年1-6月的产能利用率,会发现公司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的确出现了一些幅度的下降:
这个就看到时候监管机构怎么看了,总体上从业务数据来说,公司好像出现了经营的疲软期了。
而且在2023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并不饱和的情况下,发行人再拟募资大幅扩大产能的合理性是否确如其陈述的那样,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从两年前五名客户对比情况可以进一步看出公司业绩疲软的端倪。
2023年1-6月公司前五大客户情况如下:
对比之下,2022年1-6月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有近8,000万元:
公司2023年1-6月的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明显低于往年同期了。
审核期间报表曾有调整,资产减值风险大
审核期间,优巨新材的财务报表做过一定调整,具体过程如下:
优巨新材调整报表主要系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将2020年度、2021年度口罩、熔喷布业务产生的收入、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并将口罩、熔喷布业务产生的利润计入非经常性损益。
既然一方面口罩等业务已经在未来预计不能产生持续效益;另一方面公司寄予厚望得到母婴产品业务增长也乏力,因此与上述两个业务相关的资产存在不小的减值风险:
公司存货跌价损失主要为母婴用品及口罩存货计提的跌价损失。报告期内,公司母婴用品存货及口罩存货跌价损失计提情况如下:
报告期各期,母婴用品固定资产、口罩熔喷布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资产减值损失情况如下: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优巨新材是没有自己的厂房的,生产厂房均为租赁的,因此本次募投项目扩张产能也是要自建大量厂房,这其实面临着募投项目完成后的厂房搬迁问题,搬迁势必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优巨新材也在招股书内提示了相应的风险:
就是这个时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而且搬迁会不会导致其业绩短期内大幅下滑,其实也是一个蛮值得关注的问题。
未等来上会通知,又是一波问询
优巨新材目前在会已经18个月了,公司于2023年12月25日更新了第二轮问询的半年报数据后,没有等来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反而等来了第3轮问询:
说实话,这并不算一个多好的信号,说明交易所对公司的业绩情况显然还有担忧,笔者目前还未能看到公司第三轮问询的内容,但是预计交易所对公司的业绩情况应该会在问询函内列示。
目前优巨新材显然也走到了IPO的一个重要关口,继续坚持等待业绩复苏、上涨,还是会另有决策,我们且等等看吧。希望公司IPO有个好结局。
总结
像优巨新材这样,看到公司业绩开始上行了,着手准备IPO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谁承想,这一波产业周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持久,公司还没走到上市委会议阶段,业绩好像已经有些扛不住了,这就有点尴尬了。
就看后续公司业绩会否提升一些了,毕竟千言万语,业绩才是IPO路上最重要的保障。
往期文章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行实务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