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成都欣捷高新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捷高新”)于2023年6月28日提交了创业板IPO申请材料,但在回复完第一轮问询后,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向交易所申请撤回了IPO申请材料。欣捷高新的上市之路最终于2024年1月19日终止:
报告期内,欣捷高新的经营情况如下:
公司业绩还是蛮好的,半年度就实现了1个多亿的利润。
1
收入的稳定性被关注
报告期内,公司的营收构成情况如下:
公司的核心产品就是盐酸溴己新注射液。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变化情况具体如下:
申请材料显示,在公司主要客户中,杭州泓友、潍坊翰程医药有限公司均为2019年成立,短时间内即成为公司前五大客户。同时,美大康、通惠制药等公司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而公司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相关信息:
为此,在首轮问询中,深交所要求公司结合同行业公司情况、下游客户分散度等,说明报告期内主要客户集中度较高且前五大客户变化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行业特征和行业惯例,主要客户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绕不开的学术推广费
报告期各期,欣捷高新销售费用分别为98.52万元、1364.14万元和11627.1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9%、12.68%和41.02%,可谓增长迅速。而公司的销售费用,主要系“学术推广费”。所以说学术推广费是发行人IPO之路上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为此发行人还在招股书内专门披露了销售费用增加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学术推广费与化学药品制剂收入的匹配情况如下:
关于学术推广费,交易所给出的问询函内的问题如下:
如上,交易所问的真是够细的。从费用与收入的匹配性、费用发生的具体内容、学术会议的次数、是否有虚假票据、资金体外使用到具体向付款对象的付款周期、结算安排等内容,可以说是把学术推广费问了个底朝天。
细看欣捷高新的反馈,笔者真是感觉,难为中介机构了。
比如关于2022年学术推广费大幅增长的原因、推广产品与该产品销售收入的匹配性:
学术推广费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难启齿的费用,何况因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收入快速增长随即带来的学术推广费的攀升,中介机构在答复时想必是绞尽脑汁该怎么委婉的说出来增加的原因,无非是加大力度、多覆盖几个科室、多收集信息,但是只要说出来能高大上加让监管机构明白意思就行:
还有报告期内发行人举办学术会议活动的情况,包括组织方、活动内容、场次或人次、单次均价等的合理性,会议活动的费用是否真实准确,相关活动定价依据:
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回复学术会议情况如下:
后两年这真是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了,哎,中介机构做出这数据再解释太难了。
同行业可比公司中,能达到欣捷高新这个密集程度的也只有一品制药了:
事实也确实是,报告期内,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学术推广费占比的对比情况:
就一品制药和一品红能和发行人一较长短。
事实上,一品红的销售费用已经受到审计署的关注。一份由国家审计署出具的广东省药品耗材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3年5月,丽珠制药、一品红和一方制药3家药品生产企业向1936家第三方商务推广公司支付费用,假借服务费用等名义套取资金40.77亿元,增加药品综合成本,推高出厂价格。其中,一方制药通过第三方商务推广公司套取资金23.9亿元,用于合作医院药房建设费用和用工成本。上市公司一品红则通过批量注册会议服务公司套取资金16.75亿元。丽珠制药是通过其员工开设咨询公司套取资金1240.01万元。
而一品制药的销售费用也引起深交所的关注,在上市委会后落实事项中,深交所要求一品制药及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说明会议频次较高的合理性等。
而关注深交所问询的结合发行人与主要应付对象的付款周期、结算安排、金额等,说明2022 年末应付学术推广费金额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期后结算情况:
中介机构其实最终也避重就轻,没有正面再回复发行人的付款周期问题:
付款金额也被淡化成了期末余额。
都怪注册制啊,反馈问询的答复也披露出来,那企业很多本可以只由监管机构看到的内容都展现在了公众面前,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底裤都没了。
看到这笔者也是越来越坚信,恐怕就是中介机构感觉在销售费用尤其是学术推广费这个问题上扛不住了,最终选择了撤回申报材料。
3
总结
2023年仅仅是深交所就有13家医药制造业企业申请撤回IPO申请材料,而2021年这一数据只有5家,当然2023年医药制造业IPO企业密集撤材料的背后与医疗反腐不无关系;不过无论是关注销售的可持续性还是学术推广费问题,交易所的意图指向最终还是在看公司业绩的真实性、可持续性。
往期文章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行实务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