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深交所上市委将于2024年1月19日审议钧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钧葳电子”、“公司”)的创业板IPO申请:
钧葳电子2022年9月底就申报了IPO材料了,截止目前在会时间已经15个月了,不过好在公司终于走到了上市委审议阶段了:
在会15个月的时间,钧葳电子一共回复了交易所4轮问询,包括3轮审核问询加一轮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
钧葳电子主要从事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及熔断器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报告期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情况如下:
如上,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和利润情况也算可以吧。
至于财务报表截止日后的财务状况,2022年 1-9月和 2023年1-9月,公司合并利润表的主要数据及变动情况如下:
根据《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发行人2023年度主要经营业绩情况如下:
公司报告期内能实现较高利润,主要得益于其核心产品的毛利率较高
报告期内,发行人毛利率情况如下表所示:
公司电流感测精密电阻产品的毛利率高达62%,而且该产品的收入占比也几乎均在50%以上,这就直接将公司整体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拉升到40%以上:
而发行人与可比公司毛利率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如上,和同行业可比公司比起来,钧葳电子的毛利率可以说是几家可比公司中数一数二的存在了,毕竟另一家与钧葳电子毛利率接近的雅宝电子的IPO之路已经废掉。
正因为钧葳电子毛利率如此突出,因此交易所连续关注了其毛利率情况。
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问及期后业绩和毛利率
钧葳电子的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交易所主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期后业绩和其毛利率。
交易所关注钧葳电子毛利率也确实有其道理,毕竟虽然发行人是计算机行业,但是归根结底也是制造业,这60%的毛利率也太高了。
其中毛利率问题,交易所关注内容如下:
而且前文中我们也看到了,发行人的平均毛利率几乎是同行业中最高的存在,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了有10-15个百分点,这么高的毛利率,交易所肯定会担心你是否可以维系得住。
在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答复内,钧葳电子披露了其核心客户的收入占比和毛利率情况,具体如下:
大客户的毛利率给的这么高,虽然钧葳电子并没有披露具体是哪几家客户,但是这问询回复一披露出来,客户看到你在他们那边赚了这么多利润,每个客户看到了心里是不是都会有把尺子,认为你那边还有降价空间,此举会引来客户降价吗?其实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而且发行人也对比了高毛利率产品的竞争对手:
如果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毛利率水平,那发行人能否维持住这么一个高毛利率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毕竟可比公司国巨和大毅的毛利率可均低于钧葳电子呢。
前三轮问询也在关注毛利率
交易所对钧葳电子的毛利率有多关注呢,算上前面提及的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钧葳电子已经回复了交易所四轮问询,四轮问询中无一例外都有毛利率问题:
估计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团队看到毛利率这个题都要回答吐了。
甚至在第三轮问询中,交易所要求保荐机构质控对发行人存在高毛利率、低研发费用率的情况发表意见:
如上所示,交易所主要关注了钧葳电子电流感测精密电阻毛利率较高而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合理性;
要求公司结合产品单价、单位成本情况来分析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较大差异是否合理;
结合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产品对比,确认公司高毛利率是否有外部证据支撑;
由于公司存在部分贸易业务,交易所还要求钧葳电子说明贸易业务毛利率较高的合理性;
当然最后就是前面提及的要求保荐机构和会计师的质控和内核部门说明是否关注到了上述情况,以及对上述情况发表结论意见。
说实话,要求质控部门专门对发行人的高毛利率情况发表意见,这情况还真是不多见。
1、发行人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业的原因
报告期内,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情况如下:
的确,发行人的研发费用率和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仅仅高于国巨和大毅,当然发行人的毛利率高于国巨和大毅;但发行人在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其余三家可比公司的背景下,毛利率同样高于这三家就引起监管机构关注了。
发行人对此解释如下:
发行人解释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产品并不完全可比,发行人属于小型元器件,在剔除个别大型元器件后重新计算可比公司平均值,公司与可比公司是匹配的。
但是吧,就笔者看来,这修正后的数据的说服力其实也不是那么强,毕竟你研发费用率仅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但是毛利率却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说服力显然其实还不够。
2、发行人产品单价、单位成本等分析及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对比
为了回复交易所的这个问题,发行人基于同行业公司的主营业务产品的单位价格与发行人电流感测精密电阻产品单位价格进行比较,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成本也同样做了比较:
毛利率亦是如此:
但是这些其实也没法反映出来多少可比细节,当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发行人每片产品的单价明显是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
而为了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进行对比,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做了什么工作呢:
如上,发行人和中介机构①参考了付费行业研究报告;②访谈了同行业可比公司询问其毛利率水平;③访谈了行业专家了解整个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
且不说中介机构第一个核查程序的效果,就访谈同行业可比公司询问毛利率、访谈行业专家,他们真的能给出什么可信赖的数据吗?
当然不论数据对错、可信度,起码中介机构做了上述工作,中介机构执业的态度在那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总结
其实想想也难怪,监管机构看到你毛利率这么高,60%,他们也犯怵。万一直接让你过会了、上市了,你钱也募集了,到时候毛利率突然就掉下来了,上市后业绩就变脸那到底谁该负责呢。毕竟之前可不是没有类似的案例。
就比如说做个简单的毛利率敏感性分析,这60%的毛利率降低个5个百分点,可就要吃掉快2000万的净利润了。而发行人60%的毛利率显然有不少的下降空间。
笔者对该项目还是蛮好奇的,就想看看最后是其营收能保持长足增长抵消未来毛利率可能下滑的风险,还是说毛利率先下来公司业绩先变脸。笔者将持续跟踪。
另外,包括1月15日中信证券保荐的撤单的那个IPO项目:
该项目都没有必要费劲巴拉的分析啊,2个多亿的营收,干了1个多亿的净利润,80%的毛利率,这个体量,毛利率稍微降一点就是利润大幅下滑的一个情况,还真有点不理解行业老大为何会将该项目往创业板上面推。
往期文章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行实务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