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月30日晚间,广东鸿铭智能股份有限公司(301105.SZ,以下简称“鸿铭股份”)披露其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
公告显示,鸿铭股份预计2023年全年录得亏损,对于亏损原因,公司解释为下游需求降低以及持续营销等带来的费用增长:
鸿铭股份是2021年6月25日申报创业板IPO,最终在经历了15个月的审核后,于2022年9月9日成功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文件。该公司最终于2022年12月30日实现上市,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当年可能并不属于该给批文的企业?
然而公司上市至今的业绩并不理想,甚至是2022年这一上市当年,其扣非净利润也比2021年下降了47.82%,近50%。而2023年也就是上市次年,前三季度的季报显示鸿铭股份是亏损的。
笔者挺长时间之前就在等鸿铭股份的全年业绩,不出意料最终在1月底等来公司全年预计亏损的业绩预告。
继续说回2022年的业绩,既然公司扣非净利润下滑这么多,那为何公司能成功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文件呢:
因为当时鸿铭股份的报告期为2019年至2022年1-6月,在2022年1-6月公司披露的利润情况如下,半年扣非近3,500万看着表现是很不错的:
而且当时在招股书内,公司披露的2022年度业绩预计情况如下:
公司预计2022年度营业收入为29,000.00万元至33,000.00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0.36%至2.01%,净利润为6,380.00万元至7,260.00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4.77%至8.3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95.67万元至6,575.67 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6.16%至6.47%。
恐怕监管机构也就是基于公司2022年全年利润尚好的预期,鸿铭股份成功获得发行批文,赶在2022年结束前发行了。
然而,在公司上市后,鸿铭股份第二个正式公告就是修正全年业绩预告的数字:
公司的归母净利润由最低6,380万元大幅调减至4,225万元:
公司解释业绩调减的原因为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
公司2022年最终实现了多少利润呢,3,937万元;扣非仅有3,200万元:
看到这,笔者不禁想问,鸿铭股份是否当年实际上根本就不属于该给批文的企业,若按照当时的情况来,就不应该拿到发行批文,公司是否涉及欺诈发行呢?
这家公司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什么是上市看运气,天时、地利、人和加上胆子大一些,上市就成了,至于运气好那就在天时里面了。
其实想想,A股近期一直跌跌不休,和市场上这样以次充好的公司太多也不无关系。
曾接受过现场督导
成功登陆创业板市场的IPO之旅不是鸿铭股份第一次申报IPO材料,此前鸿铭股份曾申报过上交所科创板,不过由于被现场督导,鸿铭股份最终在上会前夕撤回了申请材料:
在科创板审核期间的那次现场督导,交易所主要关注了鸿铭股份的收入确认时点、成本核算及存货库龄等一系列问题。
发行人被现场督导过也不实诚么,当时创业板上市发行公告的落款时间是12月19日,那会2022年全年到底是个什么经营情况按理来说应该已经了然于心了。公司是否没有将期后业绩预计会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告知交易所呢:
还是说其实发行环节了解情况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只不过没有人再在意这事了。
最终鸿铭股份成功募集5.06亿元,保荐承销费4,500万元、审计费近2,000万元,这么高的审计费是否有担上市后的风险的费用在:
笔者也真心知道,作为一家中小券商,有个项目能过会、上市着实是不容易,从2017年干到2022年底都做了这么多年了,实在不想在临门一脚放弃,很多事大家都心知肚明。
总结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紫晶存储和泽达易盛的行政和解案其实真是给市场树立了典型。虽然不像以往一样动辄暂停保荐业务资格,但是对发行人予以重罚、对涉事中介机构也是巨额赔付投资者,花出去的真金白银怎么可能不肉疼,这样真的是很有震慑力。
其实在这样的重压威慑之下,可能鲜有机构会再铤而走险吧,但像鸿铭股份这样都走到临门一脚的情况了,再让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放弃就搞笑了,毕竟都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了。所以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宁肯担风险估计也要先把企业推上市再说了。
当然上市后业绩就变脸的公司不只是鸿铭股份一家,业绩变动比这离谱的也有不少。以上内容只是笔者基于鸿铭股份上市的特殊时期及上市后即调整利润预测所做出的一些推测,可能有一些妄言,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

在此,笔者真是想小声说一下,假如监管机构的审核口径不要一变再变、一贯的严格,笔者认为市场上不会应该也不会出现这么多以次充好的公司。
往期文章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行实务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