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监管机构新任主席在两会的答记者问中明确说明了要通过如下事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如上,监管机构领导提及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点主要在以下方面:
1、对在审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成倍地大幅地提高现场检查覆盖面;
2、加强上市后监管,严防财务造假以及规范减持;
3、加大退市力度,做到应退尽退
以上几点内容,2和3我们团队提过好几次了,本文也不想赘述了。
不过关于第1点,要大幅增加现场检查覆盖面,成倍地提高覆盖面,我们团队此前在文章中也表达自己的看法,就是着实是没想到监管机构真会这么做啊。
现场检查后上市的企业目前的情况如何呢,为此,我们统计了2020年以来的经历过现场检查后成功上市的企业情况。
据我们团队统计,2020年至今有107家拟IPO公司被抽中了现场检查,截止目前成功上市的企业有19家,比例差不多在20%左右,当然不是说其余的企业就已经失败了,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仍处于IPO审核之中。
上述19家成功上市企业的上市日期及上市以来的业绩走势情况如下所示:
上述19家经历过现场检查后成功上市的企业中,营收规模最小的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浩瀚深度,即便是最小的这家,在审期间2021年的营收规模也有4亿元了,所以还是我们团队里一直秉持的观点,现在风向变了,3个亿收入都不到的企业来IPO闯关,不就是想抓住一点风口嘛…
上述19家企业中,从被抽中现场检查到实现上市,效率最高的当属科创板的华秦科技和上主板的望变电气,不过有一点截止目前这两家公司的业绩表现都比较强劲,这想必也是监管放行的一大原因。
此前有学者提出,中介机构要发挥看门人的作用,从关注项目“可批性”转向“可投性”,说实话这一点真是有点学院风意味太浓了,中介机构要是有这本事,投行甚至监管机构的关注点现在就不会还处在招股书八股文的阶段:
就拿这19家企业举例,IPO期间被现场检查都没法保证后续业绩的成长性,毕竟这既要看市场也要看企业的承接订单的能力。上述企业中,益客食品、福莱蒽特和永安期货的业绩就明显是上市后不久业绩就变脸了,也就是说业绩变脸家数占比是15.8%,不过好在他们营收规模大,或许后续还有反转的可能。
不过有一点,这15.8%的比例比起我们团队此前统计的此前一批上市公司的变脸比例要低得多了,具体可见:
再回到项目可投性一点上,就比如以前面提及的永安期货举例,就该公司来说其体量是相当大了,2020年至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11亿元、13亿元和6.7亿元,即使2022年业绩大幅下滑了,永安期货可以说是大盘蓝筹股序列的,但是其上市至今的股价走势如何呢,几乎是一路下滑,起码到现在二级市场赚钱效应还没有:
业绩大幅下滑的福莱蒽特和益客食品也是不遑多让,毕竟股价还是要以业绩来支撑的,最牛的业绩都留在IPO在审期间了,那二级市场投资者肯定享受不到股价上涨带来的红利:
相比之下,华秦科技、望变电气和浩瀚深度等股票虽然目前股价也跌下来了,但是起码上市以来还是有过汹涌的涨幅的:
当然投资毕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能以一时的成败而论。
现场检查,夯实的也只是拟IPO企业在审期间的财务数据,是历史业绩。当然大幅提高拟IPO现场检查比例的确是能起到敲山震虎、杀鸡儆猴的效果,但是在监管机构人手本身就有限的情况下,是否把精力多放在已上市公司的监管上、加大退市力度和上市后企业的处罚力度来的更实在呢?
往期文章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行实务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