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悬架,还能继续坚挺吗?
随着上个月,最受市场期待的小米首款车型SU7的发布,原本市场预期的标配空气悬架+CDC,最终仅剩下顶配MAX版本。
而在此前,主打25-35万元区间的华为鸿蒙智界S7,同样也是仅有顶配版本提供空气悬架+CDC配置。
此外,比亚迪也在去年明确:单CDC主打中低端普及(30万元以下)、空气悬架主打中高端,而智能液压悬架则定位高性能以及多路况全场景。
而按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市场乘用车标配空气悬架的新车交付价位仍以30万元以上为主。市场进一步下沉压力不小。
去年,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受益于自主品牌主打底盘控制升级,空气悬架赛道也经历一波增长潮。尤其是理想、极氪等少数品牌带动,一度让市场对空气悬架的未来增长预期高涨。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空气悬架交付56.88万辆,同比增长103.07%。而在去年8月,首次站上月度交付5万辆大关。
同时,除了孔辉科技、保隆等先行者,包括拓普集团、京西重工、瑞玛精密等企业也在加速进入前装市场抢夺定点项目。
今年2月,上市公司瑞玛精密(002976)发布公告,子公司普莱德科技收到国内某高端品牌车企的定点通知,成为其新平台项目空气悬架系统的前后空气弹簧总成定点供应商。
根据客户目前的销售预测,该项目生命周期为6年,预计项目销售额约为9亿元。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测算,估算为30万辆规模。
京西重工的空气悬架系统,则是在东风猛士新车实现国内市场的首发量产,该公司的前身是德尔福底盘系统公司,也是全球主要的乘用车制动和悬架系统供应商。
拓普集团则是在去年11月官宣,突破闭式空气悬架核心技术,成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闭式空气悬架系统(C-ECAS),并在华为问界M9正式量产上车。
此外,小米SU7,也成为拓普集团的潜在爆款项目。同时,该公司还与蔚来汽车有战略合作,目前定点项目包括前空气弹簧总成、后空气弹簧总成、集成式空气供给单元(气泵、阀体、ECU 一体化)等。
不过,考虑到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新一轮价格战,20万元及以下价位区间成为各大车企的争夺主阵地,对空气悬架等较高成本配置带来负面影响。
同时,受到今年一季度整体车市行情影响,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空气悬架新车交付6.88万辆,同比仅增长9.21%。
其中,理想单个品牌的空气悬架前装交付量就占到整体市场的60%,同时,供应商仍是孔辉、威巴克、保隆科技三家,也是目前整体空悬(弹簧)市场份额的前三位。
此外,从目前国内数家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底盘空悬系统的产品毛利率处于20%上下区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车企压价,持续盈利能力也将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此外,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智能悬架还有极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尽管短期内,国内市场依然会倾向于相对成熟的空气悬架+CDC组合,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寻求突破。
比如,去年,比亚迪发布的全栈自研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也有一款搭载智能液压悬架的云辇-P,通过控制减振器进油量、阻尼调节阀、刚度调节阀,实现车身控制的动态调节。
数据显示,云辇-P集成了机械、液压、电动三大技术,悬架调节行程可达200mm,系统举升力可达5吨。同时,四轮联动功能为悬空轮减振器输送油液,拉长悬架行程,最大轮差高达620mm。
而这些参数性能,是目前空气悬架+CDC无法达到的能力。此外,云辇-P提供多挡高度调节和三级刚度调节,其中二级刚度应对快速过弯或加减速,提升支撑性(这也是目前空气悬架侧向支撑的弱项)。
此外,蔚来全新一代旗舰车型ET9将在2025年上市,首发搭载的天行智能底盘系统就包括了一套集成式液压全主动悬架,每个减振器高度集成独立电动液压泵,实现比空气悬架超60倍的车身调节速度。
按照该公司的说法,与近年来在乘用车市场风生水起的空气悬架不同,主动悬架系统的动态调整可以实现即时响应,这意味着,可以与车身传感器实现更好的协同融合,尤其是智驾系统。
比如,对于AEB及紧急变道辅助来说,车辆存在偏航的倾向。系统可以通过修改不同弹簧减震部分的参数,控制偏航率和抓地力,从而可以优化刹车和转向性能。
而采埃孚,也在主推电控液压产品,相比空气悬架,液压悬架瞬态响应更快,对车身动态控制更有利。通过在减震器上加电子油泵(下方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进油孔和排油孔),可以快速调节悬架高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