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676字,图片6张,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文章首发于“有理儿有面”(youli-youmian),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
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在耶路撒冷的街头,一场规模空前的民众游行震动了以色列,也震动了世界。

据路透社报道,3月30日起,超过10万名以色列人走上街头,表达了他们对政府的深切不满。这场由初春寒风中的小规模集会演变而来的大规模示威,不仅是对总理内塔尼亚胡及其政府政策的强烈抗议,更是对以色列政府处理加沙地区冲突方式的公开质疑。
示威者的愤怒和政府的冷漠,构成了一幅鲜明对比的图景,揭示了以色列社会内部深刻的矛盾和裂痕。
在这个被圣经称为“应许之地”的国家,民众的这次行动似乎在问一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否忘记了和平与正义的诺言?示威者的足迹,既是对政府失败政策的投票,也是对国家未来方向的深思。   
这场游行,同样是一种深层次社会矛盾的爆发。在政府对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中,民众看到的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违背“十诫”的杀戮、死亡、毁灭和道德的沦丧。
他们的示威,是对违背犹太人祖先与上帝签订“十诫”的抗议,是对持续不断的战争与暴力的否定。
你们忘记十诫了吗?
在犹太教的传统中,“十诫”是上帝赐予摩西的法典,它不仅是信仰的核心,也是犹太人生活的道德指南。其中,“不可谋杀”这一诫命,是对生命神圣不可侵犯的庄严宣告。然而,今日的以色列政府,对这一诫命似乎已经遗忘,在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中,以色列军队的行为与“十诫”中的教导背道而驰。
据报道,冲突中以色列的行动导致了数万加沙平民的伤亡,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痛,是无数个梦想与希望的破灭。3月30日那天,加沙地区死亡的平民人数达到了77人,这不仅是一个冷酷的统计数字,而是77个熄灭的生命,77个家庭的永久损失。
据俄罗斯媒体3月31日报道称,截至目前,以色列已经造成了加沙地区32782人死亡,超过7.5万人受伤。这样的行为,怎能不让人质疑,以色列政府是否还记得其祖先与神之间的契约?
在这场冲突中,以色列政府的军事行动被宣称为自卫之举,然而,大规模的平民伤亡却让这一解释苍白无力。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自卫”?在摧毁敌对武装的同时,无视无辜生命的损失,这与十诫中的教导相悖。以色列政府与军队的行为,不仅违背了“不可谋杀”的圣言,更是对人类共有的道德底线的践踏。
更讽刺的是,这一切发生在被誉为“和平之都”的耶路撒冷。这座城市,见证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历史与文化,本应是人类共同追求和平与和谐的象征。
然而,今天,它的名字却与冲突、死亡和悲痛联系在一起。耶路撒冷,这块被视为上帝应许之地的土地,是否真的能承载如此重大的罪行与矛盾?
在冲突与暴力的阴影下,以色列政府似乎忘记了其文化与宗教的根基——那些千年来指引着犹太人民的道德和信仰。面对加沙地区的平民伤亡,以色列社会需要反思,这样的军事行动真的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正确方式吗?或者,这仅仅是对权力的盲目追求和对敌意的无止境放大?
在这个时刻,以色列政府需要记住其祖先亚伯拉罕与上帝之间的契约,需要回归到那些构成其民族身份和文化基石的教义上来。
从一千到十万
从3月30日开始,本应是寂静春日的耶路撒冷街头突然呈现了不平凡的景象。起初,只有千余名示威者聚集,抗议以色列政府对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及其对国内政策的处理。然而,这场看似微小的火花迅速点燃了整个社会的不满,演变成超过10万人参与的大规模游行。
这一跨越,不仅展示了民众对政府政策的广泛不满,也显露出以色列社会深层的裂痕。
3月30日,数千名以色列抗议者要求当局让人质获释并举行议会选举
在这场由千人到十万人的规模跃升中,以色列政府的反应值得深思。面对初期的示威,政府并未选择倾听或对话,而是立即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将抗议者贴上了“暴徒”的标签。
警察动用了高压水枪,试图以武力驱散聚集的人群。这种对待本国民众请求声音的方式,不仅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也直接触发了更大规模的民众抗议。
这个场景,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欧洲的多次革命,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当时,人民的初衷也许仅仅是对统治阶级的一些不满和要求,但被视为威胁和以暴力回应,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以色列政府的这一做法,似乎忘记了历史的教训,忘记了民意的力量是如何塑造国家的历史和未来的。
而随着抗议规模的扩大,10万民众的集体行动,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政治示威。它成为了一个社会运动,反映了深层的社会不满和对公正、和平的渴望。民众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持续冲突、政府无能和社会不公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的不仅仅是政策的改变,更是对整个社会和治理体系的反思和重构。   
这场从千人游行到十万人的演变,是对以色列政府的一个明确信号:民众已经达到了忍耐的极限,他们要求的是实质性的变革。在这个关键时刻,政府的选择将决定以色列的未来走向。如果继续选择忽视民意、压制声音,那么政府可能面临更大的危机和挑战。
以色列政府的危机
随着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以色列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场冲突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广泛的谴责,而且在国内也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民众不满。
冲突初期,西方主流媒体普遍支持以色列,强烈谴责巴勒斯坦的哈马斯。
然而,随着军事行动造成的巴勒斯坦平民伤亡和难民问题日益严重,全球的舆论开始逆转,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指责以色列的行动过度,忽视了平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人权。
在这种国际压力下,以色列政府的内部矛盾也日渐凸显。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不断上升,抗议活动愈演愈烈,从数千人到数万人,最终达到10万人的大规模游行,这是以色列社会长期积累的不满的直接爆发。这场游行不仅是对政府处理冲突方式的反对,更是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治理能力的全面质疑。
其中一名抗议者坐在混乱的人群中,交叉手臂模仿人质被虏的情况
随着耶路撒冷街头的示威浪潮逐渐平息,以色列社会面临的挑战和选择愈发清晰。这场抗议游行,不仅是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政策的直接反抗,更是以色列民众对和平、公正与民主价值的渴望的集体表达,并向以色列政府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只有真正倾听民声,顺应民意,才能解决国内外的紧迫问题,才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与和平。
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以色列的未来取决于政府是否能够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是否能够采取行动回应民众的合理诉求。政府需要展现出诚意和决心,通过对话和改革,重建民众的信任,寻找持久和平的路径。
正如这场抗议游行所展现的,当民众的力量被唤醒时,变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以色列是否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答案在每一个以色列人的心中,以及他们为了共同的未来所做出的选择与行动。
图片源自网络
 关注公众号:
有理儿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