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姚湧  小学森  庐州月
责编 | 既来知  
●                   ●                   
1
家具中的这种物质会影响神经发育
图片来源:pixabay
室内装修污染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甲醛总是处在首当其冲的位置。近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Paul J. Tesar团队发现了两类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对少突胶质细胞发育有潜在负面影响的化学物质。其中,四价氨类化合物(如西吡氯铵,漱口水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消毒剂和个人护理产品中,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则主要用在家具的防火处理、电子产品的防火、汽车内饰和建筑材料制造等领域。动物实验和人类3D类器官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物质均可损伤少突胶质细胞的发育。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显示,个体不良的神经发育结局与儿童时期接触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沙发制作过程使用的阻燃剂)具有相关性。相关成果于3月25日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4-01599-2  
2
癌症患者临终前接受的过度治疗有多严重?
图片来源:
pixabay.com
癌症是导致全球人群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虽然癌症的诊疗手段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过度治疗(尤其是在患者临终前)仍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近日,北京大学药学院管晓东团队通过对全球129项相关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全面分析了癌症患者在生命末期的过度治疗形势。数据显示,癌症患者发生率最高的过度治疗分别是:生命最后14天内接受化疗(11.6%),生命最后30天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14.4%),生命最后30天内重复住院(17.9%),生命最后30天内多次急诊就诊(14.8%)和死亡前接受临终关怀时间<3天(14.4%)。从癌症类型分析,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过度治疗流行率明显高于实体瘤患者。从年龄结构分析,儿童肿瘤患者临终前更有可能接受过度治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24.102561  
3
人工智能还能用于调酒
图片来源:pixabay
夏天到了,“白天拼命挣钱花,夜里啤酒小龙虾”又要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啤酒是夏夜餐桌上最为常见的饮品,其风味取决于多种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以及酿酒环境,难以预测。近日,比利时鲁汶大学啤酒研究所Kevin J. Verstrepen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了啤酒风味的改进上。研究人员将250种啤酒的化学和感官分析结果进行了整合。对于每种啤酒,他们不仅检测了200多种化学性质,还收集了180000余条消费者品鉴数据,以训练10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其中,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算法生成的模型预测性能最为优异!该模型可以识别影响啤酒风味和消费者满意度的特定化合物。将这些化合物添加到商业酒精和非酒精性啤酒基酒中能显著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该研究结果显示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食品行业的巨大应用前景。相关成果于3月26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6346-0
4
热浪引发老年人死亡的风险因素分析
图片来源:pixabay
近些年,全球热浪发生的强度和频率都在增加。热浪袭击增加了老年人的死亡风险。近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纪思翰团队分析了我国老人因热浪死亡的风险因素。研究人员共收集了13527名65岁以上参与者的健康数据,其中3249人在随访的2008至2018年间离世。统计显示,老年人在热浪天的死亡风险会加倍!行动不便、日常生活依赖性高、认知受损和无人照料的老人因热浪导致死亡的风险更大。相比于生理机能下降,年龄并不是老人因热浪导致死亡的可预测因素。同时,男性和女性在热浪导致死亡风险上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强调了身体机能衰老程度是老人抵御热浪的重要因素。相关成果于3月25日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4-02880-4
5
如何让免疫系统“返老还童”?
图片来源:pixabay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免疫机能逐渐下降,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增殖速度减缓,炎症水平升高。细胞增殖与造血干细胞(HSCs)组成息息相关。影响免疫机能的HSCs主要分两类:bal-HSCs和my-HSCs。年轻时,人体bal-HSCs的比例高,淋巴细胞增殖就快,但随着衰老,人体内my-HSCs的比例逐渐占据上风。近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Irving L. Weissman团队用了一种简单粗暴的途径让老年小鼠的免疫系统“返老还童”:直接清除my-HSCs。该团队首先分析了老年小鼠体内my-HSCs的表面分子,并以此为目标设计了针对性抗体。随后,研究人员给小鼠注射了这些抗体。结果显示,老年小鼠体内的my-HSCs被有效清除,淋巴细胞前体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与衰老相关的免疫分子水平降低;小鼠抵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水平也明显提升。相关成果于3月27日发表在《自然》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238-x

6
我国入侵植物记录百年综合分析
图片来源:pixabay
每年秋天,各地园林绿化部门会向民众发出倡议,鼓励大家举报、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这是一种散播速度快,生命力顽强的入侵植物。监测外来入侵植物的时空动态分布可为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数据。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椰林团队通过分析中国721种外来被子植物的综合时间序列数据集发现,在过去的80年里,新的外来植物种群在国内,特别是沿海地区一直在稳步积累,但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数据显示,最近180年,国内外来植物的记录增长首次出现在1910~1930年时间段,此后到1940年一直处于记录下降阶段。1940年至2020年,外来植物记录一直稳定,但在2010年出现了一次增长。该研究预测,未来20年,我国入侵植物物种总体保持稳定。详细数据于3月23日发表在iScience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4.109552 
关注《知识分子》视频号
get更多有趣、有料的科普内容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