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而又极具危险性的心血管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可能诱发心肌缺血、慢性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的心脏疾病,甚至导致猝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但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还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甚至增加心律失常死亡率或全因死亡率。因此,临床上寻找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探索从未停止。
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证实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创新药物参松养心胶囊具有“整合调律、快慢兼治”的作用,为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期间,医脉通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浦介麟教授围绕心律失常诊疗现状以及参松养心胶囊的临床疗效和调律机制展开深度访谈。浦介麟教授充分肯定了参松养心胶囊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作用和独特优势,并建议用现代医学手段充分挖掘中医药这一宝库。
心律失常机制复杂,临床治疗陷入瓶颈
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每年有54万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在所有心脏性猝死患者中,88%死于心律失常,其中83%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7%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浦介麟教授指出,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主要与结构性心脏病和遗传变异(主要为心脏离子通道病)有关;而一些外因,如电解质紊乱、使用某些药物等均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近20年来,心律失常以射频消融为代表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射频消融消除异常的起搏点、阻断折返环路,可以起到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心律失常患者均适合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此外消融术后患者仍需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来降低复发率,因此药物治疗仍然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
浦介麟教授指出,尽管近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研发未曾停止,但缺乏有循证医学证实的疗效和安全性皆具备的新药,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陷入瓶颈。
整合调节,参松养心胶囊多靶点多机制干预心律失常
面对心律失常治疗困境,医学界将目光转向了中医药。吴以岭教授团队经过40余年的潜心研究,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系统构建了络病理论体系。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参松养心胶囊打破西医思路束缚,突出“调”的干预策略,开辟了从“抗律”到“调律”的心律失常治疗新途径。
浦介麟教授指出,既往临床上对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探索多集中于心肌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特性的改变,治疗也以阻断离子通道为主。除胺碘酮为多离子通道阻断剂以外,其余药物均为单离子通道阻断剂,作用局限且副作用大。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多离子通道和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的作用。相关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具有类似胺碘酮的多离子通道阻滞作用,能够阻滞心室肌细胞Na+、K+、Ca2+等多离子通道;还能抑制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多种离子电流;还可通过修复受损的钙平衡,维持钙稳态来发挥治疗效果。
武汉大学黄从新教授团队开展的机制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通过保护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等机制,逆转心梗后结构重构、电重构、神经重构,从而有效防治心梗后心律失常。浦介麟教授总结到,参松养心胶囊既以离子通道为靶点纠正心律失常,又通过逆转心室重构来抑制心律失常,避免了“阻滞与对抗”导致的一系列临床问题,总体上显示出“整合调节、快慢兼治”心律失常的系统效应,对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均有治疗作用。
循证充分,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多种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除机制作用外,参松养心胶囊的临床疗效也获得了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浦介麟教授在访谈时提到,参松养心胶囊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多项循证研究证实了其良好疗效,并获得了各类指南共识的推荐。
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器质性室早疗效优于美西律,治疗非器质性室早疗效确切优于安慰剂;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参松养心胶囊可平均提高心室率7.15次/分,无心脏不良反应;对于阵发性房颤,参松养心胶囊维持窦律的效果与普罗帕酮相当,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牵头、联合全国30家医院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减少患者的24 h室性早搏次数,提高缓慢心率6.25次/分。此外,治疗4周和8周时,参松养心胶囊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也较安慰剂显著改善。
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牵头开展的一项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合并室性早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提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心功能分级,降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24h室早次数,提高24h室早下降率。这表明参松养心胶囊既能改善心功能,还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牵头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旨在全面、系统地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该研究在2023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公布,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组提高了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降低了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风险40.4%。QOL评分方面,参松养心胶囊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躯体和精神评分的双重获益。同时,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减少消融术后3个月和6个月内房颤负荷指数并明显延长了消融术后首次复发房颤的时间。该研究为改善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治疗策略。
基于充足的循证研究结果,参松养心胶囊获得了《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等指南共识以及第9版《内科学》教科书推荐。
浦介麟教授表示,参松养心胶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心律失常治疗面临的难题。对于合并或未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衰伴室早、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早等复杂心律失常,均可应用参松养心胶囊。
总结
心律失常类型多样,临床机制复杂。药物治疗仍为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然而传统抗心律失常药副作用较多,有些甚至增加死亡率,临床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陷入瓶颈。多年来,参松养心胶囊在心律失常领域已开展了系列循证医学研究,其在室性早搏、房颤、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衰伴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验证,为心律失常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体现了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独特优势。
浦介麟教授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被数千年经验验证的成功医学,建议充分挖掘、整理出更多行之有效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同时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评价并探究作用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重要价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