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失,电梯直达
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来源:极目新闻
作者:记者 徐颖
3月28日,
中国作家网发布讣告,
革命家、文学家马识途先生去世,
享年110岁。
识途
马识途,本名马千木,生于四川忠县(今重庆忠县)。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从事中共地下组织革命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组织工作。1941年到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1945年毕业。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四川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西南局及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顾问、名誉委员等。
得知马老去世
姜文说让人舍不得
马识途先生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巴蜀女杰》《魔窟十年》《沧桑十年》等,长篇纪实文学《在地下》,中篇小说《三战华园》《丹心》,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等作品。出版《马识途文集》(12卷)。
马识途
姜文导演的热门电影《让子弹飞》,正是改编自马识途先生的小说集《夜谭十记》。得知马老去世,姜文说,“110岁是个喜丧,可还是让人舍不得。老爷子文武双全了不起。”
马识途曾说
“清江那地方,是我的第二故乡”
马识途先生与湖北也有渊源。极目新闻记者查询到,在《笑傲人生:马识途百岁人生感悟》一书中,生于湖北巴东、曾担任过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的作家叶梅,就曾经回忆过,“年过百岁的老人思维敏捷,写作勤奋,侠骨柔情,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我对马老的敬重,除此之外更有许多亲切,是因为他早年在湖北鄂西(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领导过地下党工作,那里流淌着八百里清江,马老的妻子刘惠馨就牺牲长眠在那片土地上。我在恩施多年,读着马老所写的《清江壮歌》长大,那些感人的情节一直在心头萦绕,主人公贺国威、柳一清(以刘惠馨为原型)的形象所放射的理想光芒,照亮了清江两岸几代人的青春。那年在北京见到马老,他得知我来自恩施,脸上的表情立刻欢喜起来,用川音浓重的普通话说:‘哦,清江那地方,是我的第二故乡。'”
他曾专门撰文谈“识途”之义
1938年,马识途入党时,把原名“马千木”郑重改为“马识途”,取“觅得正确道路、老马识途”之意。在马识途先生所写的《识途的辩证及品茶之道》一文中,他曾经这样解释过“识途”之义。他写道:“在我入党后五十几年的革命和建设斗争过程中,我才认识到,找到了道路,不一定就认了道路,自以为识途,却不一定真正识了途。识途,走革命的路,那只是自己主观的动机和愿望。要真正识清道路,却还要靠自己艰难的反复的革命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自己从不识途变成识途。只有在不断的失败和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少犯错误,求得真知,最后直到识途。而且在这一件事情上识途了,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又不识途了,在今天识途了,在新的明天又不识途了。不识途——识途——又不识途——再识途,往复不已,这就是识途的辩证法。”
长寿秘诀:
无悔无愧,不惊不惧
我行我素,尽心而为
活到110岁,并且在百岁之后仍笔耕不辍,马识途的长寿和达观,也曾常常为作家界所乐道。马识途在《我的老年观》一文中写道:“我的长寿之道,就是达观开朗,寡欲清心,无悔无愧,不惊不惧,我行我素,尽心而为,量力而行,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好,老有所乐。无病锻炼,有病求医,不要自以为是,满不在乎,然而又时刻准备着,听候召唤。”除了写作,马识途先生生前还喜欢写对联、打油诗和书法,这也是他愉快老年生活的一部分。“人无媚骨何嫌瘦,家有藏书不算穷”“能耐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妒是庸才”,著名作家王蒙就曾经盛赞过马识途的对联——“多口语,老百姓的话,但极其工整,境界高。这是天言,天人。”
马识途书法作品
王蒙还谈到过,他见过很多寿星,但没见过像“马识途前辈、马识途老师、马识途大哥”这么滋润、这么匀称、这么舒服的老人,他并没有给人一种老况堪忧的感觉……马老的隶书,充满了活性,不像古典,像今典,非常有趣味。
(本文图片来源于中国作家网、央视网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