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雷神,小米造车,估计成了!
新车上市,4分钟大定破万,7分钟大定破2万,27分钟大定突破5万辆。不到半小时,已经把全年的产量锁定。
我本来是不太看好小米造车的,因为隔行如何隔山,汽车这个行业太难啦,很多国际大品牌都折戟沉沙,造车的赛道上布满了创业者的尸骨。
苹果牛逼吧?软硬一体独霸消费电子王国近二十年,无敌的存在,然而十年磨一剑,徒劳无功,结果是连PPT都没出来就黄了。
贾会计能吹吧?倒是整出了PPT,还借壳上市了,但量产遥遥无期,更别提产生现金流和利润。2023年实际交付只有十辆,还包括贾老板自己买的一辆。他在美国不但没能复制中国乐视网的神话,反而招来空头打假,“不认为法拉第未来能卖出哪怕一辆汽车”。现在法拉第未来的股价跌得只剩一毛钱。

格力造车,收购银隆疑云重重,泥足深陷。银隆创始人魏银仓本来是河北省武安县的一个小老板,赚钱之后移民美国。一开始钛酸锂电池技术是掌握在一家纳斯达克上市的小公司奥钛纳米手里,被魏花了5751万美元(3亿多人民币)收购。2019年银隆风波魏银仓跑路。当初因为股东大会不同意,2016年董姐自己组织资金收购了银隆,这些年一直亏,折腾了七年亏了70%,解套还得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卖回给格力。
宝能造车,举牌万科的野蛮人姚振华,据说在万科上赚了200多亿,后来造车全赔进去了,现在负债累累,债务违约,上了失信人名单。

恒大造车,终于从PPT到实物姗姗来迟,车只销售了几百辆,恒大已经倒闭了,许老板也被采取刑事措施,曲终人散。
特斯拉一枝独秀,无限风光背后,是创业十年,烧钱十年,濒临死亡边缘不下三次,最后傍上中国,才死中求活,咸鱼翻身。
造车为什么这么难?汽车的产业链,极为复杂和庞大,产品很难没有毛病,而消费者对驾驶体验和安全的要求,是没有止境的。汽车业又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一辆汽车,上万个零部件,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量产能力、品控能力,都是极致考验。可以说,造车,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终极体现。
造车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小米造车,不占天时,失了先机。时间晚一步,蔚小理都上市了,融到资,产品有用户,已经站稳脚跟。汽车全行业正遭遇空前血腥的价格战,今年短短三个多月,就发生至少50次降价。所以SU7的价格迟迟不敢公布,昨天上会前雷军才下决心一次性降价到位,梭哈,首战即决战。

地利,小米与竞争者同占,平分秋色。所谓地利就是中国的产业集群优势,新能源车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给大玩家充分的施展空间。小米立足北京,从用地、用人到牌照,背后有北京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北京又是全世界智力最密集、创业氛围最浓厚的城市之一。小米造车,将与特斯拉、比亚迪形成华北、华东、华南三大生产基地,向世界源源不断输出中国制造。
小米占人和。
人和,就是雷军团队的战斗力和米粉的无脑挺。粉丝这个优势,除了华为之外,很难有第二家公司能与小米比肩,即便是最擅长网络营销的理想,也无法形成那么固定的粉丝群和庞大的流量池。光一个小米汽车发布会,相当于科技界的春晚,刷爆多少条热搜?节约多少亿广告费?小米的品牌,已经牢牢占据用户的心智份额。小米的产品通常以高质量、低价格著称,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价值。这种信任和认可是小米多年来在市场上积累起来的口碑和声誉所带来的。千万不要低估小米的品牌力,它已经变成了极致性价比的标签,哪怕对汽车这种大额商品米粉也可以无脑买。这是雷军多年攒人品积累的势能,现在通过汽车变现,转化成巨大的动能。
小米,以前号称“价格屠夫”,每进入一个行业就颠覆之,重新定价,血洗同行。性价比之王,电子消费品的Costco,可惜后来忍不住诱惑也转型升级,但高端化走得并不顺利,小米忘记了初心。
现在雷军把后半生的声誉全部押上造车,又恢复了“卷王”本色。首款车型小米SU7确实是性价比超高,破局之作,再度让米粉尖叫。
第一,产品力,不是吹,直接对标保时捷。至少在外观设计上处处都有豪车的影子,哈哈哈哈哈
  1. 电池驱动:采用了高配800V和成本更低的400V两种电气架构方案。它提供了来自弗迪电池的磷酸铁锂电池和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以及CTB(Cell to Body)技术,这是一种将电池单元直接集成到车辆结构中的方案,代表了当前电动汽车行业的主流趋势。
  2. 动力性能:小米SU7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动力配置,单电机车型的峰值功率为220kW,而双电机版则拥有220kW和275kW两个电机,能够输出495kW的总功率,实现百公里加速仅需2.78秒。
  3. 续航能力:小米SU7使用101度电的电池包,在CLTC标准下能够达到800公里的续航里程,是双电机纯电轿车中续航最长的车型之一。
  4. 智能驾驶
    :小米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技术,这包括基于NVIDIA自动驾驶芯片的硬件平台和高精度的传感器组合,如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等。

  5. 工艺技术
    :采用大压铸工艺,这是当前汽车行业的领先科技之一,有助于提升车辆的整体强度和生产效率。

  6. 空间体验:车辆的轴距达到了3000mm,提供了宽敞的内部空间。同时,小米SU7的行李箱容积为517升。
整体而言,可圈可点,雷总是擅长堆料的,除了中低配的400V磷酸铁锂电池显得有点平淡无奇。
第二,小米卖的不是车,而是一套小米生态。贾会计昔日心心念念的“生态化反”,今天被雷军的小米实现了。例如,小米澎湃OS下的Hyper Connect可以实现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等设备间的切换和互动。多产品互联协同不仅提升用户体验,也为小米打造了一个覆盖多生活场景的生态圈。这种优势是其他车企很难竞争的。(想一想蔚来手机,有几个车主用?)
小米以前围绕着核心产品手机,缔造出一系列的智能硬件,如电视、手环、扫地机器人、各类小家电等。这些产品都可以通过小米手机的APP进行连接和控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系统。这种生态建设策略,不仅增加了小米的产品线,也带来了更强的用户粘性。
小米汽车的推出,是另一个核心硬件平台,将与小米手机共享一个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小米车机的跨端互联功能使得多种设备可以高效连接,融合各自的能力,为用户提供无缝的体验。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手机和汽车还可能实现算力互补。
第三,定价最狠,高举屠刀,直接降维打击。整个发布会,最大的悬念就是价格,20万-30万这个价格区间一出,马上爆了,这个定价超预期。
之前的理想,新推出Mega,寄予厚望,却败走麦城。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定价,理想的产品力不能说差,但一辆纯电MPV,定价55万,注定熄火。
SU7这个价格,产能爬坡阶段肯定是赔钱的,卖一辆亏一辆,规模效应上来之后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线。可见,雷军志在长远,他是要做汽车行业的长期主义者。
小米定价的成功,背后是强大的中国供应链支撑,小米从手机、小家电的红海一路“卷”过来,其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不容小觑。

造车、造手机,供应链管理是核心。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精确的预测和精细的控制。小米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能力,是其能够在激烈的手机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之一。苹果的库克,原来也是负责全球供应链的副总裁,被乔布斯培养成接班人的。
最后谈谈小米造车成功意味着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雷军之蜜糖,同行之砒霜。看看台下这三位车企大佬的表情吧,是苦涩,是尴尬,是无奈,还是欲哭无泪的绝望?
小米汽车的发布,意味着汽车行业进入淘汰赛。除了特斯拉明显具有一定先发优势外,别的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不出明显的差距和壁垒。目前新能源车已经是红海,卷来卷去,只有三家盈利,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现在卷王之王小米又杀进来,杀疯了,最终必然行业大洗牌。
传统车企、特斯拉、蔚小理、华为、小米,大玩家都已经相继入场,没入场的选择了放弃,如苹果。我认为,未来没有更新的势力能冒出来了。目前的汽车厂商格局,不但容不下新来者,而且本身也得一轮轮内卷,淘汰,整合,最终存活下来的大品牌,可能不超过六家。
这是汽车业的定律:美国汽车业一开始也是百花齐放,格局分散,经过上百年大浪淘沙,最后剩下三家: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后一个被德企收购,补上来一个特斯拉。日本最后的三大车企是:丰田、本田、日产。德国是:奔驰、宝马、大众。
预计未来三年,新能源车进入死亡之年。威马、高合,都已轰然倒下,在这个阶段,简单的亏损卖车、规模降本策略日渐失效,市场将无情地淘汰大部分玩家。

巴菲特说过,不要投带轮子的企业,是至理名言。高投资,强周期,缺乏护城河的行业,长期看很难给投资者带来持久价值。
SU7发布会后,这个段子火遍全网,非常喜性,以至于让人忘了小米那擦得雪亮的屠刀:
月高风黑、大雨滂沱,一辆众泰SR9和一辆小米SU7砰的一声相撞了。但两车的车主迟迟不敢下车,都以为撞了保时捷,最后发现真相后,二人相拥而泣,相见恨晚、遂引为知音。 (转)

下面进入公号互推时间,今天说件重要的事情:最近我一直在四处寻投资牛人,以应变市场各种变化,也可以说和我优势互补。前段时间终于撬动一位大牛,他最擅长情绪博弈,短线低吸埋伏,经过近期的考核,决定将他公布于众——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好:奥运牛股
学习与交流必看的公众号之一。我发现他对大盘走势、热点板块和龙头个股推荐的情况,发现有些节奏和脉博还是挺准的,再加上他经常在号主贴单情况,认为他自诩的身家上亿具有一定的可能性。是一个将超短发挥到极致的人,特点是买在起爆点,都是当天爆发或隔日吃大肉(详情可看其公众号文章)
喜欢快进快出的快枪手,感兴趣接下来的策略,关注并且去他后台留言“888”免费进圈领取解套王指标。
免责声明:第三方内容不代表本人观点,大家请自行判断不要与第三方发生金钱往来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