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内网友们把网飞版《三体》骂了个狗血淋头,豆瓣开分6.8,远低于腾讯版的8.7。
但出乎意料地,它在国外的播放量不错。
截止于3月25日,这剧登顶了约70个国家或地区的收视第一名,成绩非常喜人。
开播第一周,它还夺得了网飞周榜(英文剧集)的第二名,播放量超过一千万。
播放时长超八千万,是TOP10里最高的。
根据烂番茄的统计,三体是现在最受欢迎的TV剧集,比同期的《X战警97》动画热度还高。
虽然烂番茄度才78%,但评论整体还是肯定了这部科幻作品有不少可取之处。
说它没有完全复刻原著是件好事,还声称虽然人物有一些改编,还是能看到原作的影子。
再看IMDB评分,7.8分,不算很低。
甚至单集最高飙到了8.8分。
其中,评分最高的五个国家分别是英国、美国、土耳其、德国、加拿大。
不少观众给出了8分以上的评分。
热门评论也有很多真情实感的夸夸。
说它“Entertaining”(很有趣)。
“这部剧把你拉进他们的世界,无法自拔。”
“视觉效果非常漂亮。”
“已经开始期待下一季了。”
“一个令人惊喜的改编。”
“我愿意向科幻爱好者和其它人推荐。”  
“这是网飞有史以来最好的改编之一,我保证你会把它列入你看过的TOP5科幻剧集。”
X上,关于网飞三体的讨论也一直在持续。
有网友们试图研究三体里涉及到的数学和物理问题,而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
也有网友更专注于剧情,热衷于讨论哪里的转折设计更加有趣,哪里的画面安排颇有深意。

无法避免地,有人拿出腾讯版进行比较。
结果是网友们开始吵起来到底谁的特效做得更好,谁的剧情拍的更符合原著了。
我还刷到了马来语的博文。翻译软件告诉我,他们也对网飞三体充满好奇。
YouTube上,开始出现讨论剧情、分析彩蛋和解谜故事结局的视频,播放量也有几十万。
评论说,“本以为看完这部剧我会愤愤不平地离开,结果却让我想重读三部曲。”
甚至有些名人,比如小岛秀夫,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说网飞三体保留了原著精髓的同时,把故事升华为所有人都能看懂的故事。
藤原浩也紧随其后,分享了自己的感想。
抛开国内反馈不提,网飞版《三体》在全球范围内依旧算得上是部挺受欢迎的科幻剧目。
为什么网飞三体会在海外流行起来呢?
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三体》的故事确实很有吸引力。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地球人类与三体文明之间的冲突展开。三体星系面临着生存危机,于是决定将地球发展为他们新的生存空间,得知消息后,地球上的人类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与混乱。
这是一部很有想象力的科幻小说,它讨论的内容关乎人类命运、宇宙真理以及生存意义,是可以跨越国界与语言的共识与话题。
是一个全球观众都可以看懂的精彩故事。
而且作为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的获奖作品,《三体》已经在海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你可能不会主动阅读一部诺贝尔文学奖的外国小说,但当这部知名小说被改编成同语种的影视作品后,你愿意花些时间去看看。
海外观众对网飞版《三体》,差不多也是这个心态。反正看看网剧,权当是娱乐。
再加上网飞花了大价钱投资拍这片。
根据宣传,网飞总投资1.6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超过10个亿,平均下来,每集投资超过两千万美元,要花一个小目标还不止。
这个金额仅仅低于网飞知名剧集《怪奇物语》第四季,甚至比《权力的游戏》第八季和此前的真人版《海贼王》都要高出不少。
即使是对网飞而言,也是相当大的手笔。
网飞又不是做慈善的,它肯定是为了赚钱啊,所以必然会大力宣发,疯狂吆喝。
他们现在有接近2.5亿的付费会员用户,多吆喝吆喝,关注度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还有一点。
这剧虽然好似和原著两模两样,做出了不少被认为弱智和荒谬的改编,但对那些没看过原著的观众而言,改不改编的根本不重要啊。
至少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很有网飞风格的科幻剧集,符合他们看剧的某些预期。
正如这条评论所说:
“我没读过原著,也没看过中国拍的版本,我不是物理学家,也不是量子工程师,也没参与过相关工作。我只是简单地观看并享受它。
这部剧的概念算不上有开创性,但足够有趣,能让我保持注意力。我不在乎种族或肤色,不知道原本谁应该是男人或女人,只在乎演员的演技是否可信。而他们确实可信。”
结果就是,确实有些人爱上了网飞三体。
国内很多人忧心忡忡,觉得这个剧乱改编,反而能在全球火起来,不是件好事。
但这事,实际上和中国市场没啥关系。
众所周知,国内根本看不了网飞。
现在大家讨论这么多,吐槽这么多,但大部分人看的网盘版,而不是网飞版。
而网飞,作为一个收费制的视频平台,一切行为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赚钱啊。
你看不了,就意味着不会为网飞花钱,也就根本不是网飞的目标用户。顺理成章地,你的反应、你的看法,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而他们要考虑的是什么呢?
是那些付费会员想看的是什么,是能覆盖的市场里有多少潜在用户可能被吸引。
所以网飞的诉求是希望尽最大可能,把网飞版三体变成一部面向世界各族人民的作品。
因此,让白人、黑人、印度裔、华裔、墨西哥裔等等等等不同种族的演员加入其中,就成为了最保险,也最好用的商业选择。
实际上,正如我们之前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这些谁和谁睡了,谁变黑人了,谁变印度人了,之类的问题,其实都没那么重要。
整部剧被诟病最多,也最让我失望的是,这剧把叶文洁拍得太扁平了。叶文洁的选择可远远不止对人类的恨,她身上其实有复杂得多的情绪。
而网飞版的叶文洁,身上似乎只能看到愤怒与仇恨,好像恨不得自己干翻全世界。
另外网飞版把原著三本所有主要角色都拉出来亮相,并让他们互相都认识。这处理我觉得不太好,让人再次有种“哦,这全宇宙的事情,原来都是你们这个小圈子里的故事啊。”
《三体》并不是太空歌剧。
最后电视剧也没把那种大厦将倾的绝望苦闷气氛拍出来。那种烦躁苦闷癫狂的细节堆叠,马上就要把人逼疯的气氛,应该是第一部的底色,但网飞版缺少了太多太多细节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节奏过于快、魔改剧情和人物,什么都讲了但省略了太多细节的作品,反而切实地赢得了海外市场和一部分口碑。
你以为网飞在发癫,但其实网飞才最懂自己的受众是谁,而这些受众到底喜欢看什么。
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现实是,很少有改编作品能绝对符合原著粉丝的想法。
因为文字叙述更容易赋予事物想象力,人们在阅读文字作品后会自然构建出一个想象的空间,很少有影视创作能完全切合个体的想象。
何况,三体原著粉丝的体量和庞大的影视观众群体相比,其实只是很小一部分。
与其一比一还原去讨好原著粉丝,网飞更希望用短平快的方式直接切入故事,让广大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直接了解到这是个怎样的故事。
所以它没有按部就班地去拍前面那么多的铺垫(也就是腾讯版被认为过于冗长的部分),而是直给了一些抓人眼球、能吸引人的点,比如倒计时,比如宇宙闪烁,再快进到三体游戏,就是为了把观众的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好奇。
而且三体原著里,包含着不少的理论知识,篇幅不短,内容晦涩,有一定的阅读门槛。
网飞几乎把这部分内容都简化了。
搞得宇宙闪烁啊,智子展开啊这类大场面最后都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喜欢原著的硬核科幻迷对此不满,觉得这不是在过家家吗,糊弄鬼呢,但不了解故事背景的观众看了,反而挺好理解,还不用费事科普。
你可以说这是偷懒是敷衍,但确实有效啊,不然光是科学知识就劝退不少人了。
还有网飞关于主角团的设计,其实挺讨巧的。
按原著来说,时间线一大战,主要人物就变了,可能观众还没搞清楚谁是谁,这人就下线了,现在干脆直接把人薅一起,避免换人的麻烦。
观众看起来,也轻松了。
要我说,网飞版三体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欧美影视作品,工业流水线上出来的那种。
他们面向的是习惯快节奏美剧的那帮观众。
所以不但剧情要飞一般地展开,直接把悬疑的氛围拉满,还得遇事不决加点床戏,再找来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员出演,直接把buff叠满。
这才是他们爱看的,还符合主流政治正确。
至于那些不好理解的,删掉就完事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也不用笑网飞的审美,这种短平快爽的影视结构早都是主流了。
纵观现在全球票房靠前的作品,其实大部分都是剧情简单,节奏快,不用动脑子的。
你看《阿凡达》、《复仇者联盟》这些片子,其实也不太需要动脑子,看得爽就完事。
那些很文艺很烧脑的东西,大部分人其实是欣赏不了的。要不然怎么都说文艺片没票房呢。
包括现在短剧这么火,也是一个道理。
本质就是生活已经让人很累了,大家不愿意去看那些很复杂的东西,就想要简单的刺激。

而且很多人看电视剧,也不是认认真真坐在那阅读理解,更多是一边看一边做点别的事情。
所以就得剧情直白,哪怕走神去干别的了,转回来照样不影响理解剧情。
所以网飞把三体拍成这样,正中下怀。

大家看剧,毕竟还是图一个娱乐。
现在很多人对着网飞三体大呼失望,一会说魔改,一会说居心不良,还有人特意跑去IMDB上给网飞三体打低分,我是觉得大可不必。
一个IP想要出海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必然会经历改编这一环。你看以前的经典故事,什么三国演义,什么西游记,哪一个没被“魔改”过呢?
结果呢?会影响他们本身的价值吗?
其实不会。
只要角色和故事够扎实够有趣,总能吸引到更多人来关注最初的故事本身。
而三体恰好就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故事。
现在已经有不少观众看完网飞版三体后,对故事产生兴趣,决定去找原著,或者找其他版本的作品看。小岛秀夫也给大家做了推荐。
这不是挺好一件事吗?
反而还扩大三体这个IP的效应。
更何况,只有IP赚到钱了,才会有更多资本关注到它。毕竟市场只在乎收益,火了才有后续。
如果粉丝们想要看到更好的改编,还是应该希望它火起来,被更多人知道,这样才有机会吸引到更牛X的导演和制作团队啊。
无论从怎样的角度来看,网飞三体能在海外火起来,都是件好事。
往小了说,这是三体IP被全球看到的好机会;往大了说,这也利好未来更多中国故事的出海。
不是吗?
-END-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
后台回复“投胎模拟器”
我把投胎模拟器的地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