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直播太累了
今天没有录音,请大家见谅
怀娃很辛苦的时候,妈妈咬牙想:生了就好了;
生娃疼得撕心裂肺的时候,妈妈咬着牙根想:快出来吧,出来就好了;
可当娃真的生出来了,妈妈却发现,当妈的KPI一天比一天高,要闯的关口一个比一个难;
还有些娃啊,是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
30多年前,刘维民医生就在新生儿重症抢救的第一线,每天,从死神手里抢娃娃……
刘维民主任
北京宝秀兰医疗联合创办人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婴幼儿发育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
中国关工委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早产儿家庭养育项目专家组成员
抢不赢,医生和家长们会很伤心;但抢赢了,可能是一条更远更难的路;
越是重症的孩子,救回来越难,谁能忍心让他们带着终身的残疾;哪有妈妈不想让娃健康地长大,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呢?
康复是一条更长的路,刘维民医生决定要走下去。
从此便又是20多年,一路走成了儿童神经康复领域的“老专家”,平均每年随访干预超2000人次,直到现在,每天还坚持出诊11人次。
他说“我的一生都将奉献给早产事业,只要家长不放弃,我会尽全力。”
刘维民主任给我们讲了三个妈妈的故事,让我既感动又震惊,对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帮助。
01 我是专家
但这次创造奇迹的是妈妈
曾经有一对32周出生的双胞胎小姐弟,姐姐很幸运,出生后各项指标均良好。
但弟弟4级脑出血,伴有小头畸形,反复根据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后,刘主任都觉得这个宝宝会出现智力障碍、运动异常,也就是说,他未来会是个“残疾人”,一辈子需要被照料。
“其实当时我对这个孩子是没什么信心的,因为他真的病得太重了。”
但在此后漫长的康复路上,孩子的妈妈给刘主任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他每天遇见的很多家长不同,这位妈妈每次都笑脸盈盈地抱着孩子来,如果不是认识她,丝毫不会想到,她有个病得这么重的孩子,她总有一种春风拂面松弛向上的气场,一次又一次随访,她永远风雨无阻。
“多数时候她独自抱着孩子来,每次都会兴奋地跟我说,孩子这一阶段又有了多大多大的进步:
‘在给宝宝做抚触的时候,唱歌的同时,会发现孩子的小脚趾在跟着音乐律动。
芝麻大的细节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其实这些进步在我看来真的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不忍心说出来,相反的我会被这位妈妈感染,不知从何时起也开始期待奇迹的发生了。”
在宝宝纠正6个月的时候,我还在担心他的运动异常,但短短两个月后,宝宝的腰居然能直立了,纠正1岁半的时候,他学会站起来了,2岁时他的各项指标居然跟姐姐(普通孩子)不相上下了。
“我真的,就这样看着奇迹,在我身边发生了!”
坐在刘主任身边,我看到他眼里闪烁的光,他说,这是他能记一辈子的案例,妈妈的信念和乐观创造了奇迹。
你看待世界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信念有推动一切的力量,把孩子的一点点进步放大,给自己信心的同时也在鼓舞着孩子,往往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刘主任说,其实自己遇见过的很多妈妈,是另一个样子:
每次都在说孩子的问题和不足,反复强调;
医生的解释完全听不进去,跟孩子的互动也并不是发自内心享受的;
永远是在找问题,导致孩子可能最不愿意看到的人就是妈妈。
但我们太懂了,我们太懂妈妈们为什么这样了,妈妈不是超人啊,妈妈也会害怕啊,
妈妈真的太害怕我的孩子不正常了。


不是妈妈们不想做春风化雨一样温柔、充满信念和爱的妈妈,是妈妈们心中的万丈恐惧,无法填补,绝望的狂风永远在心中呼啸;
掌欣真的懂,所以医生们救孩子,掌欣陪着妈妈。
02 医生们的玄学
孩子跟妈妈真有心灵感应
牛牛是个28周极早产的孩子,那时候NICU刚开始开展袋鼠式护理一种针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方法,让婴儿与父母亲进行皮肤对皮肤的接触,通常是将婴儿直立式地贴在父母亲的胸口最早推动袋鼠式护理确实阻力重重,一是担心无菌环境无法保障,怕孩子出现二次感染影响病情。
另一个就是在NICU的宝宝身上,几乎都是插满各种管子的,看到娃的样子,会不会增加妈妈的焦虑呢?
牛牛妈第一次被邀请到NICU做袋鼠式护理前非常紧张,她说洗了两次澡,到了医院又消毒再消毒,毕竟这是她与孩子时隔128天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见面。
当宝宝进入妈妈怀抱的那一刻,她的眼泪止不住了,皮肤与皮肤接触在一起的那一刻,仿佛两条生命线才真正有了交集:“我现在才感受到这是我的孩子。”
回忆这些,让理性又稳重的刘主任哽咽了,这是很多很多年前的场景,但每一次想起来,还是会忍不住的激动。
“早产父母们真的承受太多压力……”
想起了当年我先生在和小D做袋鼠抱的画面
牛牛那阶段一直靠无创呼吸机,血氧一直在88-92波动,不是很稳定,神奇的是,与妈妈身体接触的那瞬间开始,血氧趋于稳定了,不需要再依靠呼吸机也能保持平稳呼吸,妈妈的气味和心跳果然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那是他出生以后,第一次找到了妈妈。
牛牛在治疗中出现了一次感染,最初是妈妈给的反馈,说抱着他突然感觉他身体没劲儿 ,变软了,当时通过化验检查还未发现任何异常,后面几天宝贝确实如妈妈描述有了轻微感染迹象,但当有了些许好转后,妈妈再次进行袋鼠护理,宝贝又奇迹般变得活跃起来,就这样不依靠任何外力地加快了恢复进程。
妈妈和孩子,真的是生命相连,妈妈永远是孩子最强大的“底气”。
03 不是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
才能康复得好
这是疫情期间、武汉一家人身上发生的事。早产儿的康复通常需要到线下进行,医生和康复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方案,由专业的康复师进行康复操作,康复一般都需要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费用也相当可观。
因为疫情原因,他们无法到北京进行持续康复治疗。
大宝是31周早产,双侧脑损伤,双侧下肢痉挛性瘫痪,这对父母完全通过线上视频课帮助孩子进行康复,期间只来过北京一次,就是带娃做评估。
“最后一次评估,孩子穿着矫正鞋走路,我居然看不出任何异常,甚至比全天在线下做康复的孩子表现得都要好”刘主任感慨说。
这对父母背后付出的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除了学习训练原则,还要日复一日地进行长达5-6小时的训练,期间还得揣摩让孩子配合的小方法小技巧,需要规划思考的事情太多了。真的是除了吃饭睡觉就是24小时的付出和陪伴。
刘主任回忆中,这对父母无比自信地对他说,他们自认比任何当地康复机构的老师做得都要好。这份自信和笃定的背后,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啊......
育娃三要素,心态、心态、心态。
当妈妈微笑着的时候,孩子的状态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这话从在新生儿重症抢救和儿童神经康复领域耕耘了30多年的刘维民主任口中说出时,绝不仅仅是一句鸡汤。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早产宝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康复师——但父母们也只是普通人。
在生死面前谈淡定,在孩子面前要不焦虑,要做一个无论遇到什么事都陪孩子一起微笑的父母有多么难啊。
掌欣一直努力做的,就是和家长们站在一起。
当医生们在NICU里从死神手中抢人的时候,掌欣陪着守在门外的父母们哭、祈祷、帮他们擦掉眼泪,陪他们等到深夜;
当孩子们终于出院回家,踏上追赶普通娃的漫漫旅程时,掌欣陪在父母身边,一边照顾宝宝的吃喝拉撒,一边陪着孩子们康复训练;
不能在宝宝面前流的泪,不能在家人面前展现的崩溃,不能释放给伴侣的疲倦和绝望,都可以扔给掌欣。
这就是掌欣一直一直在做的事。
今年,中国关工委儿童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掌欣及春苗慈善基金会,携手数十位专家开启【早产儿家庭养育全国行】系列活动。
本周六(3月30日,北京场开启,需要的早产家庭可以扫码报名参加哦!
我们将走进全国十几座城市,为早产家长带来家庭养育科普,手把手现场养育教学,让康复回归家庭。
如果看到故事的你也想做一回充电宝,为早产宝宝和妈妈们充充电,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参加“掌欣早产儿月捐计划”。
30元可以支持早产家庭参与一次3小时的线下实操活动,一起为早产家庭助力。
大J叨叨叨
对于早产儿家庭来说,每一次奇迹的发生,都离不开父母们坚韧的爱、信念和勇气。
这条路很长很艰难,但不会是孤独的,掌欣会永远在这里,和家长们站在一起,做他们坚定、持久的支持,给予他们理解、陪伴、与纾解。
我是掌欣早产儿公益项目的发起人,从2019年至今已经五年了。说实话,探索公益这条道路比我想象的更艰难。但就是这一路走来遇到的医护工作者们、志愿者们、我的掌欣同事们,还有我们接触过的每一个早产儿家庭,都给了我巨大的力量。
亲爱的云闺蜜们,如果你也想跟我一样想为早产家庭做些什么,想把这份力量传递下去,都可以联系掌欣小助手。
让我们一起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为需要帮助的家庭,撒下一颗爱的种子。
点点👍和在看
为这些妈妈们加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