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hujiao
真正的天空下,鸟儿不会失去翅膀。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楚翘朗读音频
01
我表姑和他儿子这几天吵翻了天。
前几天春招,她儿子拿到了深圳的一份人工智能相关的offer。
表姑不同意,觉得这工作一听就不稳定,非要他考当地县城的银行。
表弟把时代趋势、行业发展前景都分析了一遍,表姑硬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实在没辙了,表弟拖着表姑来我家,想让我帮忙劝劝。
我给他们娘俩各倒了一杯茶,然后掏出手机,给表姑看了几个视频。
“大家好,我是高以翔Godfrey。虽然我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的心永远与你们在一起。你们的留言我都有看到,你们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永远爱你们。”
她的偶像,离世已近5年的高以翔,最近几天竟然还在镜头前说话。
表姑看到后,激动地大叫了出来。
还没等她反应过来,我又给她看了她喜欢的歌手李玟的视频。
已过世8个月的李玟,她“本人”竟然热情地对着镜头打招呼。
熟悉的声音和熟悉的笑脸,看得表姑越发疑惑。
难道自己的偶像们,真的被复活了吗?
当然不是。
表弟赶紧抢答说:“妈,这些都是AI复原技术做出来的。”
看着AI“复活”已经走进现实,表姑愣是惊得半天没挤出来一句话。
她完全没想到,听起来遥不可及的“人工智能”,居然有这么大的“魔力”。
别说表姑迷糊,时代变化快得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跟不上。
10年前,你如果干出租车,你能轻轻松松把钱挣了,日子过得那是一个滋润。
而现在,已经出现了无人驾驶,来和司机抢饭碗。
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人酒店、外卖制作机器人,甚至还有无人机送外卖……
这个时代的巨变,让我们瞠目结舌。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在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捷的同时,黑天鹅也正从四面八方向我们袭来。
02
表姑这一辈人,对铁饭碗有很深的执念。
总想着银行这类的工作,稳定又体面。
但现在,“稳定”二字已经是奢望,再也没有所谓的铁饭碗。
先看一张图。
这张图是机器人环卫工和环卫阿姨的合影。
春节期间很多环卫工回家过年了,深圳环卫就安排100多名AI“环卫工”上岗了。 
环卫阿姨还沉浸在“人机搭配,干活不累”的喜悦中,却不知道这些“不知疲倦的好队友”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夺走她们的饭碗。
有人盘点未来将消失的职业特征:岗位流程简单,不用思考。
诸如环卫工,超市售货员等这些工作容易被算法模拟,因而成为机器取代的首选。
去年,ChatGPT爆火,央视网整理了可能被ChatGPT取代的十大职业。
仅仅过去一年,人工智能能替代的行业范围,远超我们想象。
比如,人力资源行业。
最近春招,有些毕业生发现他们的面试官竟然是机器人。
你能接受多年寒窗苦读,但最终决定你是被一家企业录用的,不是资深HR,而是冰冷的机器人吗?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企业要把人才的筛选权交给呆板的机器人。
图片豆包ai生成
还有很多面试者可能不服,这家伙面试,真的能识别人才吗?
真相比较扎心。
它干得可比人好。
有实验对比,AI抓取和甄别信息更快更高效。
除此之外,在医疗体系,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医术也比人类精湛。
你能想象,有一天走进医院给你“听声辨症”的不是医生,而是机器人吗?
AI听诊器准确率高达90% ,不仅更准确,还能让你花更少的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很多我们以为绝对不会被机器替代的职业,也成了“可替代性强的职业”。
普林斯顿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ChatGPT这类大语言模型,对哪些职业造成的冲击最大。
结果让人惊讶。
排行前10%的职业,大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创意型职业,比如大学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师、记者等等。
在你的认知里,是不是也觉得这些都是AI替代概率很低的职业?
但这些职业,竟然也不安全。
国际顶级投行高盛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突破,未来10年将有3亿人面临失业的风险。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一份《可实现的未来》的报告中指出:未来将有70%的工作被淘汰。
这也就意味着,新技术冲击下,已经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职业安全壁垒”。
03
“第一批原画师,已经因AI被裁。”
“某某科技公司,引进了AI,要裁员20%了。”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带来的危机感,席卷全球。
去年5月初美国编剧协会还进行了大罢工抗议,希望能减少工作中AI的使用。
但抗议似乎并没有阻挡时代的步伐,随之而来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类更残暴的蹂躏。
还记得前段时间刷屏的Sora吗?
不用花巨额片酬请演员,不用写复杂的剧本,不用拍摄,不用请剪辑,Sora能快速生成视频。
而人工视频拍摄和制作却要十几天。
Sora的出现,再次让演员、编剧、剪辑们,闻风丧胆。
还有前几天推出的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编程工程师,让程序员们也紧张起来。
“只需一句指令,它可端到端地处理整个开发项目。”
能花更少的钱,更高效的完成项目。试问,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选?
很多人都觉得现实冰冷。
但我们心里都清楚,千百年的进化史,还是那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有人说:打工人的结局,不是被卷就是被裁。
似乎被时代裹挟下,我们只能在焦虑中度日如年,在内卷中沦为牺牲品。
然而我们是活生生的人,何尝没有其他出路。
作家李月亮曾说:
“这个时代,如果你跑在前面,就会发现,遍地都是机会,一切都欣欣向荣。如果你落后于时代,则会发现举步维艰。”
每个时代,都是危机与机遇并存。
当我们跟着时代狂奔,跑在前面,我们不仅不会被淘汰,还能踩中风口。
04
前段时间,在董宇辉的直播间上,周鸿祎提出过一个观点:GPT是年轻人快速跃升的武器。
他认为GPT是一场工业革命,它是人类史上最好的发明工具,各个行业可能都值得重做一遍。
你看,各行各业都在被重塑。
这就意味着,每个行业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如何在AI浪潮中,分到蛋糕?
洞见君阅读了大量相关的书籍,翻看了最新的研究,总结了以下五种方法,帮你进化自己。
1. AI协作力
英伟达CEO黄仁勋说:“AI不会夺走你们的工作,使用AI的人会夺走你的工作。”
AI协作能力,也许会像会ppt一样,成为新的职业杠杆。会使用AI的人将对逃避新事物的人,形成降维打击。
例如,只会埋头复制的原画师会被淘汰。
但有独特审美能力,能驯化AI为其服务的原画师会脱颖而出。
怎么培养AI协作力呢?
你需要对本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学会用算法向AI输入指令。
把创意性工作留给自己,把繁重没有技术性的工作交给AI。
假设你是一名原画师,你可以用AI生成基础画面,然后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风格,修改精进创新。
图片豆包AI生成
2. 深度思考力
机器很聪明,也很呆板。
无论机器被喂养了多少数据,它都很难做到像人类一样深度思考。
机器懂算法,但他们无法像人类一样,处理复杂问题,转换思考路径。
培养深度思考能力,能让你快速破局,找到问题最优解。
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自媒体人格总分享了5个方法:学习;实践;跨领域思考;理解这个世界人和人的差异;建立思维方式,再一次次推翻自己。
3. 培养共情力
甲骨文的高管曾说:
“同理心是21世纪最关键的能力,是我们必须在自己和孩子身上培养的能力。”
虽然AI很强大,但是它的同理心哪怕到2042年也无法与人类相比。
像护理师,早教育儿等需要付出大量的情感沟通的工作,机器无法完全取代人工。
能够换位思考、体察别人的处境、感知他人的情绪,给予恰当的反馈和帮助,才是未来社会最为稀缺的能力。
4. 引爆内驱力
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有脱颖而出的人。
盲目内卷,你会成为炮灰。发现自己,你才能走出新路。
印度裔美国企业家纳瓦尔说,“在成为你自己这件事上,没有人比得过你。”
什么叫“成为自己”呢?
纳瓦尔的解释是,就是做那些自己做起来得心应手、容易形成正反馈的事情。
发现自己的长板,然后用媒体、代码给自己加杠杆,放大这个效应。
5. 终身学习力
一句话解释:活到老,学到了。
与新事物做朋友的人,永远不会被时代抛弃。
05
面对时代的浪潮,我们时常恐慌。
但其实,这对每一个普通人而言,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在AI时代,我们每个人都站在同一个起点。
能跑多远,能飞多高,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香帅在《钱从哪里来5》中分享过一个故事:
在小县城体制内端茶倒水的美术生小文,在互联网上兼职画画,2023年她的作品在网上被出版社发现并出版。
小文也因此实现了“当画家”的梦想。
香帅说这个故事,让她脑子里出现了一幅画面:
中国公路、中国网络、中国平台、中国数字化工具——这一切构建而成新的生态社会,赋予了一个普通山西女孩一双有着无限想像力的翅膀。
图片豆包AI生成
香帅总结说:
社交媒体、代码和AI工具提供的规模化服务能力,能把个人创造力转化成个人产品,又把这些产品的辐射范围无限放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AI给我们带来的,也许是让更多人有“做自己”的机会。
时间薄如蝉翼,空间广袤无垠。真正的天空下,鸟儿不会失去翅膀。
风能吹走沙子,但不能吹走一只蝴蝶。
时代浪潮很大,但不能冲走顺着浪潮游动的鱼儿。
所以不用焦虑,你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扇动翅膀,练就在新时代飞行的能力吧。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