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Financial小伙伴”,关注~标星~置顶,不错过每日最新热点~
话说最近,金融圈再度上演了一场“炫富大戏”,他们可不是晒名牌包包那么简单,而是赤裸裸地亮出自家年终奖,而且还故作谦逊,说什么“跟网红大老板比起来,咱们这算不得啥”。
啧啧,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低调做人不好吗?
“年终奖到账啦,21万大洋惊喜降临,再加上每月稳稳的11万月薪,不过扣完税,也就剩下21万了。”
这低调的炫耀,字里行间透着一丝丝“凡尔赛”气息,和那些红遍全网的大老板相比,他还谦虚地觉得自己差了点火候。
瞧瞧那帖子,细细扒拉一下,确实像是私募界的动作。
为啥这么说呢?一般公募基金公司的名字都会挂着“XX基金有限公司”的招牌,而这位晒收入的小伙伴所在的公司并没有这样的标签,显然,他多半是私募团队的一员。
他那个月薪11万的高额基础工资,根据国内个税规定,扣除五险一金后,理论上每月8.8万的部分要按照45%的税率缴纳个税,粗略一算,每个月至少得交出4万大洋,一年下来,税款岂不是要在40-50万之间?
但诡异的是,这位仁兄全年居然只交了15.5万的税款,有粉丝说这家公司很可能是在海南注册的,享受着当地15%的个税优惠,这样一来,即使按最高税率计算,全年税收也就是15.8万左右,与他公开的数据惊人吻合。
还有网友推测这可能是一家量化私募,尽管咱无法断定,但在行业内,量化私募员工的薪资的确相对较高。
经历了两年的降薪降费风暴洗礼,公募基金和券商的朋友们算是乖巧了许多,收入少了,自然晒得也少了。
而私募那边,由于经营模式和激励机制的独特性,老板一挥手,奖金说不定就哗哗地来了,这也难怪他们在降薪大潮中依然保持着“高调晒”的传统。
不过,随着私募新规的落地执行,加上对量化策略的诸多限制和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今年量化私募的待遇较之往年,怕是要缩水不少。
说到这儿,咱不得不提一下这个#降本增笑#的话题,私募大佬们是不是也该考虑考虑“降本增效”或者换个说法,“降本增笑”——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增加业界的和谐笑声呢?
毕竟,一边是投资者在股市中苦苦挣扎,一边是行业内部偶尔出现的“伪哭穷式炫富”,这对金融圈的整体形象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
Financial小伙伴
由清北复交人金融校友发起 
泛金融微信群互助平台
求职招聘 业务对接 最新热点
关注公号,申请入群
于微信更改了规则,不再按照时间顺序推送,读完请点一下在看点赞,这样每次新文章的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感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