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月1日,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2024年英卓思纬研讨会如期进行。卓纬高级顾问、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原秘书长韩秀桃先生应邀莅临,并做了《我国律师业发展九个趋势》专题致辞。根据韩教授现场演讲记录做了适当调整并添加了标题,特此推荐阅读。
很高兴应邀参加英卓思纬研讨会,这既是各位合伙人的业务分享会,也是一场非常有价值的理论务虚会。
务虚可不是真的虚,务虚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是对过去一年各业务团队实务的总结、提炼、分析,找出其中的业务规律,发现新的业务增长点,探索所内业务市场的拓展与客户共享。
最主要是通过交流信息、交换看法,凝聚共识,看清方向,更好地发展,这就是交流的价值、交往的意义。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卓纬的活动。第一次是去年7月27日在威海,我听了26位合伙人和各位律师对业务发展的畅想。去年11月8日,我第二次来卓纬,听到了朱宁律师对过去12年的发展总结,见证了卓纬与达沃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三次活动,印象最深的,是每次都有优秀的合伙人加入。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都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国内红圈所执业经历,而且都非常年轻、特别专业,这与卓纬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方向高度一致。律所是知识型组织,更是依赖人才发展的服务机构,高素质的合伙人加入,无疑有效地提升律所的核心竞争力。
各位都是业务专家,而我主要关注宏观政策。过去一年,我在多个场合就我国法律服务业发展趋势做过演讲。为了能讲得好,我都会认真思考,密切关注律师行业发展的各种事件,以便从中发现趋势。各位做业务更多是埋头拉车,我做趋势分析好比是看方向。当然,各位在各自专业细分领域的研究也是看方向、看趋势。
这几年,我们都讲自己身处一个不确定的时代。
为什么不确定?
因为我们所熟悉的路径、熟悉的规则、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体会。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变化,地区冲突、局部战争加剧了这种变化。2024年占全球GDP近四成的经济体都面临着总统选举、权力更替,这也会带来政治上的不稳定、不确定。还有经济的下行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上行发展,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也会加剧“信息茧房”,数字化的“地雷”“脏弹”、语料库的“投毒”等,也会成为打压竞争对手的手段。这些都可能造成信息往往是不准确的,或者是虚假的,加剧了我们对所身处环境的确定性判断。1月10日,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发布了《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这是论坛的核心报告,每年在论坛举办前夕发布。其中,“信息错误与虚假信息”是排在第一位的,是最大的风险。所以,本次达沃斯年会的主题是“重建信任”,我认为就是要找到确定性。
身处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该怎样把握大的趋势?
有一句话: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悲观者的正确是看到了外部的危机,使自己知而不敢行。乐观者的成功是改变了对客观危机的看法,知而行之,所以往往成功。比方说,年终岁尾,都会有对新一年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2024年我国GDP增长预测,官方是5.2%,社科院是5.3%,还有一家国际机构的数据是4.9%。具体数字虽有差异,但增长的趋势是共同的。我们可以忽略具体数字的不同,寻找其中共同的发展趋势、增长趋势,并在这个宏观趋势中,找到可以做的微观的事情,也就是找到确定性。
我认为,在当下,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趋势,是实现现代化的中国路径。这个大趋势,不是一年两年的,一定是中长期的,至少在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是必然的趋势。在这个大趋势之下,政治、经济、社会包括法治都需要走一条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具体到律师行业,也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相对于这个大趋势,律师行业就是小趋势。而对律师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来讲,又是大趋势。我想从九个方面做个分析,不一定正确,大家听听即可。
01
人民性的职业定位
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对律师职业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
今天在座的很多是从红圈所出来的,专门做商事律师,大都有海外的学历背景,对人民性这套话语体系你们不太熟悉,或者说很陌生。
最近五年,这套话语体系,已经从一个倡导性的口号,变成一个政治性的要求、政策性的措施和具体的行动安排。
再发展几年,今后很可能会转化为正式的行业制度、明确的法条规定。
围绕人民律师的职业定位,会对我们的执业行为、职业操守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期望,必然会带来新的挑战、新的风险。
我们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在关注自己收益的同时,还要去兼顾一些社会责任,甚至政治责任。
02
强监管的治理策略
现在从上到下,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金融监管到医疗反腐,都是强监管。
我认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转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发端于党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全面从严,再推衍到社会各个层面。
对于律师行业来讲,我们都说律师职业既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那种单纯业务的观点需要反思一下,那种不规范的执业行为也是要反思的,那些过去行得通的做法可能现在就吃不开了。
上次我在卓纬演讲时就说到,今后律师执业和律所发展,必须规范、规范还是规范。不能再“埋新雷”,还要把以前埋下的雷排除掉。
法律人的逻辑起点是风险,不是利益,这一点对当下尤其重要。
03
数字化的推进路线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一种颠覆性技术,其影响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
我现在担任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人权中心的主任,过去几个月也花了一些时间研究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问题。
中国是个数字资源大国,从基础设施到人口总量、再到应用场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为丰富的。与前三次产业革命不同的是,这次的数字革命,我们是与世界同步的。
中国是最先把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的国家,全球首部生成式人工智能管理办法也在中国。
无论是律师还是律所,需要了解这种趋势,主动去拥抱数字化,尽可能地利用数字化手段做一些升级和迭代。
无论是传统业务,还是数据资产入表这样的新型业务,数字无处不在、技术无处不在,关键看你怎么去用一种数字化的思维或技术化的方式去做。
04
从专业到专业精度
今天在座的都是专业人士,专业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是我们手里的“金刚钻”。
在一个特别讲究专业的行业,未来的专业不是泛专业,而是要讲专业力,也就是专业的精度、专业的深度、专业的准度。
当下的法律服务市场,供需双方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叠加经济下行带来的负面影响,行业竞争已经从增量市场转移到存量市场,招投标已经成为获客的重要渠道,以及客户对高质量的法律服务的苛求等等。
没有极致的专业力,很难有市场竞争力。
我认为,这不是行业内卷,这是经过四十多年的数量型发展之后的质量型、品质型发展,是市场的选择,是时代的必然,也是未来律师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05
从个体到组织粘性
律师行业是一个强个体、弱组织的行业。
这种组织结构,充分发挥了律师个人的单兵突进作用,是“绿林时代”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促进了整个行业突进式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律所组织性较差,律师缺乏归属感。再遇到三年疫情这样的大事件,律师与律师之间、律师与律所之间的冲突必然增加。
律所是一个组织,是知识型组织,是可以用专业知识来构建护城河的组织。个体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一个组织得以长期发展的基本准则。
我认为,当下的律师行业的发展,需要适当淡化个体行为,注重把个体利益融入到律所的整体利益之中,注重律所组织的整体价值和集体利益,通过强化组织粘性,反哺给个体更多的安全感、归属感、稳定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个体的焦虑感。
06
从业务到文化塑造
这两年,我一直在研究人文精神与律所管理,目的是要探究中国式的律所管理模式。去年12月底,我在西安参加律所活动,讲了《人文精神与律所文化》。
我知道,不少律师认为律所不需要文化。言下之意,文化对于律所而言没有价值。也有许多律师认为,文化是律所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我们很可能就会是“腰包鼓鼓,六神无主”。
卓纬历经12年的发展,留下来的是什么?当然有许多大案、经典案例,有创收的变化等等,但最主要的是什么?是12年发展积累下来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这看似无形的东西,才是卓纬最核心的灵魂。
比方说,刚才小敏律师说的合伙人之间的业务合作,过去一年,大家之间合作案件和创收占比都很大,而且从未发生过合伙人之间的矛盾,为什么?这就是卓纬文化的形塑,是卓纬价值观在发生作用,我认为这才是律所发展的底层逻辑。
一个没有文化的律所就好比一个毛坯房,以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律所文化则是那精美的软装。
07
运营创造价值
管理律所,我是外行。我是通过对比观察不同类型律所的发展之道,发现其中的一些基本规律。
我走访律所、参加律所活动、浏览律所公号等等,能发现不同律所之间的差异。有人说,中国律所最大的失误是漠视管理的价值。我非常认同,没有管理,何谈组织?运营在本质上就是组织化地工作。
作为知识型组织,律所的运营就是整合各方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和控制的工作过程。这种运营,不管是大所还是小所都是必须的,一味地漠视必将会带来麻烦。
最近,我走访了几家小所,也是我很熟悉的律所。我能够明显感觉到他们的焦虑感,不安情绪很重。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当下,不是收入下降,而是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觉自己正在被时代逐步淘汰,那种无力感是折磨人的。
今天下午四个多小时,我认真听取了各位合伙人的发言,学到了许多有创见的知识、方法,特别是各位对律所新兴业务板块的强烈兴趣,以及对未来的强烈信心,深深地感染我,也激励我的发展预期。这种有组织的交流,一定能够带来潜在的价值。
08
人才带来品质
这几次参加卓纬的活动,看到这么多优秀的合伙人加入,真的很不容易。年轻一代的合伙人,知识层次、专业背景、海外视野、工作履历等等,已经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比拟的。
所以,真的很羡慕你们。我赞同卓纬的人才战略,特别是新引进合伙人的基本定位和基本要求。
当下,海外留学毕业,在境外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还是很困难的;同时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各种脱钩,让高素质的跨境人才进入一个短暂的空档期,而这正是引进和储备人才的大好机会。这样一个定位和要求,再经过五至八年的积累,通过持续不断的引进高层次的人才,相信一定会带来整个律所品质的大幅度提升。
过去四十年,中国律所的规模化是简单量的相加,属于物理式的规模,大而不强、大而不坚,是粗放式的规模化。但是,当下的规模化并没有停止,相反还在加速递进。只是规模化的要求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有人叫适度规模化,也有叫品质规模化,核心是有质量的规模化,真正做到既大又强的规模化大所,属于化学式的规模。
09
国内促进国际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贯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始终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国家的宏观政策方向。
我知道,跨境投融资业务是卓纬的重要业务板块。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微观层面顺应这一趋势的具体行动?
去年11月8日,我们一起见证了卓纬和达沃的合作签字仪式。很快我们还将会见到双方的实质性合并,这将是卓纬国际化发展的里程碑式的行动。
众所周知,在海外办分所相对容易,真正有业务、能赚钱则相对困难。其中道理也不难理解,法律更多的是一种本土化、民族化的知识和技能,法律服务不仅是知识的服务,更多的是制度性服务、文化性服务。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开办海外办公室,必须是基于自身业务能力和客户需求的双向奔赴。涉外法治人才并不是坐在教室内听听课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持续、广泛而深入的跨境法律服务实践才能造就。我想,这些要件,卓纬和达沃都是具备的。
所以,2024年是特别值得双方期待的重要一年,也是真正践行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的发展趋势。
以上九个方面,是我自己的个人体会,结合卓纬的实际做了一些阐发,不一定正确,仅供大家参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