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三月,海上供油企业接到的国际航行船舶加注订单增量明显。增量源自于保税高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这一制度开放,吸引来船东在上海港为船舶加油,来看报道↓
洋山油库如同蒙古包般排列的储油罐,纵横交错的蜿蜒管线,看不出任何流动的迹象,内里却在发生着丰富的反应。罐号201中装着国内冶炼的出口低硫燃料油,203中则是进口的高硫燃料油,按一定的比例通过管线汇集到302罐中后,两种油进行混兑调和,生产出硫含量低于0.5%的混兑油。
燃料油市场从高硫油向低硫油切换,虽然国内有强大的炼化能力,但成本上依然没有竞争力。去年底,国务院印发的上海自贸区制度型开放“80条”明确临港新片区企业可以以物流加工方式开展保税高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利用两种油的价差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而针对绿色甲醇新型能源,临港也已展开产业链深度布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航运处副处长黄跃:“从制备、运输、认证到加注的所有和用户相关的企业已经集聚在临港,形成一个产业联盟。混兑调和业务是我们跟国际接轨,那新型能源的布局就是在跟国际竞争,去抢占新一轮的高地。
入夜的上海港依然灯火通明,供油船拍下了他们连夜为靠港集装箱船加注的场景。上海港或许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夜色中,不断凝聚起航运服务的软实力。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标准箱,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因港而生、向港而兴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及临港新片区贡献了一系列硬指标。 

来   源:看看新闻
编   辑:吴怡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