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鲁稚的阳台  编辑
 看点   十多年前,北大数学天才、MIT奖学金得主柳智宇遁入空门的消息引起轰动。在内卷时代,人人都欲拿起,他却轻易放下。而今再次“入世”,回望已经度过的青葱岁月,他是否后悔过?又如何看待自己受过的教育?原来,麻省理工的教授在他执意退学后,还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文丨周滢滢    编丨Leon
俞敏洪说,北大出惊世骇俗的人,师弟柳智宇是其中一个。
这位数学天才,在中学时期两度获得世界级数学金奖,被保送北大数学系。
2010年4月,还在北大读书的柳智宇,收到了麻省理工的录取通知书和全额奖学金。
图源:“一条”
就在亲朋好友欢欣庆祝的时刻,他却在心里选定了另一条道路。
他没有像大家预期中那样等上飞往美国的飞机,而是坐着大巴车来到山里的一座寺庙,成为居士。
此后, “北大数学天才遁入空门”的消息传出,引起舆论哗然。
出家11年后的他,再度做出令人震惊的选择,还俗、回归社会,并从佛学走向心理学。
众人不理解,这个曾两度获得世界级数学金奖的少年,当初为何要放弃大好前程?更有人扼腕叹息,说他如果能继续走数学这条道路,说不定能获得“菲尔兹奖”,中国也会多一位为国争光的数学家。
也有人问柳智宇:有没有为自己放弃麻省理工,放弃数学,选择出家而感到后悔?他的答案是,从没有过,“因为那些都是是别人眼中的道路和成功。”
在他看来,那段青灯古佛相伴的岁月,对于当时的自己,依然是一条该走的路,是人生中必要的探索。
最近,柳智宇在《人生每一步都算数》一书里,首次公开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心路历程,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如何看待教育和成功的不同视角。
01
从普通少年到“数学天才”
‍‍‍‍‍
天才少年放弃大好前程的故事,经常会让我们不自主得联想到“教育的失败”。
然而,柳智宇在书中自述的求学经历、以及对数学的热情,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人生,远比我们想象得要丰富、复杂。
头顶“天才”光环的柳智宇,并非是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也不是什么鸡娃教育下的优胜者。
回忆起童年岁月,他非常感激母亲给自己留了一个自由的缝隙。
小时候,他的成绩不算特别拔尖,时常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挫败感。虽然对数学有些兴趣,却从没有尝过竞赛获奖的滋味。
他还一度受到写错字和做题粗心的困扰。起初,母亲也感到焦虑过。后来她意识到,要多培养孩子的长处和兴趣,不要和这些短处死磕,于是,更加鼓励柳智宇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成长。
比如,数学老师布置作业,要求把每道题做三遍,柳智宇只要做一遍就行。语文老师布置的抄课文、罚抄错字等让柳智宇觉得很痛苦的作业任务,母亲也让他不必完成。“如果老师问起,就说是我让给你这么做的。”
就这样,柳智宇逐渐远离让他感到枯燥和充满挫折感的学习模式。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手眼协调和手部肌肉群灵活度的提升,以及大脑发育和专注力的提高,写错字和粗心问题也都大大改善。
柳智宇作客俞敏洪的节目《老俞闲话》
至于一个普娃,为什么会在中学时成为“学神”级人物?转机来自小学四年级。
在一个数学培优班里,他遇到了一位“文理兼修”的奥数老师,仿佛打开了他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这位老师,对数学有自己独特的领悟。他爱读《论语》《老子》,以及佛经、历史与文学,仿佛对一切人类文化的精华都有兴趣。
让柳智宇印象深刻的是,他会在每周的讲义上印上一句《论语》或《老子》中的思想名言,讲课前先解释这一句话。每讲完一道题,都会从中延伸出一位数学家的故事、一种思想或一些人生境界。在他眼里,哲人先贤的思想与数学世界是相通的。
每周六,柳智宇都要乘坐一小时的汽车,从武昌到汉口,只为听他的奥数课。在这里,柳智宇发现了一个永恒、简约的数学世界,这里没有凡庸琐碎的攀比竞争,只有一种超越世俗的凝练之美。
而这位数学老师所教导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对柳智宇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他反对机械化的训练,更注重启发学生内在的洞察力和悟性。在他看来,数学真正美妙、神奇的地方,正是它超越逻辑和理性的部分,是对事物内在属性的深刻洞见。
这样的学习心态和视角,或许也暗合了柳智宇的天性。他更迷恋深刻而富有思想的智慧,渴望能透过纷繁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图源:《剥洋葱》访谈
不同于一些有天赋的学生,为了在数学竞赛中获得好成绩,拼命地刷题,迷失于分数和外在的得失,柳智宇一直都对数学有着纯粹的热爱和更为超脱的情感。
有一次,他在办公室里和老师聊起数学解题时说,“要把数学题当朋友对待,这样才能理解它的特征、习性,才能看透问题的本质。解数学题要用爱的情感与数学题交流,不能用怨的心态对待它。”
当其他同学忙于解题的时候,柳智宇试图在数学学习中,培养一种化繁为简的能力。他的数学老师评价说,当大多数学生还沉浸在数学解题的繁琐技巧中时,他已经跳出数学去理解数学。
在语文课堂上,柳智宇渐渐发现,人文与科学是交相辉印的。高中时,他广泛地阅读《老子》《庄子》《孟子》《墨子》等传统文化经典,越来越生发出一种对生命、对自然万物的敬畏。
通过数学培养起来的直觉和洞察力、逻辑思维能力,让他在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对此后学习传统文化和心理学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就这样,一个普通少年开始开挂,通往人人艳羡的天才之路。
02
穿越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高二暑假,柳智宇迎来了最引人瞩目的高光时刻。他先后在俄罗斯高中数学竞赛和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金牌,被保送北大。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这也是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他甚至一度陷入迷茫、患上抑郁。
对于柳智宇来说,一方面,数学将他从庸碌的生活中超拔出来,给了他一个能安放心灵的空间,追求人类心智的那种崇高和智慧。
但另一方面,柳智宇却也难逃对失败的恐惧和焦虑。
想要在竞赛中脱颖而出,既要有解难题的能力,又要很细心,还要有稳定的发挥。很早就把保送北大作为目标的柳智宇,在面对数学比赛时,还是会有不小的压力。
“考试成绩的变动也给我的内心带来波动,我害怕被否定、害怕失败,也担心将来一事无成。”后来,他才意识到,自己焦虑的来源是,自我价值一直是在被外在所评判,不是在于我生命本身。
两度拿下国际数学金牌,成为了耀眼的明星后,柳智宇认为参加比赛也牺牲了生活的安宁、良好稳定的情绪...图源纪录片《美丽心灵》
困扰他的,除了无可避免的焦虑,还有身体上的病痛。
从小就体弱多病的柳智宇,在备战竞赛期间因为高强度用眼,眼睛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只要一看书,眼睛就发酸、疼痛,原本一天能学习十几个小时,后来只能用眼一两个小时。
为了节省用眼,做数学题时,他只能闭上眼睛苦思冥想,在有明确解题思路时,勉强睁开眼睛,下笔书写。
即便如此,他还是以惊人的毅力,代表中国出征在斯洛文尼亚举行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满分和金牌。
到了北大,他依然饱受眼疾、咽炎、失眠的折磨,身体越发孱弱,对任何事都感到索然无味,甚至对数学也失去了曾经的热情。
“数学是需要大量计算的学科,我的身体状态如此,或许在数学的道路上无法走远。我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引以为傲的一切,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
这段抑郁和无意义的状态,经历持续了两年半。
在痛苦的日子里,柳智宇反思自己的过去,也思索自己的未来。
他发现,导致自己内心痛苦的原因,除了身体上的病痛,还有精神上的孤独——太过于自我,总是沉浸在自己思维的世界里,没有与人建立真实的联结。
图源“一条”
在接受一条的采访中,他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处是可以很专注,做事情也容易有成果,但是也会忽略很多和人有关的事情。我在大一的时候,看见外面的花草树木,脑子里都会冒出数学公式,我觉得很痛苦,不能够活在当下,一直在数学符号的世界里面。”
作为城市里长大的独生子,柳智宇从小就缺乏玩伴;初中时,他孤独地享受着知识的喜悦,业余时间被数学、计算机编程、诸子百家所填满;高中时,因为备战国际竞赛,他和同学之间越来越缺乏共同语言,整个高三都陷入一种情绪低落的状态。
随着成长,他越来越渴望友谊,渴望走出自己的世界,与他人有更多的联结。
意识到这一点,他痛定思痛,开始练习共情和倾听能力,希望走上一条成长与疗愈的道路,从困顿的低谷中找寻方向。
大学期间,他加入了一个耕读社团,并成为社长。他会带领同学在晨曦中诵读,在晚读中讨论义理,还组织过捐衣、助学、奉粥(给没工夫吃早饭的上班族,献上一杯爱心粥)等传统活动。
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互动、善意的回馈,都让他感到生命被滋养、人生也更有意义。一次又一次的“倾听”和助人经历,也让他走出自我的世界,穿越抑郁与孤独,与他人产生真实的联结。
那段时间,他还在北大旁听了几门哲学课程,系统学习和比较了中国和印度等国的东方哲学以及西方哲学。他发现,人生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的选择和活法。
渐渐的,柳智宇萌生了修行的想法,他觉得这更适合自己当时的生命状态。
虽然身边的同学都在拼命奔向前方,追求一个同质化的未来——出国,其次是考研,大学校园里充斥着强烈的竞争与焦虑情绪。但是,相比追求一个同质化的未来,柳智宇更感兴趣的,依然是心灵的成长和探索。
于是,他放弃了去麻省理工读博,而是以居士的身份,来到寺院修行。在晨钟暮鼓间,他一边劳作修行,一边撰写有关佛学理论的文章。
一系列的选择,让柳智宇没有如大家所愿成为一位数学家,而是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03
放下过往荣耀
认清自己的道路
决定出家后,他曾对父母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也许许多年后,我会改变自己的注意。但如果我没有探索过这段路,我的人生会发非常遗憾,希望你们能给我这个机会。”
他也给麻省理工负责招生的教授发去邮件,告诉对方自己的决定。教授在回复中勉励道,“你的来信让我很感动,虽然我很遗憾你不能来麻省理工学院,但我为你感到高兴……这是一个人一生中足重要的时刻:认清自己的道路。”
图自“一条”
2022年,柳智宇再一次认清了自己的道路——从自我修行转向引领大众的心灵成长,投入传统文化、佛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和创业。
为了更接近人群,消除和大众之间的隔膜,也出于经营考虑,他决定“脱下僧衣”,回到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将连接和助人作为自己的终生课题。
进入心理咨询领域后,柳智宇接触到了不少饱受学业压力、亲子关系问题之苦的学生、家长。
他发现,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很多人的内心缺乏一种稳定感,不知道何去何从,如何应对世俗的社会。
特别是教育内卷的当下,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哪怕是名校学霸走上社会,获得大众所认可的成功后,依然可能陷入无意义和空虚之中,找不到真实的自我,没有归属感。
有些学校,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制造出紧张、焦虑的氛围,用考试的压力逼迫孩子学习;
过度超前学习,导致许多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基础不牢;
家庭和社会时刻把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标准,导致孩子们厌倦上学,乃至出现失眠等各种症状.....
“甚至有孩子曾对我说,压力太大了,游戏已经成了生命中唯一的盼头。可见学习带来的挫败感有多深。在压力这么大这么卷的社会环境中,他其实已经尽力了。”
图源:《剥洋葱》访谈
还俗之后的柳智宇,又一次感受到了“众生皆苦”。
尽管,柳智宇的道路是其个人的选择,并没有必要效仿,但他的经历却重新启发我们对教育和成功的思考。
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系统的构建,正如树木成荫需要的不只是阳光雨露。
成功固然可贵,但孩子的人生字典里如果只有“成功”二字,他所损失的也未尝不是珍宝。
而教育,赋予人的自觉之一就在于,让孩子用所学探寻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断成长。
在内卷和无意义裹挟的当下,追求名校、金牌、光鲜之余,如果多一些 “放下”和“超脱”的智慧,不被外在评价过度捆绑,不完全用外界的成就来定义个体的成功与否,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正如下山归来的柳智宇所言:
我们人生其实没有什么是我们自己的,所谓聪明才智、别人的认可赞许、金钱名声,在特殊的环境下都会失去。这种时候,只有一件事情是我们自己的,就是我们自身的成长。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聚焦中国K12国际化教育。我们致力于专业、前沿、有高度、有温度的内容。帮助学校和家长实现融合、创新、有效、以人为本的教育。
今日推荐
适合6~12岁,思维训练读本
提高儿童核心素养
更多精品图书、杂志、儿童用品 请进 👉阳台优佳甄选
▍往期回顾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