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是大学文化的灵魂

创新是大学师生的使命

在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过程中
浙江大学高度重视弘扬人文精神
推动文化创新
鼓励学生尽早投身学术研究之中
勇于探索人文之深邃、社会之精微
发现人生志向和价值所在
作为人文社科领域学生最高奖
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已开展九年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术热情和创新激情
也映照出浙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蓬勃生机
在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
有这样三项成果
独辟蹊径、脱颖而出
一起来看

“橡子”向你发来的史前讯息
汤梦夏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2019级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生

史前人类吃什么?小麦?水稻?还是小米?不同于上述人们通常认为的粮食作物,汤梦夏在她的研究成果民族学视野下的史前橡子利用研究:以韩国的橡子豆腐制作为例中,深入探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食物资源——橡子的利用方式,为探究农业起源、解读考古遗址中出土的橡子遗存提供了新方法、新视角。
本项研究的灵感来源于汤梦夏和艺术与考古学院安婷老师的一次闲聊,“老师说橡子在新石器时代曾是浙江地区的主要食物资源之一,这让我联想到在我的家乡宁波,秋冬爬山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满地的橡子,但我们却只有吃栗子的传统,从不吃橡子。”正是这次无意间的联想,激起了汤梦夏对橡子是如何被利用、怎样退出人类食谱等问题的研究兴趣。于是,她选择将橡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安婷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自己的第一次科研训练。
如何开展自己的研究?汤梦夏找到目前还保留着传统橡子利用方式的家庭、村落等,完整记录他们的利用方式,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模型,从而帮助解读各个考古遗址中的橡子遗存。通过细致的田野调研,汤梦夏及其小组成员观察橡子制品制作的各个环节,利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探索橡子的多元利用方式和加工方式的选择原因,区分整颗食用法、剥壳磨粉法和淀粉提取法三种橡子加工方法。文章特别指出,不同于西欧等地通常采用的前两种加工方法,淀粉提取法的核心是以揉捏的形式获取淀粉,这是东亚地区的特色。
该研究成果系统提出了如何根据橡子相关的遗迹遗物推测古人所采用的加工方式、对应的利用环节,以及不同条件下留下相关物质的可能性,已发表于SCI Q1区期刊。
导师点评:
橡子是浙江等地农业起源以前非常重要的一种食物资源,而如何解读这些遗存缺少相关参考。所以,这是一项小但却有意义,提供了理解过去社会中橡子利用非常需要的民族学调研,能帮助考古学家解读遗址中的橡子加工流程。同时,这项研究也是民族学调查法在植物考古研究中的实践应用,对于了解史前橡子利用具有意义与价值。
实现财富管理,基金投资大有门道
姚钟玮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20级博士生
基民的投资收益源于两部分:一是基金的收益,反映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二是投资者交易基金带来的损益。投资收益差异反映基金经理和基金投资者投资行为和风格的差异。从此类现象出发,姚钟玮展开了对投资者(基金经理和个人投资者)资产配置决定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并带来了自己的成果——《基于公募基金视角的投资者资产配置影响因素研究:理性决策与行为偏差》
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姚钟玮将80%的时间用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上。比如结构化数据直接来自WIND和CSMAR数据库,非结构化的基金文本数据则通过Python编译爬虫自动从东方财富旗下的天天基金平台获得。对于缺失的部分数据,姚钟玮则从中国证监会的资本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平台进行手动补充收集,研究数据量基本涵盖了所有主动型的共同基金产品。整整一个月,姚钟玮都在给重复的句子打分类标签,标记数量将近20000条。
对数据高效的处理,让他清晰地透视每次股市变动背后的动因,也让他向基金经理和基金投资者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基金经理身为专业的投资者,应比普通投资者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场波动,不因短期涨跌而过度交易;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多渠道(例如,基金定期报告和投资顾问)获取专业投资者的意见,学习优秀基金经理的投资思维,逐渐形成自己的投资框架,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投资决策。
导师点评:
该研究从三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基金经理和基金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影响因素,选题为金融市场和资产配置领域的重要问题。研究结果一方面证实了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也会存在诸如经历效应等行为偏差,另一方面说明了个人投资者也具备一定程度的复杂学习能力。上述结论不仅为以往文献中的争论提供了新的证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能够为投资者资产配置和筛选基金产品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探究什么捕捉了你的注意?
陈  洛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2018级直博生
为什么突然出现的叫喊声或闪烁的灯光等事件,会打破选择性注意的过程呢?这对于我们人类的认知系统,是否具有重要的作用?陈洛通过探究预期违背对注意以及记忆产生的调节,发表了文章《预期冲突对注意的调节:来自空间线索效应的证据》,揭示了背后的秘密。
在论文成果中,共有五个实验,总历时两年多。为保证实验误差最小,课题组进行了多次测量与调试,最终使用代码来精确调节设备的参数,并根据实验反馈的结果不断调试,确保实验精度。最终,陈洛证实了预期违背对注意以及记忆产生的同步作用,它不仅会使我们的更多注意力投放到相关事件上,并且我们脑中会对这些预期违背信息进行更多的无关信息编码。他们认为这或许是出于一种生存适应性的机制。
“对于原始人类来说,这样的预期违背可能预示着危险或重要的信息,比如猛兽的响声或是可猎捕的食物的出现,编码它的信息会有利于人类更快的处理,以便未来能够更快的应对相似的事件。”陈洛解释道。
论文初稿完成后,课题组向心理学领域知名期刊《cognition》投稿,并在一个月左右就得到了回复。根据专家们的建议,课题组将实验进行时间段的拆分,以此追踪预期违背对注意调节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非常惊喜,还因此催生出了实验五,也让论文的实验依据变得更加充分、翔实。
导师点评:
该研究以五个实验深入探究了预期冲突对注意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为前人研究中争议的结果提供合理解释,而且能为本团队提出的最新注意理论与记忆再选择理论提供重要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揭示了预期冲突同时调节注意和记忆的适应性机制,丰富了我们对预期、注意和记忆三者之间交互关系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除了上述三项特等奖获奖成果外
本届评选还评出一等奖11项
二等奖16项
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成果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术研究不是一日之功
看不见的背后是日与夜的积累
是直面质疑、敢于再战、深入钻研
期待你在浙大实现思想激荡
在交叉融合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勇于挑战,不断超越
 收获属于你的学术果实!
统筹:周亦颖 | 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方能 许玉珍
文字记者:周亦颖|何心怡|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刘静淳 韦柳伶 方能 许玉珍 王婧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方能

责任编辑:周亦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