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众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这两天,我上网刷到了一条名为“五猖会式教育”的短视频。
视频里的小男孩,手里攥着一张报纸,眼泪汪汪的看着。
事情起因是,小男孩的学校组织郊游,他非常想去,爸爸却觉得有这个时间不如多看看书。
所以孩子一边看报纸一边哭,不知道小娃娃能看进去多少,不过以我的经验,孩子哭哭啼啼的时候,学习效率肯定是大打折扣的。
孩子爸爸看到儿子这样,也是有点于心不忍,最终还是同意他去了。
虽然小男孩一番折腾之后实现了愿望,恐怕当初那份愉快期待的心情早已烟消云散。
这段视频下面评论区也是特别热闹,点赞最高的评论说爸爸的做法,让人想起鲁迅的散文《五猖会》,文中回忆小时候很希望去五猖会玩,已经准备乘船出发,父亲却要求他背书。
等到鲁迅绞尽脑汁把书背完,父亲才放他去玩,可成年后,鲁迅对于当时去五猖会没有一点印象,却唯独对背书的场景记忆犹新,感觉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还有个网友用句诗留言:“欲买桂花酒,终不似,少年游”
是啊,想要出去玩的孩子,在父母“扫兴”的打击下,就算到了目的地,也已经丧失了游玩的兴致。
时时刻刻都想教孩子
却忽略了成长最重要的东西
仔细想想,我们做父母的初衷一定是为了孩子好,即便是让鲁迅耿耿于怀的背书回忆,换成家长思维,也能理解,父亲是提醒他别忘了学习的本分,不要玩物丧志。
咱们生活中也常见“五猖会式家长”,每当孩子们疯玩时,总是忍不住问上一句“作业做完了吗,拿出来让我检查下。”
本意是希望孩子多把心思放学习上,这样未来的生活才能拥有持久的快乐。
只不过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个“扫兴”“打断”的时刻,或许正在悄悄破坏孩子对快乐的体验,甚至说,让他逐渐变成一个不快乐的人。
想起网上有个博主讲的一段经历,小时候她跟同学一起学游泳,大家边游边闹,特别开心。
她的妈妈却在同学们玩得尽兴时,突然跑过去打断,非要让她游一圈给教练看。
妈妈觉得花了钱学东西,不练习就白学了,既然已经在泳池里,好好练习才是正经事。
结果,刚还沉浸在喜悦情绪中的她,突然感到难堪和不自在,于是脸一沉,一个人默默上岸了。
她的妈妈见状,站在旁边喊道“你要是来游泳每次都这样,下次我再也不带你来玩了。”
这个博主说,知道妈妈这样做一定是希望她学好游泳,但这次不快乐的经历,却让她从此以后对游泳都没了兴趣。
正如有句话说的好,人这一生都在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趋利避害,他感受到快乐他就会做,他感受到痛苦他就不愿意做。
当孩子每次出去玩都被打断,每次想到学习就痛苦,那么孩子反而容易对学习形成负面的条件反射,对学习厌恶和不自信,对成绩回避和不在意。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保护孩子快乐的“心流”体验
是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其实很多时候,对孩子们来说重要的,不是不断的输入,而是输出。
这种输出,就包括孩子当时当下快乐的体验,而这也会无形中成为一种学习的输入。
图源:电视剧《小舍得》
最近,有看到心理学家武志红的一段访谈,他谈到孩子内驱力的根本,是每个获得心体验的时刻。
武志红讲了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在玩乐高,玩得很投入,父母觉得孩子在玩,没学习,在浪费时间,所以去管孩子,让他别玩了,去做正事,去学习。
实际上,父母是破坏了孩子探索世界的一个阻力。
当孩子全神贯注玩乐高时,假如他的注意力达到95%甚至100%,他就体验到心流,他就会非常热爱这件事情。
在超级心流状态下,会发现能力提高了很多,会体验到内驱力是什么,这在平时是达不到的状态和智商,而这种感觉是可以迁移到学习上的。
武志红回忆说,他小时候喜欢蹲在树下看蚂蚁搬家,觉得很有意思。
庆幸的是,他的妈妈没有过多干涉他,所以他才能够全身关注的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他特别专注,之后也将这份专注的能力迁移到学习上,这是他的学习跟别人不同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让孩子尽情的玩乐,获得愉快的心流体验,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会从中收获某种弥足珍贵的能力,而这份能力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好的教育不是牺牲孩子的快乐
而是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快乐”
很多人其实对“快乐教育”有误解,要么认为快乐教育就是撒手不管,要么就是认为快乐教育会毁掉孩子。
其实真正高效的学习方法,恰恰就是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01.
有目的的快乐,不是盲目的快乐。
“快乐教育”有个核心观点,要引导孩子得到“有目的的快乐”,父母应该先让孩子快乐起来,然后再给出可行的目标。
具体就是,先培养孩子的兴趣,父母再引导他们收获知识。
这里有两个关键要素,一个是兴趣,是孩子对事物的主动选择;
另一个是引导,让孩子这种积极性加强,兴趣才能更持久、有目的。
比如孩子喜欢各种小汽车,父母完全不用急着阻止,甚至可以陪孩子一起去商场看小汽车。
然后可以顺势给孩子一些关于小汽车的科普书和模型,既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动手能力。
根本没必要因为孩子喜欢小汽车这件事,闹得剑拔弩张。
02.
知道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我特别赞同一句话,孩子原本就是快乐的,在快乐这件事情上,父母知道不做什么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
孩子的天性就决定了,他们对很多事情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兴趣引导的好,就会成为学习路上的内驱力。
只不过,往往我们父母还没等引导呢,就不知不觉起了反作用,让孩子的兴趣早早就被扼杀掉。
就比如说前面说的例子,让孩子去郊游、去游泳,本是一次放松身心,观察自然,获得心流,间接促进孩子心智发展的机会。
但家长却扫兴的做了“破坏”,让孩子在体验过程中失去了快乐,也自然失去了激发他们潜能的可能 。
图源:电视剧《小舍得》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只需要把心态放松弛就可以了:
1.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父母不要根据自身主观认识,来判断“有用”或者“无用”,更不要因为自己认为“没用”,就指责、否定孩子。

2不要动不动大声呵斥孩子,孩子在不快乐的状态下学习,学习效率会变得更低。
3.引导孩子时,避免用“任务”“作业”这类词语,会让孩子感到厌烦和压迫。可以尝试用有趣的开头替代,让孩子有被鼓励和关注的感觉。
我相信,没有父母不想孩子快乐,但我们好像固有思维,总会无形中将“快乐”与“教育”对立起来,觉得孩子太快乐就容易得意忘形,忘记学习的本职。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但其实,孔子老人家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快乐教育不是不让孩子刻苦,而是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从学习中找到兴趣,主动发现知识,最终获得更有价值和目标的快乐。
 树妈说:

姐妹们,我要来一些雏菊的天空人气特别高的两款精华油和白檀面霜体验装,准备在群里免费送给大家。
雏菊的天空家主打的是“以油养肤”,我身边很多妈妈都在用,很有人气,特别适合春天换季皮肤干、有细纹、上妆爱卡粉的姐妹,在K老维稳方面很擅长。3月29号也给大家安排了护肤专场直播,精华油、面霜、防晒、洁面、玫瑰纯露都有,性价比特别高,大家一定要立即预约。
另外姐妹们记得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已经在群里的妈妈不用重复添加),群里经常有各种活动,还会实时发送直播消息,解答大家各种问题哈。
···

  如 果 不 想 和 树 妈 从 此 失 联  
  请 一 定 按 照 下 方 提 示 操 作  
设置【 星标 】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点击查看更多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