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王耳朵先生👇关注我,加星标★
作者:益美君
来源:益美传媒(ID:YeeMedia)
前两天,看到一个“魔幻”的新闻:
15岁弟弟输光了姐姐的17万彩礼,以及老父亲打工赚来的3万块血汗钱。
在中文语境里,这短短的一句话,信息量满满。
估计很多读者看完,心中也会忍不住出现很多猜想。
别怀疑自己,就是你想的那样:
贫困的家庭,年迈的父母,懂事的姐姐,不成器的弟弟。
不仅如此。
老父亲因为打工而伤残瘫痪,走路得靠双拐,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
老母亲早年不幸去世。
姐姐已经出嫁,带回17万彩礼,留作弟弟未来买房、娶妻用。
弟弟15岁,在最应该努力读书的年龄,却喜欢上了看直播、玩游戏。
……
接受采访时,这位弟弟说他就是玩了个“小盲盒抽奖游戏”,结果越投越多,越输越投。
15万人民币很快就被他输没了。
这哪是上瘾啊?
这分明是好赌啊!
此时,他不仅没有停手,反而把剩下的五万用在了吃喝玩乐上。
直到分文不剩。
他说自己当时的心理是“恐惧、懊悔、破罐破摔”。
说句实在话,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懵了。
好家伙,一气之下继续挥金如土是吧?
一个可怜的家庭,因为被寄予厚望的儿子作天作地显得更加可怜……    
但。
仔细想想又觉得可恨。
孩子被养成这样,怪谁呢?
老父亲在镜头前痛哭流涕,希望电视台帮他们把钱要回来。
是啊,这笔钱没了,儿子还怎么娶媳妇儿?
讽刺的是:
经过电视台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用于游戏充值的15万还真有可能要回来。
反而是那“用于忏悔”的5万没法追回。
也是。
拿钱玩游戏还能赖人家平台诱惑你。
在外挥霍、装大爷可没人逼迫。
现在很多人感慨:
世风日下,阶层固化,寒门难出贵子。
说句实在话,不求寒门出贵子,只求寒门别再出这样的“富二代”。
01
不值得同情的孩子
很多人以为,穷人家的孩子应该是钟朋辰、庞众望这样的。
这里指的不是成绩和能力,而是心智
如果一个人自小家境一般,他是不是应当自强不息?努力活出个样子争口气?
2022年夏天,被北大录取的钟朋辰步履不停,立刻去帮在景区做环卫工作的妈妈扫垃圾。
在得知自己被录取的那一刻,钟朋辰长舒一口气:
“我终于可以安心下来,好好地帮妈妈干活了。”
最值得被夸赞的不是他成绩有多么好,而是人家踏踏实实做自己。
一家人不攀比、不谄媚,为了一个目标积极向上。
有一年夏天,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有人在景区售票处附近贴满了小广告。   
趁着妈妈在室内打扫的工夫,钟朋辰从家中找出小铲子,瞒着妈妈去铲小广告。
他顶着烈日铲了整整一下午,回到家发现肩膀都被晒伤了。
每逢假期钟朋辰都会出现在妈妈身边,景区的保洁工作他干得得心应手。
这样的孩子,即便没本事也不至于被人戳脊梁骨。
可是,如今很多孩子越是穷困越娇贵,十指不沾阳春水。
给大家讲个真实故事:
大概是2006年的时候,我的一位男同学喝药自杀。
那会儿电脑刚开始在乡镇普及,各种好玩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
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孩子,可以在家中上网、玩游戏。
那位男同学就在那时迷上了网络,他在学校里听大家议论游戏情节时羡慕不已,且经常跟人去网吧。
后来,他实在忍不住,便求父母给他买一台电脑。
几千块钱,在那会儿不算是一个小数目。
尤其对于他常年务工的父母,累死累活干半年,还攒不出一台电脑钱。
但问题也出在这。
他的父母从来不说辛苦,更不舍得让他干一点脏活累活。
平时有什么需求,他张口就要,父母咬咬牙也能满足。
美其名曰:
你就负责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不用操心!   
只是那一次,几千块属实让人难以承受。
于是,悲剧发生了。
他一时气不过,喝下了家里的农药。
更可悲的是:
直到最后,他的父母还在埋怨自己没及时给儿子买电脑。
回到家,我跟父母提起这件事。
他们说现在都流行娇惯孩子,娇惯到最后就是倒反天罡。
很多孩子甚至不把父母当人看,动不动就打骂,甚至拳脚相加。
那时我还不懂这句话的意思,现在看,这种教育真的不是个例。
02
更不值得同情的父母
前段时间有个特别火的梗——“斯丹康头油”
这个词来自一部名为《包氏父子》的老电影。
很多年轻人看完之后,便用“斯丹康头油”自嘲。
三十年代的江南城镇,有一对父子,分别叫“老包”、“小包”。
老包是秦府的仆人,当差几十年,尽心尽力。
妻子死后,他从乡下把儿子带到秦府。
秦老爷念在老包人还不错,便破例让小包留下,还通过关系让小包进到名校念书。
老包看到了希望,他幻想着儿子有朝一日光宗耀祖。
于是他干得更加卖力,节衣缩食,尽力提供更好的条件,只求儿子好好读书。
一晃十年过去,小包长大了。
然而,他并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反而变得娇生惯养、虚荣自大。   
由于长期跟富家子弟一起上学,他窥见到了上层人的生活。
时间久了,小包开始把自己当作上层人。
别人穿名贵的衣服鞋子,他也要穿。
别人用昂贵的头油,他也要用。
别人吸烟装绅士,他也学着叼上一支。
“斯丹康头油”这个梗便由此而来。
虚荣也就罢了,小包还不思进取。
马上就要过年了,一封信寄来:   
六门功课,他五门都是丁,只有体育还算合格。
眼看就要被开除,老包四处求情、借钱,终于凑够了用于留级的学费。
让人没想到的是,老包回到家,却被要求买“斯丹康头油”。
无奈的老包竟无底线地跑去少爷房间偷……
最终,这份溺爱没有换来小包出人头地,反而驱使着他惹祸上身。
由于小包拼命地想要融入纨绔子弟的圈子,所以他总是如“舔狗”一般讨好有钱人。
有一天,他在篮球场上把人打成重伤。   
与他一起的富哥儿有父母撑腰,他这个长工的儿子只得卷铺盖退学。
电影虽老,却永不过时。
有良心的孩子看完,还能从其中觅得一些真理用于自我修正。
没良心的孩子看完,只会继续埋怨自己老子没本事。
有人说,这是阶层固化的错。
但是阶层固化是常态,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不能因此迷失,更不能让孩子三观颠倒。
03
重男轻女的恶果终要自己吞下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
那就是一些父母对于儿子的执念。
在很多贫苦家庭,被惯的那个也往往是儿子。
很多父母勒紧裤腰带,不愿让宝贝儿子吃一丁点苦。
哪怕自己月薪几千,晚年生活毫无保障,也要供养到底。
有女儿的,索要高价彩礼为儿子的婚育输血。
当姐姐的,有了自己的家庭还总要被逼着帮扶一把。
如此,看似是为下一代、为血亲尽心尽力。
实际上,这最容易养出无法“断奶”,且不知人间疾苦的“富二代”。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
这何尝不是一种阉割?   
他如何做到有自我、有担当?
这样的孩子真的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吗?
他真的有能力为自己构建起一个健康的家庭吗?
不怪网友嘲骂。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更无解的是:
能看懂这个道理的人,应该都是不需要这个道理的人。
或许。
这个问题只有时间才能解决。
或许。
悲剧会持续上演。    
-END-
本文来源:益美传媒(ID:YeeMedia),本文转载已获授权,其它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