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攀新的高峰,就不能只靠老本。

周杰伦被官方批评了。
指名道姓那种。
原因出在他演唱会的售票方式,搞了个VIP制。
抛开黄牛等因素,平时大家买票,就出个票钱。
他这就不同了,想买票,得先在这个APP上充值488元,成为VIP,才有资格抢票。
没抢到呢?
那对不起,488元也不能还你。
更让粉丝心塞的是,这个APP放出来的票,总共就99张。
能抢到的概率,极低。
真想看的,估计还得另寻他法。
因此,有人骂吃相难看。
有人选择维护:“该行为纯属公司决定,与周杰伦无关。”
还有人说,这APP存在已久,本就是针对老粉做的福利,而不是唯一的售票渠道。
“如果500不到就能百分百抢中,那还要代拍干什么?”
总之,是一场腥风血雨。
但近期内,这并不是周杰伦唯一的争议。
前不久,他才因为几句话惹“祸”上身。
起因依旧围绕演唱会。
只不过这次他是观众。台上献唱的,是欧美歌手Taylor Swift。
演唱会结束后,周杰伦发了个文:“哥来观摩一下,谢谢Taylor Swift团队给这么棒的位置,外场音控也很赞。”
乍一看,很平常的吹捧句式。
但没想到,在部分人眼中,这三句话里藏了两大雷。
先是“哥来观摩一下”,被批爹味。
再是感谢团队赠票,被质疑名不副实。
然后,又是一场粉黑大战。
大家争执的点在于,他的票究竟是Taylor Swift本人赠送?还是公司公关票?还是和普通粉丝一样,纯粹自己花钱?
舆论发酵时,吴尊刚好又在感谢昆凌赠票,圆他和女儿的梦。
结果,评论区再cue周杰伦:“那不就是公关票?估计还要掏钱买吧,周杰伦还好意思吹是团队邀请?”
谁也没想到,吴尊回复了这条:“公关票也会放价格……”
此话一出,周杰伦再次被群嘲,他所谓的“团队邀请”,似乎更加站不住脚。
甚至一度传出,票是昆凌靠关系搞来的。
周杰伦则只扮演了一个装逼丈夫的角色。
更雪上加霜的是,他过往评价Taylor Swift的视频被挖出。
当时,对方还没有今日的火爆全球。
而他的揶揄,实在不算正面:“欧美有个女创作歌手,专门喜欢写前男友,所以都不太有人敢和她在一起啦。”
紧接着,更多猛料被扒。
比如,Y情时,周杰伦的餐厅公示单上,称新冠是“WH病毒”。
比如,曾在西安演唱会上辱骂。

再比如,他曾贬低大陆歌迷:
“大陆歌迷素质很低,只会跟风,好像墙头草,他们根本不懂我的音乐。”
对于内地市场,他不以为然。‍‍‍
“我根本不喜欢到内地,但公司安排的,也没办法。”

妻子还有一些更不正确的发言。
另有一些细枝末节,令人怀疑其三观不正。
于是非议声越来越大。
因为是周杰伦,舆论更是经久不息。

有人说:曾经爱过你,但青春滤镜也不顶用了。
还有人说:天王的冠冕,也有了裂痕。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对周杰伦的偏爱,不复从前了呢?


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回归天王周杰伦的本职:一名歌手。
他曾经的辉煌,无需多言。
但也正因此,才让近期的作品有了落差——
传递浪漫守护的《圣诞星》。
名号响亮的《最伟大的作品》。
极具异域风格的《Mojito》。
后期作品中传唱度位列前茅的《告白气球》……
好听吗?
好听。
可,与他自己20年前的作品相比呢?
拿《最伟大的作品》来说,内涵着实丰富:伍迪艾伦、梵高、莫奈和徐志摩等名人文艺梗,层出不穷。
只是,缺点也很明显:没有惊喜。
《最伟大的作品》更像在复刻从前的自己,从旋律到唱腔,都是典型的、听众印象中的"周氏风"。
但早年周杰伦的音乐,一直是有新鲜感、突破性的。
《双截棍》大红后,人们以为他是只会哼哼哈嘿,热血打拳的小青年。
转头,他的《七里香》证明,自己在夏日清新旋律中的统治力。
再以一首《发如雪》,充盈华语乐坛的中国风。
还用一首《稻香》,展示自己也可以积极向上正能量。
更别说,他还有像《牛仔很忙》、《本草纲目》和《听妈妈的话》等风格别致的热曲。
你看,这才是记忆里的周杰伦。
他每次发新歌,都是华语乐坛向前的一大步。
音乐方面,他就是那个引领潮流的风向标。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音乐从不会拘泥于小情小爱。
《止战之殇》,反战:
“恐惧刻在孩子们脸上,麦田已倒向战车经过的风向,蒲公英的形状在飘散……”
《懦夫》,反D品:
“提醒自己该开始懂事,不被软性药物控制,在我的眼里懂得拒绝才能存活下来……”
《爸我回来了》,反家暴:
“从前的教育,别人的家庭,别人的爸爸种种的暴力因素,一定都会有原因……”
《梯田》,歌颂环保:
“怎么梯田不见多了几家饭店,坐在里面看着西洋片,几只水牛却变成画挂在墙壁上……”
总之,周杰伦歌曲的题材之广,内涵之深厚,绝对配得上一句“艺术性与流行性兼得”。
20出头的周杰伦,都已经能有如此境界。
那,40多的他呢?
2018年的《不爱我就拉倒》,他唱着“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算了你幸福你幸福就好……”
2020年的《Mojito》,MV给人感觉像周杰伦的日常生活:
和老婆甜甜蜜蜜,兄弟常伴身边,畅游世界。
(《周游记》和MV对比)
如果说,周杰伦过往的水平,是米其林大厨级别。
那么这些后期作品,就像开胃甜点。
不是不好,只是本该更好。
可惜的是,无论周围人,还是他本身,似乎都没能意识到问题所在。
提起周杰伦的身边人,大多数人会想到的,就是老婆昆凌和他的兄弟们。
他和昆凌,日常秀恩爱:
对时尚兴致缺缺的周杰伦,陪昆凌一起看时装秀。
堂堂天王周杰伦,偶尔还会和孩子吃醋。
就连打个网球,夫妻俩都会突然喂一口狗粮。
而兄弟们,则和他工作绑定。
演唱会的帮唱嘉宾,综艺《周游记》的固定嘉宾……反正,有周杰伦的地方,总有几张熟悉的面孔。
他们和周杰伦的关系,自然亲近。
只是,有谁能委婉地做出提醒呢?
昆凌小他14岁。
论阅历,论社会地位,往往是她依靠周杰伦更多。
身边的兄弟们,就更难了。
毕竟,他们大多的工作机会,来自周杰伦。
而他早年就承认过,自己是个爱面子的主。
如此情况下,周围人是静静跟随,还是忠言逆耳?答案很明显。
黄渤曾说,成名以后,周围便都是好人。
同样的道理,当然也适用于周杰伦。
他太红了,圈内圈外都在偏爱。
之前蔡徐坤刚风头正盛,粉丝对周杰伦不敬。
来自四面八方的真正路人(甚至包括一些圈内明星),纷纷下场做数据,诠释何为流量与天王间的差距。
大家用偏爱与独宠,保护了他的狂、无畏。
20岁时,狂是魅力。
但40多岁,开口闭口还是“哥干嘛干嘛”,是不是就有待商榷了。
Taylor Swift演唱会风波后,他发文回应:
“在这个圈,不管多久,只要有狗还在吠,就代表你还是行的……”
口气不善,将人比成狗,合适吗?
明明可以更得体处理的——
周星驰的《西游伏妖篇》上映时,口碑两极分化。
讨厌的人说:“以前都觉得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现在看完觉得是他欠我们!”
对此,周星驰很坦然:“没有什么欠我电影票的说法,不过我自己确实欠观众挺多的……”
同样是面对负评,观感是不是好多了?
周杰伦粉丝多。
被赋予的期待值也高。
大家都希望,他能带来更多创作的惊喜,和更正面的影响
只是近几次发歌来看,听众也陷入了一种反复横跳中:
歌出来前,满心期待。
出来后,好像不如预期,又继续等下一次。
然而下一次也是同样的循环,等不来曾经的惊艳。
他本人的腥风血雨体质,又不时引来争议,消耗大众滤镜。
如何破局?
我想,唯有沉淀。
大他10岁的陶喆,会感叹“还想有新的代表作”。
因为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话,想和大家说。
周杰伦呢?
左手爱妻,右手孩子,的确幸福。
但人们想从他这听到的,不只有甜腻。
周杰伦的20岁,热血而辉煌。
现在他45岁,对世界,对生命,理应有更多思考和感悟。
像树的年轮,随年岁而积累;
像寒冬之梅,承受愈多,香气愈浓。
所以啊周杰伦,别躺了,也别骂了,再来几首真正“最伟大的作品”吧。
毕竟,还想攀上新的高峰,就不能只靠老本。
哪怕你是周杰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