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开表态“不排除派兵到乌克兰”后,法国总统马克龙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人物。
3月5日访问捷克期间,马克龙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放炮:
“乌克兰的盟友们必须加强行动,现在不是当懦夫的时候。在面对没有任何底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如果我们每天还在自问‘我们的限制在哪里’,那我可以告诉你,气势上就已经输了。”
除此之外,他还着重强调了自己有关派兵的争议性言论,表示会对这一表态“承担责任”。
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我们不难体会,马克龙绝非失言或一时兴起,用他本人的话讲:
“我在这个问题(俄乌问题)上说的每一句话,都经过了权衡、深思熟虑和仔细斟酌。”
那大家就要问了,马克龙的“深思熟虑”究竟是什么呢?
1、
前文我们给出过第一层的解释——威慑。
在国际政治中,放一个重磅消息然后再否认的情况并不少见,与直接不提相比,“公布+否认”隐含的意思是我们内部有这个选项,正在考虑或已经考虑过这个选项
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欧洲国家对乌克兰战局忧心忡忡,担心局势继续恶化,而马克龙放话就是为了警告俄罗斯,不要扩大战事,即使你占据优势也要适可而止,否则我们会有行动的。
这很可能是马克龙的基础考量,不过除了这个理由外,他或许还有一些别的想法。
2、
有德国媒体认为,马克龙用他的新言论描绘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场景,因为向乌克兰派兵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而其非理智的言论其实是在转移法国援乌不力的事实。
法国援助乌克兰到底有多么不积极呢?
根据德国媒体的统计,法国对乌克兰的军事和人道援助都处于极低水平,甚至还不到德国给予乌克兰援助的1/10。
我们看下面三张图。
第一张是西方主要国家援乌资金占本国GDP的比例图,比例越高颜色越深。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援乌比较积极的是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三国,其他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波兰、捷克等基本是同一水平,最低的则为法国和南欧国家。

第二张图是对2022年~2024年1月间各国援助乌克兰金额的总额统计。
排名第一的为欧盟,其次是美国、德国、英国、丹麦、挪威、日本……
法国跑到哪里去了呢?
请注意图片右侧有个拖动轴,很可惜这里是截图下来的,轴无法拖动,如果能拖动的话我们可以在靠下的位置找到“France”。


第三张图是各国援乌资金的折线图,更好地反映了欧洲各国心态的变化。
以深蓝色线的德国为例,它在一开始犹犹豫豫,援乌水平比较低,但后来改变了态度,开始成为欧洲国家援乌的主力。
再以浅黄色的波兰为例,它战争之初非常积极地援助乌克兰,然而后来不是乌克兰闹矛盾嘛,就基本停滞了。
与德国、波兰不同,属于法国的橙色线一直徘徊在低位,几乎没啥起色,还不如佛系的意大利。
按照普通人通俗的理解,你连钱和武器都不愿意给,怎么可能会想着去出兵呢?
出兵不仅要天价军费开销,而且还要死人。
说来有趣,就在2023年底,法国悄悄地撤出了驻西非尼日尔的1500名军人,向叛军政府妥协。
自2020年以来,西非国家马里、几内亚、布基纳法索、尼日尔接连发生政变,每一个新上台的政府都会立即要求法军撤离,此时马克龙政府总是低调低调再低调处理,灰溜溜的组织撤军撤侨。
连一个非洲叛军都不敢动,敢派部队去乌克兰?
正因如此,许多欧洲国家认为马克龙的话作秀无疑,他只不过是想转移国内的注意力以及各界对法国援乌乏力的关注。
3、
自默克尔卸任后,马克龙是欧洲大国领袖中跟普京渊源最深、关系最好的一位。
好到什么程度呢?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的2022年2月11日,马克龙亲赴莫斯科劝说普京三思而后行,他觉得自己可以影响到普京的决策(《普京的另一个剧本》)。
直到战争爆发前四天,马克龙还跟普京煲电话粥,根据法新社后来公布的实录(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帮马克龙洗脱通俄的嫌疑),二人在通话的最后这样讲道——
马克龙:很好,你确认你原则上同意,我建议我们的团队努力敲定一个联合文本,在这次沟通结束后形成一份公报。
普京:毫不隐瞒地说,我想去打冰球,因为我是在开始体育锻炼前的健身房里和你说话,我先给我的顾问们打电话(确认一下公报的事情)。
马克龙:无论如何,谢谢你,弗拉基米尔,我们保持着实时联系,一旦有什么事,你就给我打电话。
普京(用法语讲):谢谢您,总统先生。
我们再联想一下去年金砖峰会前的故事。
2023年6月20日,法国外长科隆纳在访问南非时正式表示:总统马克龙希望参加8月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第十五次会晤。
她进一步解释称,已向南非外长潘多尔知会马克龙有关法国与金砖国家持续对话的意愿,马克龙能否参会不由法国决定,而由金砖国家、特别是轮值主席国南非决定。
除外长层面的沟通外,在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访问巴黎期间,马克龙还亲自向他表达了参会意愿。
问题来了,当时的金砖国家只有中国、巴西、印度、南非、俄罗斯五个,马克龙2023年春天已经访问过中国,南非总统他也见了,印度总理和巴西总统G7峰会时见了,那他去金砖峰会是想见谁?
马克龙与普京隔着四米长桌会谈,2022年2月11日。这是普京迄今为止最后一次与西方领导人举行会谈。
因为二人的这种特殊关系,所以有媒体猜测,马克龙的真实目的是在向俄罗斯“递话”。
他通过划红线的方式暗示欧洲内部可以勉强接受俄罗斯占领现有的乌克兰领土,但无法忍受俄军进一步扩大占领区,呼吁克里姆林宫的“哥们”见好就收。
我们不难揣测,如果未来有一天俄罗斯跟乌克兰、欧盟要进行谈判,马克龙必将扮演十分关键的角色。
除了马克龙之外,普京跟其他的欧洲领导人几乎毫无交情——英国首相苏纳克是2022年10月上台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是2021年12月上台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是2022年10月上台的……
他们对于普京来说完全是陌生人,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建立,想直接谈停战这样的大事很难很难。
实际上,普京和马克龙一直有再次见面的意思。
2023年底的年度记者会上,普京曾回答一位法国记者关于俄法关系的问题,他称自己与马克龙有过良好的工作关系,俄方也愿意继续与法方接触,但从某个时候起法方中止了这种关系。
次日马克龙立即表示,只要普京主动与他接触,他仍然愿意对话,若是有助于俄乌之间建立长期和平,他会考虑举行会谈。
2022年G7峰会期间马克龙故意向拜登小声说悄悄话,称中东国家石油产量已达极限,暗示国家能源价格走势对俄罗斯有利。
4、
从尼克松到拜登》一篇中我们介绍过一个美国的政治谚语——“尼克松到中国”(Nixon goes to China)。
谚语的含义很深刻,大概意思是说尼克松由于其一贯的强硬立场,在美国右翼拥有强大的支持,所以可以展开对华外交而不受媚共的指责。
若换上一个左翼温和派人士,则断然没有资本采取同样的行动,故此谚语有时也被说成“只有尼克松才可以去中国”(Only Nixon could go to China)。
同样的道理,如果马克龙想在未来的俄乌和谈中扮演“破冰者”角色,那他一定不能给外界一种媚俄、软弱的印象,而是要把自己塑造成“强硬派”。
或许马克龙已经有了类似的考量。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江宁知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