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天缩地自天成,
山色湖光画中行。
佛香殿阁排云上,
无双风月属昆明。
这首诗中描绘的就是
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的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走在颐和园昆明湖畔,远眺周边山岚,近看层楼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满目锦绣,充满了诗情画意。
本期《镇“淀”之宝》
带大家来到位于海淀的颐和园
一睹这座昔日皇家园林的别样风采
说起皇家园林,正可谓是古都北京的璀璨明珠,康乾盛世之时在山清水秀的京西北郊,大力建造三山五园,其中,万寿山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便在其中。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研究室副主任张鹏飞介绍:“颐和园是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组成的皇家园林,以前万寿山叫瓮山,昆明湖叫做瓮山泊,颐和园建园之初叫清漪园。‘清漪’出自《诗经》,意思就是河水清且涟漪。据相关文献记载,瓮山泊在金元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当时的面积并没有这么大。到了元代,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通过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将昌平的白浮泉水引到了当时的瓮山泊中,瓮山泊面积扩大了,发挥起储水灌溉、接济漕运的功能。持续到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起意,将瓮山泊扩展成了现在的昆明湖,面积大概扩大了一倍左右,更加的饱满,更加的气势恢宏。由于当时西北郊地区皇家园林的建设,即通常说的‘三山五园’,园林建设工程需要非常多的水源,所以把瓮山泊进行拓展,引来更多的水源,为皇家园林建设提供用水。”
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以“为母祝寿、兴修水利”为名,汇集天下能工巧匠,仿照名园胜迹,开启了清漪园的造园工程。“因乾隆皇帝对烟雨江南情有独钟,经过精心的打造,形成了昆明湖前湖、后山、西堤和一池三山的整体格局。对于杭州西湖的模仿,更多的是神韵的借鉴和因地制宜的再创作,最终形成了神似杭州西湖又胜似杭州西湖的清漪园景色。”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研究室副主任张鹏飞介绍。
历经十五年建设,数十万工匠的呕心沥血,这座承载了千年园林艺术的卓绝智慧与独特审美的颐和园建成了,也成就了举世无双、极为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1888年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保留了清漪园的主体风貌。
现如今,颐和园全园
占地3.009平方公里
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逛至昆明湖东岸
湖畔的铜牛静卧远眺
伴着荡漾的湖水
一幕幕历史画面
自岁月的长河中徐徐走来
……
1755年,一只由青铜铸造而成的牛被放置在昆明湖东堤,头朝西北,正对着万寿山的方向。铜牛长1.75米,高1.14米,至今已经有26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艺和水利文化的重要见证。
铜牛后背80字的篆书‘金牛铭’,是乾隆皇帝御笔所书,介绍了铸造铜牛的缘由。其中写到‘夏禹治河,铁牛传颂。金写神牛,用镇悠永’,‘金’其实就是铜的意思。‘金牛’就是‘铜牛’。历史上以牛当神兽镇压水患的事例屡见不鲜。传说大禹治水时,每治理一处,就铸造一只水牛沉入水里,让水不扬波、河道永固。唐朝以后,镇水神牛被放置在堤岸。昆明湖东堤的铜牛也表达了当时对昆明湖水利功能的高度重视,寄托着远离水灾的美好愿望。”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研究室副主任张鹏飞介绍。
仁寿殿坐西朝东,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周围廊柱高5.53米,建筑面积776平方米。殿门正上方悬挂用满、汉2种文字书写的“仁寿殿”匾额。“从东宫门走进颐和园,经过仁寿门到仁寿殿,还有南北配殿,组成了仁寿殿的前朝广场,这个位置当时是皇帝接待外臣、接待外交使节和朝臣重地的地方。仁寿殿是砖木结构的,这个结构有许多细节。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透风’,仁寿殿内的柱子封固在墙体内部,通过‘透风’让内部空气流通,能起到防潮防腐的功效。每个‘透风’都雕刻着吉祥如意的花样,也有着装饰美观的作用。这在当时是创新的,是古代匠人匠心独运的设计,有一定的科技性。”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古建工程科科长荣华介绍。
能工巧匠们通过世代传承
用木质结构呈现出
一座座精美绝伦的古建筑
“透风”的使用
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并兼有文化性和艺术性
凝结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漫步于古建之外
遥想殿中
怎一幅雕梁画柱
珍品琳琅之景
而如今,我们又将
在何处欣赏这些传世珍品呢?
在风景秀丽的颐和园中,藏着一处古朴静谧的博物馆,位于昆明湖东岸,紧邻文昌阁而建,四合院式的院落形式,四周的游廊将各个展厅相连,与颐和园的整体建筑风格相得益彰,这就是于2021年9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的颐和园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5661平方米
馆内共建有7个现代化文物展厅
陈列了上至商周下至晚清的
颐和园珍贵文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颐和园博物馆
去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
颐和园收藏的文物以前是陈设在各个殿宇当中的,为了加强文物的保护,颐和园将这些文物收藏到博物馆当中,用于展览和观看。颐和园博物馆前身是颐和园文昌院,2000年对外开放,至今已经运行了20多年。
“颐和园的美不仅在于湖光山色,也在于颐和园收藏的各类文物珍品。其中瓷器厅陈列着颐和园最具特色的一类文物——大雅斋瓷器。大雅斋瓷器是慈禧太后的御用瓷器,这类瓷器往往带有楷书的‘大雅斋’款识和椭圆形陶瓷印的‘天地一家春’配合使用。这类瓷器的特点就是色彩丰富,上面各式的藤萝花鸟,海棠、牡丹、芍药等,展现慈禧太后的审美情趣和喜好。”颐和园博物馆副馆长周尚云介绍。
颐和园是中国造园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式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带着赤诚之心走进颐和园,寻觅历史踪迹、邂逅古都风采,感受着颐和园山水带来的巍峨壮阔,亭台楼阁带来的雄奇独特,也从中汲取着文化自信与力量。
一片清漪,何出锦绣园林。
万寿昆明,何容天地乾坤。
在京西水草丰茂之地探索历史密码,寻找中华园林瑰宝玄机。走进颐和园,感受清漪秀丽,传承山水文脉,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三山五园,用独有的山水文脉展示着“神皋佳丽,都下宝地”的文化故事。京城水系赓续着文明进程,亭台阁榭镌刻了古今繁华,我们从颐和园中走来,撷取时光记忆,感受着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用最深沉的文化自信,讲好最精彩的中国故事。
出品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
指导单位:
北京市文物局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
支持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
特别鸣谢: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
颐和园博物馆

视频素材:
纪录片《颐和园》

爱摄影CH
《镇“淀”之宝》——颐和园
出品人:佟志伟
总监制:张庆洁
总策划:卫东
总统筹:马素芳
总编审:王兴辉
学术指导:樊志斌
制片人:范杰
监制:杨凯博
导演:王楠
统筹:韩娟娟
艺术设计:闫春蕊
文案:王楠
剪辑:王楠
摄像:程魁路 高子旗 董碧渊
包装:闫春蕊
主持人:韩宁
图文编辑:张楚佳
推荐 · 阅读
·海淀这两处公园恢复开放
·蜡梅!开了!
·《镇“淀”之宝》丨曹雪芹纪念馆——寄情风物,著书黄叶
·一场雪后,凤凰岭就成了仙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