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一个机会,已经在讲台讲授行政法十三年的马玮成为了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女法官,她实现了自己的法官梦。从讲台到法庭,从理论到实践,马玮实现了完美切换。作为一名行政审判庭的员额法官,一手托着百姓,一手托着行政机关,她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我的一摞摞卷宗是诉讼当事人真真切切的生活,也是促进执法水平提升的利剑。”法律的天平,左右两端容不得一丝偏颇。
马玮正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
现场:
控诉行政执法不规范,原告情绪激动
“下面开庭,请上诉人发表上诉意见。”3月5日下午,马玮和同事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了两起行政诉讼的上诉案件,记者进行了现场旁听。

在庭审过程中,马玮依照程序组织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发表意见,同时也对上诉人的意见进行了归纳总结,书记员同步记录,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同步查看。

“我认为,行政机关在执法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未能彻底解决我所举报的违法行为。”记者在现场发现,由于案件的一审败诉,上诉人在二审开庭的过程中情绪比较激动,希望二审法院对案件进行改判或者发回重审。

“现在进入最后陈述环节,现在请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发表最后陈述。”此时,此次开庭进入了尾声,最后陈述结束后,双方在笔录上签了字。“法官,你一定要公证判决,还我们一个公道。”上诉人离开前,对马玮说。“你放心吧,我们一定根据法律事实,公正判决。”

一个庭审结束后,第二上诉案件马上开庭……
马玮正在询问被上诉人
转行:
放下粉笔拿起法槌,法律精神一直延续
人们常说,法官是法律人的终极职业梦想!“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们研习法律多年,一直梦想着能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哪怕从事了13年的高校教师的工作,我的这个梦想也依然在。”记者了解到,马玮之前是山东科技大学的一名行政法老师,她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解着行政法律知识。

“2020年,山东省高院发布社会招聘通知,从高校教师和律师队伍中选聘法官,看到这个消息后,我就毅然决然的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我有幸来到了青岛中院工作。”马玮告诉记者,从高校课堂上的理论传播到一线法院的审判实践,这个转变让身边的一些师友感到吃惊。“入职后,他们也会问起我后不后悔,我内心的声音告诉我,做这个决定我不后悔。”
马玮和同事组成合议庭审理案件
“入职之初,我最大的顾虑就是能否胜任这份工作,我能否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中做好。”那时,马玮经常拿自己的“偶像”邹碧华法官,那位将生命都奉献给司法事业的法律人,来鼓励自己。
“我记得2021年6月,我在调查一起名誉权侵权案件时,虽然一再向当事人释明经济纠纷并非名誉权侵权的违法阻却事由,但当事人始终不予理解,言语中还带有些许责备与抱怨。”庭后,马玮被强烈的挫败感打击的萎靡不振,一个人独自在资料室踱步,邹碧华法官主编的《法庭心理学》映入眼帘。“这本书解开了我的心结,助力我审好每一个案子。”

“现在我身后高悬着国徽庄严肃穆、胸前佩戴着天平熠熠生辉,我身着法袍、手执法槌,穿梭在事实和法律之间,衡平着社会各种价值、裁判着人间善恶美丑、寻求着世间公平正义,法律人如斯,何其幸哉!”如今马玮初心不改,保持着对司法工作的真心热爱,迸发着对司法工作的强大热情。
庭审现场
讲述:
“民告官”案件审理践行三个效果统一
成为一名法官后没多久,马玮就进入了行政审判庭工作。“行政争议能否公正解决,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事关法治政府建设。”马玮告诉记者,作为行政审判者,一手托着老百姓,一手托着行政机关,责任重大。

正如她自己所言:“我们既要保护行政相对人员的合法权益,也要对行政权力的行使予以合法的监督,根本目的还是要实质性地化解老百姓和行政机关之间的争议,彰显法律的尊严。”

马玮说,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就是要撑起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在普通民众与行政机关力量悬殊的博弈中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予以监督,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每一次的审判都是在立标准,督促行政机关严格依法的履行职责,提升他们依法行政的水平。”马玮说,面对复杂的矛盾纠纷,审判工作者不是简单地将事实与法律的对号入座,为求结案而下判断。

马玮曾处理过一起行政处罚案件,被告行政机关对当事人作出了100多万的罚款,远远超出当事人的承受范围。当事人认可自己有相应的违法事实,但他也强调自己在积极改正错误,努力的消除自己的违法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他拒绝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巨额罚款。案件经过一审后,来到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马玮了解具体案情后,与行政机关进行积极协调,虽然原定100多万的罚款并不违反法律规定,但考虑到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以及积极认错改正的态度,行政机构也对罚款的金额进行了调减,双方最终达成了一个调解协议。“这个案子是一个很好的实现行政诉讼法既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也合法的监督行政机关,同时也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实现我们三大效果统一的一个缩影。”

马玮说,一个法官,在坚守规则、明察决断之外,必须有着设身处地但理性的共情,让司法既保有刚性又充满温情,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化解老百姓和行政机关之间的争议。
庭审现场
态度:
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每个案子
行政诉讼主要是因为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所做的行政行为不满而引起的诉讼,因此行政机关的负责人能否来到庭审现场,对争议的实质化解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很多老百姓之所以会采取诉讼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够在庭审现场见到负责人。从本质上来解决问题。而行政机构负责人的到庭,对依法行政的水平也会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马玮告诉记者,为了贯彻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也为了推动行政争议的实质化解,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也一直保持着行政机关负责人100%的出庭率。
行政审判案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一方面反映了老百姓法治意识的提升,马玮也深刻意识到这同时也对于自己作为一名从事行政审判工作的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的一个个案件一摞摞卷宗是诉讼当事人真真切切的生活,也是促进执法水平提升的法律意见。”在处理每一起案件的过程中,马玮都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也正是这种出于对每一位诉讼当事人认真负责的心情,提醒着她要审慎面对每一起案件,认真对待每一个当事人,“要对得起法律赋予我们的行政审判职权。”
马玮接受记者采访
来源:半岛都市报
👉 践行能动司法 守护万家灯火 青岛中院发布家事审判情况和典型案例
👉 “青岛最美法官”候选人事迹展播(二)
👉 青岛中院妇委会开展红色主题党日暨“青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