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敌对势力的抹黑宣传下,许多人对《毛泽东选集》有种先入为主的误解,认为这是一套洗脑书。
实际上,《毛泽东选集》里全是当年共产党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毛泽东的思考和分析,并指出了该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毛泽东选集》是方法论,教你怎么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读《毛泽东选集》最大的障碍是对毛泽东写文的背景不了解,在“一起读毛选”这个系列里,我会详细介绍毛泽东写文的背景。

“一起读毛选”系列里的每篇文章将分为两段:1.毛泽东写文的背景。2.原文及我个人的注解。
峥嵘岁月,初心不改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时代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先生去世,领导国民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出现分化的苗头,共产党领袖深感力量不足。
2.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原文及个人注解。
背景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写于1926年3月,当时主要的时代背景有三点:1.第一次国共合作。2.孙中山先生去世。3.共产党力量不足。
【第一次国共合作】
孙中山先生在近20年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中国同盟会内讧与分裂(1905-191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胜利果实(1912)、两次讨伐袁世凯失败(1913二次革命 1917护法运动)。
多次失败后,孙中山先生总结经验教训发现两大问题:一是光靠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似乎是行不通的。二是军阀靠不住,必须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
【注:孙中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领袖。】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看到俄国革命胜利,孙中山为之一振,开始效仿俄国。
随后的革命中,孙中山觉得要拉上无产阶级(此时仅以工人为主)一起革命。
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协助下,着手改组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国民党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转变为无产阶级(工农)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党。并创立了忠于国民党的军事力量: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发动工人一起参与到革命当中。
中国革命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人们看到了结束军阀混战、割据,中国重回统一的希望。
【孙中山先生去世】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失去大家都认可的领袖后,国民党内部,民族资产阶级分化,一部分倒向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国民党进步左派),一部分倒向英美日帝国主义及其扶持的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国民党反动右派)。
【买办阶级:表面上是帮助外国人进行对华贸易的商人,实际上是靠倒卖外国商品、赚取高额差价、剥削国人的帝国主义走狗。买办阶级希望中国保持弱小,中国越依赖外国商品,他们赚的钱就越多。】
工人罢工之类的反帝国主义运动,严重影响了买办阶级的既得利益。1925年11月,倒向买办阶级的国民党反动右派在孙中山先生的灵前,公开反对国共合作,要求“清党”,清除国民党内的共产党。
【共产党力量不足】
1926年,共产党内部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认为专注于跟国民党合作,专心辅佐国民党即可;另一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把注意力放在工人运动上。
两种倾向都深感自身力量不足,却又不知道去哪里寻找力量。
此时共产党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部分成员,看到了领导国民党的民族资产阶级内部,出现了分化的趋势,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共产党面临的问题】
彼时,共产党面临的问题是:1.去哪里寻找力量。2.要提防敌人,却又不知道谁是敌人。
1926年3月,在以上三大背景下,毛泽东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共产党应该去团结农民,从农民身上汲取力量;并指出领导国民党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有一部分人摇摆不定,很可能背叛革命。
原文和注解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
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
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兼容。
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国家主义派:指“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后改名“中国青年党”,他们从当权者和帝国主义那里领取津贴,从事反共、反苏联、反革命活动 】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利益与英美日等帝国的利益是绑定的。
英美日等帝国需要地主们作为自己在中国的代理人,去剥削百姓,向帝国输送利益;需要买办协助帝国在中国倾向商品,获得利润。
反过来,地主和买办借助洋人的扶持和军事威慑,割据一方,压榨百姓,损百姓而肥己。
有一个自称为戴季陶“真实信徒”的,在北京《晨报》上发表议论说:“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
这两句话,画出了这个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他们反对以阶级斗争学说解释国民党的民生主义,他们反对国民党联俄和容纳共产党及左派分子。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中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不上不下的阶级。部分中产阶级,想给帝国主义当走狗,可实力远不如地主和买办,帝国主义不太看得上这样的走狗;另一部分中产阶级想要革命,可自己又是有产者,怕无产阶级也革了自己的命。

在这种矛盾心态下,中产阶级想要独立统治国家。
但是这个阶级的企图——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现在世界上的局面,是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作最后斗争的局面。
这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红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国际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于其旗帜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国际联盟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帜之下。
那些中间阶级,必定很快地分化,或者向左跑入革命派,或者向右跑入反革命派,没有他们“独立”的余地。所以,中国的中产阶级,以其本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思想,仅仅是一个幻想。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中产阶级作为无产阶级到资产阶级的中间过渡,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分化:实力强的中产阶级多倒向帝国主义,担心工人运动影响自己的既得利益,希望更进一步成为地主和买办;实力弱的中产阶级在外资打击和军阀压迫下向无产阶级滑落。

小资产阶级。如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
这一个阶级,在人数上,在阶级性上,都值得大大注意。自耕农和手工业主所经营的,都是小生产的经济。
这个小资产阶级内的各阶层虽然同处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但有三个不同的部分。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
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即财神)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这种人胆子小,他们怕官,也有点怕革命。
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故对于中产阶级的宣传颇相信,对于革命取怀疑的态度。这一部分人在小资产阶级中占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第二部分是在经济上大体上可以自给的。这一部分人比较第一部分人大不相同,他们也想发财,但是赵公元帅总不让他们发财,而且因为近年以来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他们感觉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从前的世界。
他们觉得现在如果只使用和从前相等的劳动,就会不能维持生活。必须增加劳动时间,每天起早散晚,对于职业加倍注意,方能维持生活。
他们有点骂人了,骂洋人叫“洋鬼子”,骂军阀叫“抢钱司令”,骂土豪劣绅叫“为富不仁”。
对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运动,仅怀疑其未必成功(理由是:洋人和军阀的来头那么大),不肯贸然参加,取了中立的态度,但是绝不反对革命。
这一部分人数甚多,大概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谓殷实人家,渐渐变得仅仅可以保住,渐渐变得生活下降了。他们每逢年终结账一次,就吃惊一次,说:“咳,又亏了!”
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
这种人在精神上感觉的痛苦很大,因为他们有一个从前和现在相反的比较。这种人在革命运动中颇要紧,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群众,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以上所说小资产阶级的三部分,对于革命的态度,在平时各不相同;但到战时,即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不但小资产阶级的左派参加革命,中派亦可参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和着革命。
我们从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和各地农民运动的经验看来,这个断定是不错的。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半无产阶级。此处所谓半无产阶级,包含:(一)绝大部分半自耕农,(二)贫农,(三)小手工业者,(四)店员,(五)小贩等五种。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
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半自耕农、贫农和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都是更细小的小生产的经济。
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虽同属半无产阶级,但其经济状况仍有上、中、下三个细别。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因为贫农无土地,每年耕种只得收获之一半或不足一半;半自耕农则租于别人的部分虽只收获一半或不足一半,然自有的部分却可全得。故半自耕农的革命性优于自耕农而不及贫农。
贫农是农村中的佃农,受地主的剥削。其经济地位又分两部分。
一部分贫农有比较充足的农具和相当数量的资金。此种农民,每年劳动结果,自己可得一半。不足部分,可以种杂粮、捞鱼虾、饲鸡豕,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勉强维持生活,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
故其生活苦于半自耕农,然较另一部分贫农为优。其革命性,则优于半自耕农而不及另一部分贫农。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所谓另一部分贫农,则既无充足的农具,又无资金,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无几,更需要出卖一部分劳动力。
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他们是农民中极艰苦者,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
小手工业者所以称为半无产阶级,是因为他们虽然自有简单的生产手段,且系一种自由职业,但他们也常常被迫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其经济地位略与农村中的贫农相当。
因其家庭负担之重,工资和生活费用之不相称,时有贫困的压迫和失业的恐慌,和贫农亦大致相同。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店员是商店的雇员,以微薄的薪资,供家庭的费用,物价年年增长,薪给往往须数年一增,偶与此辈倾谈,便见叫苦不迭。其地位和贫农及小手工业者不相上下,对于革命宣传极易接受。
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其地位和贫农不相上下,其需要一个变更现状的革命,也和贫农相同。
无产阶级。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约二百万人。中国因经济落后,故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
二百万左右的产业工人中,主要为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的工人,而其中很大一个数量是在外资产业的奴役下。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
我们看四年以来的罢工运动,如海员罢工、铁路罢工、开滦和焦作煤矿罢工、沙面罢工以及“五卅”后上海香港两处的大罢工所表现的力量,就可知工业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处地位的重要。
他们所以能如此,第一个原因是集中。无论哪种人都不如他们的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低下。
他们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都市苦力工人的力量也很可注意。以码头搬运夫和人力车夫占多数,粪夫清道夫等亦属于这一类。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物,其经济地位和产业工人相似,惟不及产业工人的集中和在生产上的重要。
中国尚少新式的资本主义的农业。所谓农村无产阶级,是指长工、月工、零工等雇农而言。此等雇农不仅无土地,无农具,又无丝毫资金,只得营工度日。
其劳动时间之长,工资之少,待遇之薄,职业之不安定,超过其它工人。此种人在乡村中是最感困难者,在农民运动中和贫农处于同一紧要的地位。
此外,还有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他们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如闽粤的“三合会”,湘鄂黔蜀的“哥老会”,皖豫鲁等省的“大刀会”,直隶及东三省的“在理会”,上海等处的“青帮”,都曾经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
处置这一批人,是中国的困难的问题之一。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
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由于蒋介石等人分辨不清楚哪些是共产党,哪些是国民党进步左派,秉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将国民党进步左派当成共产党一并“清洗”。

“四一二政变”中,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右派共屠杀国民党进步左派和共产党约30余万人,将国共合作几年来,为中国革命积累的中坚力量一扫而空。
“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再也没有了基层动员能力,蒋介石日后在日记中,多次怀念当年那个朝气勃勃的真正的国民党,多次吐槽自己治下这个腐败的、给帝国主义当走狗的国民党。(神奇的是,蒋从来不认为国民党的腐化是自己造成的···)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