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四十多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史,就本质而言,便是一部不断松绑的历史。
 文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写信了。不久前,我收到一封信,信封老式褚黄,为“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专用,写信人黄文麟。
看到这个名字,我先是一怔,似乎并不相识,继而又觉得并不陌生。展信一读,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节前,我女儿邀我一同收听你的跨年演讲,从而联想到十多年前拜读你的大作《激荡三十年》,至今记忆犹深。尤为感到欣慰的是书中介绍了1984年福建55位厂长经理呼吁‘松绑’放权的公开信,并赞之为‘当年度最具轰动的企业事件’。”
黄文麟今年90岁,正是四十年前轰动全国的《请给我们“松绑”》呼吁书的幕后推动者。
那封“松绑信”发表于1984年3月24日,距离今天,整整四十年。于今读来,言犹在耳。
在《激荡三十年》里,我把1984年定义为“企业元年”。
在变革热情的鼓涌下,全国各地出现了创业的热浪,日后很多驰骋一时的公司均诞生在这一年,例如联想、海尔、万科、健力宝、科龙、南德、正泰等等。
3月下旬,福建省的55位厂长经理们齐聚福州,参加“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会议期间,厂长经理们的抱怨之声不断,“现行体制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于是,厂长们以《请给我们“松绑”》为题,联名向省委书记项南、省长胡平写了一封信。
这是一份言辞恳切、表述谨慎的公开信,厂长们在信中写道:“我们认为放权不能只限于上层部门之间的权力转移,更重要的是要把权力落实到基层企业。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我们知道目前体制要大改还不可能,但给我们松绑,给点必要的权力是可以做到的。”
3月24日,这封1100个字的“松绑信”在《福建日报》全文刊登。一周后,北京的《人民日报》在二版头条显著位置予以转载,并配发“编者按”。
接着,全国报纸纷纷转载、评论,“松绑”新闻演变成了一场全国性的事件。在当代企业史上,它是中国企业家第一次就经营者的自主权提出公开的呼吁。
“公开信”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它第一次明确提出“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呼吁通过扩大权力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这一呼声很快形成为一种共识。5月10日,国务院顺势颁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不久后又做出《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直到两年后,国务院发文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责任制》,明确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厂长(经理)是一厂之长,是企业法人的代表,对企业负有全面责任,处于中心地位,起中心作用。
在后来的很多年里,3月24日被命名为“中国企业家活动日”。
日后披露的史料显示,这封“公开信”并不完全是厂长们的自发行为。
给我写信的黄文麟,当时是福建省经济委员会的副主任,也正是这封信的主要起草人和发表推动者。在某种意义上,“公开信”其实是福建官员与数十位厂长经理们,唱出的一台“松绑双簧戏”。
黄文麟(图源:人民网)
我今日重读四十年前的“松绑信”,内心感慨,一言难尽。
信中“大胆伸手”所要的权力,比如企业的人事权、财权和企业自营权等,虽然在语境上,属于国有企业的放权范畴,然而,在当年却成为了整个企业家阶层对市场化和法治化的集体呼声。
就如同要相信农民会种地一样,要相信企业家会办企业,把经营决策和市场创新的主导权交还到他们的手上。
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商业史上,除了技术进步的不可逆之外,其他的很多要素都可能出现反复和波动,包括创业的动力、法治的环境和制度的设置等等。因此,对企业家们的创新精神,需要不断提倡和维护,以建设一个可持续的、健康的社会氛围。
四十年前的那封“松绑信”,在今天仍然有一读再读的现实意义。而黄文麟等地方官员的自我突破的勇气,也仍然值得赞赏和倡导。
要松绑,就要找到那根捆绑的绳子是什么,它们绑住了什么,如何松绑,松绑的效果如何评估,以及进一步地松开其他的绳子。一部四十多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史,就本质而言,便是一部不断松绑的历史。这是中国经验的底色和基本逻辑。
2024年的中国经济正驶入一个远比四十年前更为辽阔的深水区,变数更大,挑战更大,机遇也更大。近日,我行走在从东北、华东到华南的企业界,分明感受到企业家们的焦虑和彷徨,对动力和活力的渴求如潮涌动,“松绑”的声音仍然时时入耳。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天让我们重读四十年前的那封“松绑信”,或许在那里,企业家们和黄文麟们能拾起继续携手同行的勇气。
本篇作者 吴晓波| 责任编辑 何梦飞
主编 |何梦飞图源|VCG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