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丽俊
来源: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
现在人为什么会越来越内耗呢?

有心理原因,也有大环境的压力。
但我认为,主要还是因为这3个字:
太着急。
01
心态太着急
没有积累想一步登天
如今,什么都要快,要效率。好像不够快,你就错了。
曾经,有人对我说:“Cherry,你们做商业管理,为什么还要养那么大的技术团队,那么多的中台人员?”
我说,因为我不想做一天两天的生意,有些事,急也急不来,必须慢慢积累。
当一个人的能力匹配不上野心的时候,想一步登天,反而会坠入万丈深渊。
前段时间,跟周鸿祎对谈的某网红翻车,就是太着急证明自己了,太急于成名获取影响力了。
有很多人,刚工作就想年薪百万,一直播就想变千万网红,才创业就想3年上市5年上财富榜。
这样的事情,用脚趾头想想,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发现,太着急的人,都有弱者思维。
他们渴望不花成本就能得到好东西,不付出就有回报,不想要过程就能拿到好结果。
他们急于求成,总想走捷径。
等回过头来观望现实情况,发现跟自己的野心相比差太远了,就会心理溃败。
一旦溃败,他要么就用力过猛,动作变形,要么就心生绝望,躺平摆烂。
罗振宇说得好,要发大愿,迈小步,走远路,磕长头,不停顿,不着急。
我们只知道,莫扎特21岁就写出了经典作品,但不知道,他4岁就开始练琴,6岁前已经练了3500小时;
我们只知道,比尔盖茨20岁创办了微软,却不知道,他13岁开始学编程,成名前早已练了1万小时。
网上曾流传过李嘉诚的一段话:
付出就想马上有回报,适合做钟点工;期望按月得到报酬,适合做打工族;耐心按年领取收入,是职业经理人;耐心等待三到五年,适合做投资家;用一生的眼光去权衡,你就是企业家。

所以,别太着急,长期投入,最好的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02
做事太着急
没有章法急于拿结果
一个人太着急,就容易乱。
一乱,就没章法,做不成事。
因为他着急看结果,什么事都想快,结果什么事都只做成半吊子。
比如,一位产品负责人,产品还没准备好,就着急上线,证明实力。
于是,他丢了用户调研,也不管团队反馈的bug问题,匆匆推出这款功能繁复,但用户根本没需求的产品。
最后,口碑极差,成了他自嗨的东西。
太着急,还容易让思维系统崩溃,思考缺乏深度,做事也分不出轻重缓急。
一个人在工作中,想明白,才能干得漂亮。
如果没想明白就着急干事,东抓抓,西刨刨,没有一项事能够专注和深入,肯定产出不了结果。
下面的情况你肯定很熟悉:
“我不要你琢磨来琢磨去的,我只要周二拿到结果。”
“这个月业绩目标快完不成了,赶紧做促销,趁着月底再冲一下。”
“行情不好,要降本增效,得开掉一半的人才行。”
对,这样的领导着急拿结果,做事简单又粗暴。
他其实是患上了“肤浅综合征”,在目标和压力面前,着急忙慌,缺乏深度思考,把握不了方向,发现不了机会,只会浅层做管理。
这样的人,要么忙着催下属交任务,要么忙着救火,要么忙着折腾下属搞各种无效加班。
《思考快与慢》就认为,快是效率,慢是智慧。
太着急,人就会陷入恐惧,一旦恐惧,就失去了智慧。
其实,不止是失去智慧,连效率也不能保证,因为你太着急了,质量得不到保证,总是返工,耗费时间和资源。
反而不如慢慢来,想明白,再专注做事,把事做好。
正如曾国藩所说:
“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
读书就专心读书,会客就专心会客,不要两边都着急忙慌,否则一事无成。
03
情绪太着急:事事皆焦虑
一个人心态急,做事急,自然成不了事。
这时候,他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坏。
如果陷入了一种日常性的着急情绪,就非常危险了。
因为这种人自带“着急气儿”,上班觉得地铁慢,下班觉得拖太晚;
下属汇报工作,他没耐心听,总是打断。布置好的工作,觉得下属效率低,总是插手打乱团队节奏。
到最后,他的情绪就会极度不稳定,陷入无边无际的焦虑、内耗、脾气大......
然后,他根本就处理不了任何问题,对人对团队都很苛刻,一点就炸。
而面对突发情况,又容易失控,他只会说,怎么办,怎么办。
怎么破解?心理学家埃利斯,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ABC理论”:
A--代表发生的事件。
B--指的是你对这件事的思考方式。
C--是你产生的情绪和行为。
A不会直接导致C,B才会导致C。
所以,一个人只要不着急,静下心来改变一下思考方式,就能稳住情绪,控制局面,不内耗,不焦虑,不抱怨。
事实上,急,就是不稳,“稳”字去掉“禾”字旁,就是急。也就是说,有粮食,才会稳,没有粮食,就会急。
但是,很多人只看重粮食,却忽略掉打粮食的过程,这样,怎么可能稳?
最后,借用余世存的话,共勉: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来源:关注我,与100万管理者一起学组织和管理。张丽俊,创业酵母创始人,酵母咨询创始人,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前阿里巴巴集团组织发展专家,《组织的力量》一书作者。
THE END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
可以点击右下角的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