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教育部长指出“要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更好更合理地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加强县域普通高中的建设,着力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让更多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
2024年3月18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组织了“新民教育沙龙”,由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主持,邀请了陈伟志(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董世华(铜仁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共同探讨中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现状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突破路径。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现有问题
熊丙奇
董教授,根据您的调研,地方政府、农村的家长,他们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去留持什么态度?小规模学校撤并之后,乡村孩子可能涌到城里面或者乡镇学校去读书,那现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是什么?
董世华
应该说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刚刚结束一个调研,我们也问了家长、行政干部,大家现在的意见好像和以前不一样,都明确表示该撤就撤了,之后建寄宿制学校。撤就必然要集中,目前最佳选择可能还是寄宿。因为大家觉得校车的安全性各方面风险太大。
寄宿的话,关键目前又没有相应的寄宿条件,特别是东部地区。我们走的东部这几个省,小学寄宿比较少,中学相对多一点,但是也赶不上中部和西部,西部70%、80% ,一个乡一所寄宿制初中基本形成,小学寄宿率也比较高。但是东部,特别是平原地区,好像有需求,但政府目前没有相应的公办学校去承担这个需求,都是由民办学校在做这个事情。
这就是目前小规模学校的情况:想撤,但是可能暂时还不能大规模地撤,因为寄宿制学校这边满足不了它的需求。
发展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利弊
熊丙奇
储朝晖研究员,一旦学校规模小了,当地有寄宿制条件接收,可能会很快就撤并。您对这种做法是怎样一个态度?发展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利弊如何?
储朝晖
首先必须对概念做个界定,乡村寄宿制学校是在乡村寄宿还是在县城寄宿?我遇到一个乡一级的校长,我就问户籍在本地的生源在他那个学校上学的情况,他说70%都走了,就剩下30%。70%走了的,不少是到县城寄宿的学生。寄宿是到县城以上的地方还是到乡镇寄宿,这两个情况在财政经费、家长的负担等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
然后必须从权利视角来分析。《义务教育法》明确了要就近入学。如果把很多学生拉去寄宿,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寄宿,显然是不行的,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寄宿制学校的成本,从各个角度来说,应该是高于走读的。各地方推寄宿制学校一定要从家庭、当地政府、社会,包括孩子自身各个方面来考虑,不能单单从政府节省多少开支,也不能单单从家长考虑孩子要上一个质量更好的学校,不能从单一个角度考虑。
如果乡村学校质量跟城里的质量是一样的,我相信那个70%到外面上学的孩子中至少大部分依然是就近在家旁边上学。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均衡没有做到位
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情况和保障措施
熊丙奇
陈委员,您觉得寄宿制学校整体的办学情况怎么样?如果要办好非常高质量的寄宿制学校,它需要哪些投入来加以保障?
陈伟志
最重要的还是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教育质量是核心,但要从现实角度来说,一下子要改变这种现状还是蛮难的。
寄宿制存在两方面的建设和规划,
一是原来的条件
第二是新建寄宿制的条件。
第三个就是布局《义务教育法》说就近入,在乡镇存在很大挑战,乡镇因为布局比较分散,如果为几十个孩子建设一个学校的话,当前难以保证质量,所以这里面都是一个统筹问题!
高质量保障有一项就经费,我们的经费是按照人头划拨,农村小学校的规模,按生均经费确实远远不够,很难保障。特别是寄宿制,国家也有规定人均是多少。如果学生数量多,那还可以;如果学生数量不足,寄宿制固定运行成本就只有这么多,难以保证。针对农村学校的情况,不能按城镇化标准拨付经费。要保证学校高质量,均等不是按照人均的均等,而是学校要达到办学条件这个结果来看均等问题,要从学校发展的需要、保障经费的角度来实现均等
所以寄宿制学校到底怎么办?
第一,从这个出发解决根本问题。
第二,允许有一定时间。
第三,要抓住当前国家给予的政策,做好布局,比如建设标准,要从寄宿制学生的特性、寄宿的功能进行设置和安排,包括它的管理要求,不同孩子年龄段的特质。
建设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关键
熊丙奇
 董院长,您认为要建好乡村寄宿制学校,哪个环节最为关键?其中我们政府要做什么?现在乡村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不是模式所导致的问题? 
董世华
关于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我个人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满足寄宿需求,但我们不制造寄宿需求。第二个我觉得在现实的经济状况和财政背景下,我们应该面对现实,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形式的公平和实质的公平上,个性化的问题个性解决,共性化的问题共性解决。
寄宿制学校现在要做些什么?
先从力”讲。管生活,相当于代理父母,特别是中西部,从功能上讲,寄宿制学校不仅仅是学校,来承担目前留守儿童的问题,我觉得是最理想的一个平台。当然单亲家庭、特殊儿童,放在家里、放在社会也可以,但寄宿制学校更好。但必须保障充足人力,生活指导老师、宿管老师、安保人员、心理健康老师,这些目前政府在建设寄宿制学校时没有考虑,或者说略有倾斜,实际上在承接了家庭教育的大块任务之后,应该配的人力没有配。说到人力,就涉及到工作量,增加了那么大一块工作量,实际上没有做相应的报酬调整。
力”来讲,主要是生活设施。2011年教育部就出台了生活设施标准,宿舍、食堂、厕所都有明文规定。只是从 2011 年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多年,西部乃至中部很多公立寄宿制学校,没有按照(标准)去做。
寄宿制学校,现在8个人一个寝室都是理想的,因为有 10 个、 12 个,甚至有 14 个的,还有大通铺的,把教室改造之后拿来住的都有。现在的问题还是拥挤,还有保障洗澡的问题。调研看到有的学校洗脸洗脚都只能用冷水。
当然还有娱乐设施。学生到学校来之后,有很多空闲时间,怎么处理?相应的要有娱乐设施,包括体育器材都应该增加。
财力来讲。新增了这一部分,财政是没有相应支持的。也有做得好的。比如贵州的生活老师是地方财政购买服务,虽然没有编制,但有财政保障。大概一个人每月1500-1800元。给几个指标,聘请生活老师负责生活管理,特别是低龄儿童,初中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一点,这个矛盾不是很突出。
管理”主要还是针对低龄。应该有个观念转变,从管到服务。原则上不允许低龄的住,但西部地区也有 1-3年级住校。老师讲有的晚上不敢上厕所。越是这种,越需要一种保育式的照管!可能要 24 小时值班,有人守着,他心理也有安全感,没有人守着,晚上灯一关,四周黑洞洞,他很怕。
学习主要是时间太长,特别是中学,中间吃饭半个小时,晚上有两三节自习,一直到 9 点。实际上有的学生入睡可能到11 点。成天的学习很紧张,中间没有娱乐的东西来补充。如果初中有升学压力,小学完全可以把时间稍微拉宽一点,把娱乐时间增长一点。
一定要做寄宿制学校的话,要拿一个标准出来,整合2011 年的生活设施标准,还有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时对农村学校的基本要求,还有优质均衡的基本要求,把这些整合之后,单独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标准
已经做好了的,就是改进的问题。新建的一定要按照标准来。地方上不一定按照村镇来建,可以打破行政区划,依交通便利来做寄宿制小学。要从人力、物力、财力,应该和非寄宿制学校做一个区分,把特殊的部分挑出来,予以特殊的保障。
补上乡村教育短板,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
熊丙奇
我觉得这个已经拿上议事日程,肯定要制定高质量发展农村寄宿教育学校的标准,否则实际上很难真正建设好高质量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刚才提到 “我们不要去制造寄宿的需求”,首先要办好家门口的乡村学校,这一点相当重要。
如果大家都是想小规模学校不办了,都去办寄宿制学校,随后如果寄宿制学校办不好的话,可能带来更加拥挤、学生教育质量更差的问题,就没办法推进乡村学生接受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陈委员,当前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补上农村教育短板,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能够真正把短板补上?让乡村教育有良好的生态?
陈伟志: 
国家文件里面提倡寄宿制,它的核心主要是整个小规模学校难以保持教育教学质量,在学科配置各方面难以保证质量。从政府角度,撤并一些小的学校,会带来就近入学难的问题,通过寄宿制提供了方便。现在留守儿童比例非常高,基本上是隔代照管,心理健康也存在很多问题。
寄宿制学校各方面的保障标准问题,最核心就是教师队伍跟教学管理问题。现在我们调查研究下来。一个是教师配置存在问题,老师编制基本上还是有的,但学科不均衡。教师学科不均衡难以保证质量。第二个老师在农村里发展和进步不够,所以他不愿意待。第三个当然是交通等多种因素。
现在网络建设是村村通,但终端进入学校,能够为学校支撑、发挥作用的大概只有10%-20%。东部,西部都是存在的,终端配置要改善,实现效能最大化转变过来。通过网络跟信息化的技术跟教育教学的融合,以县域为单位的教研体系建设。利用线上、线下,在教研、备课方面,极大让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成长
另外要做高质量的校本资源库。这个过程中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能力的提高、课堂质量的保证。再利用区域内进行寒假、暑假几个方面的培训。
信息技术在在农村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它的有效跟增效,我认为短板很大,如果这个工作做好了,教师的流动影响相对就比较少。建设高质量的校本资源库,就不会因为教师流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补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短板
熊丙奇
乡村孩子其实跟城市孩子一样,要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现在我们可能已经有一个前提,就是乡村孩子没有家庭教育,还有乡村的社会教育,也是缺失的。所以假设乡村孩子接受的只有学校教育,认为它涵盖了孩子接受的教育的全部。那乡村学校怎么样补上孩子的家庭教育短板?社会教育短板?
董世华
我觉得还是面对现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寄宿制学校是一个相对比较有效的途径。西部地区其实基本都形成了一个乡一个寄宿初中。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就是小学,现在很多地方也形成了一所镇上一个寄宿小学。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解决留守儿童,解决单亲家庭等等这些特殊情况,如果用小规模形式去解决,效率不高,政府可能也承担不起,可能集中之后来处理更现实。单个去做当然更好,也有做得好的,但更多的是失败个案。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功能定位:
第一,是功能拓展,承载承接家庭抚育缺失的这个功能
第二,它应该更上一步,提升农村儿童的生活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质量就是优质均衡的重要抓手
第三,存在优化布局调整问题。人口往下面继续走,目前要用寄宿学校保障优化布局调整政策执行下去。在我去调研的过程中,无论是老百姓、政府官员、学生,都不愿意在小规模学校(不管为什么形成的),他也感觉到那个地方没办法提供优质的教育。
也有人说用信息化解决,信息化要配两个老师,一个虚拟老师,一个现实中的老师。留在地方的老师信息化素养不像直播中老师那么高,只要哪里卡壳,那个课上不成了。还有同步和城里孩子上课的农村孩子,他们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所以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我个人的观点,还是集中力量办寄宿制学校,让它产生规模效益,配齐配足各科教师,再把生活教师补足,各干各的事情。小规模学校朝着小班化教学方向发展也可以。应该还是在原来 2018 年政策上面,只是天平稍稍往寄宿学校偏一下。
风雨廿载,感恩每一份支持与陪伴,感恩每一份付出与收获。下一个二十年,未来更多个二十年,我们仍将勇敢前行,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我们一起参与到教育问题的解决中,遇见教育的美好未来。
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你成为研究院的月捐伙伴,用长期的信任与陪伴,支持研究院独立、专业、持续的行动,共同呵护孩子的童年和未来。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上方图片二维码,加入月捐计划,支持研究院独立发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