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设计、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为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建造的深远海大功率多功能综合救助船“南海救103”号正式投入使用。这艘升级版的14000千瓦大型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被誉为“全球第一救”,是我国迄今为止研发设计建造的主尺度最大、综合救助能力最强、科技含量最高的新一代“深海救助母舰”,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深远海全天候、大功率、多功能综合立体救助船,也是提升我国深远海综合救助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国家工程。
“南海救103”号总长136.9米,型宽26.7米,型深11米,设计吃水6.5米,满载排水量19000吨,系柱拖力350吨,入级中国船级社(CCS)。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艘被誉为“全球第一救”的“南海救103”轮亮点多多,彰显了我国在深远海求助船领域全球领先的设计建造能力。
性能优越。该船设置了前倾式球鼻首型船首,巡洋舰式船尾,主推进采用柴-电混合推进系统。同时配备双固定导管可调螺距螺旋桨,双悬挂式流线型襟翼舵,航速可达17.5节,具有优越的快速性能。首尾部设置的管隧式推进器以及首部的伸缩式推进器,保证了船舶三级动力定位能力,具有优秀的操纵性能。
适应性强。该船续航力达16000海里,自持力达90天,在蒲氏12级风力条件下可安全航行。同时,该船配置了1对收放式减摇鳍、1套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极大提高了船舶深远海的适航性,在高速航行、低速巡航和值守待命的救助作业全过程均具备优越的耐波性能。
人员搜寻和应急抢险救助功能强大。该船配备无人艇、救助艇、救生筏/圈/网/吊篮等专业救生设备,可搭载获救人员200人,可完全胜任深远海人命救助需求。该船还配备有封舱设备、万向堵漏板、排水泵、水下焊接和切割机,可满足海上突发海损或遇难舰船的应急抢险救助作业需求。
船舶救助拖带、起吊作业能力卓越。该船主甲板尾部设有尾滚筒,配置1台500吨拖缆机及配套的鲨鱼钳、挡缆桩、艉滚筒和挡销等,具备对海损或遇险的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大型/超大型运输船舶的救助拖曳能力。主甲板配置1台具有升沉补偿功能的250吨大型起重机和1台350吨海上起重A字架等设备,能够轻松胜任水下救助打捞作业的要求。
海空立体搜寻救助支持。该船配备大型直升机机库、大型直升机起降平台以及相应的直升机助降系统,可适应多种直升机机型入库停放,并配备加油、充电等附属设施,可执行海空立体救助及联合巡航作业。
对外消防灭火及应急补给能力。该船对外消防灭火作业能力优秀,配置有4台对外消防水炮设备,可达到二级对外消防灭火作业能力,能扑灭受灾遇险舰船或海洋工程设施的大火级火灾。同时可完成应急物资的供给,对遇险船舶供给油水、电力、甲板物资等。
专业溢油污染监测及回收能力。该船可搭载多种海面溢浮油回收模块化设备,并可通过雷达实时监测溢油污染情况,有效实施海上大面积溢浮油的清理和回收作业。
先进的智能化信息传输与应急指挥系统。该船配备了智能化信息传输与应急指挥系统,可实现船舶和救助信息系统的智能管理,实现海上信息搜集处理,达到船-岸、船-船、船-直升机、船-人数据的实时共享、高效传输的效果。
拓展功能丰富。该船配备1套全海深多波束探测系统,设置2个ROV(水下机器人)专用舱室和6000米/3000米级ROV工作站各1套,并搭载6000米级TAUV(拖曳式潜航器)/AUV(自主式无缆潜航器)系统,中部预留直通海洋的大型“月池”,可以为饱和潜水作业提供有效支持。
该船的正式投入使用,填补了中国深远海综合搜救能力的空白,将更加有效地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处置应对各类海上突发事件,执行深远海遇险船舶、航空器搜寻救援等任务,为南海海上运输、海洋资源开发等提供安全和服务保障,参与全球海上搜救和国际救援行动,维护海上运输通道安全,对于保障中国南海海域海上人命安全和海上物流链供应链通畅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上船院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涉足海洋救助船这一领域,先后研发设计了1940千瓦、4000千瓦、8000千瓦以及14000千瓦等一系列救捞主力船型,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国乃至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海洋救助船的纪录,为中国海上救助打捞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国船舶的智慧和力量。
文字:杨珍莹 何宝新
编辑:倪娜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