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KY主创们
前两周,有个韩国娱乐圈的瓜天天都在热搜上挂着,不知道大家吃了没有?
这瓜简单来说,就是因戏生情、相恋七年的演员情侣A和B前脚刚官宣分手,后脚男方B就和女星C公开谈起了下一段恋爱,紧跟着前任A发了帖子表示对此感到无语(随后前任A因为帖子涉嫌内涵两人出轨,又在韩网给C公开道歉...很离谱)
这下可彻底点燃了大家的情绪:
观察下来,我发现最让大家不爽的点,还是男方「无缝衔接」地进入了下一段感情,让人觉得他根本不尊重这八年,也不尊重前任。
这种轻飘飘的态度,让人难免怀疑他早就 出轨 不爱了。
当然,我们不是当事人,到底真相如何我们并不清楚。但至少在无缝衔接这件事儿上,有很多值得我们聊聊的点,比如无缝衔接就说明这人对感情不认真吗?哪些人更可能做到无缝衔接?以及面对一段长期感情的结束,我们到底怎么做才好。
来看今天的文章。
即便不是无缝衔接,分手后
进入新的关系也不需要很久!
人们常常认为,越是长久的关系,分开之后,应该越难走出。但心理学研究发现,恋爱时间更长的人,可能在真正提出分手之前,已经逐渐接受了要分手的事实,痛苦程度反而更小,可能更早地进入新的关系(Sbarra & Emery, 2005)
因为真的不爱了,往往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个过程。
来自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Hemesath(2016)博士招募了10位女性和5位男性,ta们都在婚姻中经历过真的不爱了(falling out of romantic love (FORL) in marriage)
通过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她从其中9位受访者的叙述中发现,FORL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而且还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STEP 1:亮红灯
(Red flag)
这个阶段的人们会认识到这段关系好像不再让自己快乐,或者是意识到再这样继续下去行不通。
STEP 2:尝试努力
(Efforts to remedy the concerns)
在这个阶段,人们会试着重新投入这段关系,尝试通过最后的努力修复感情,或讨对方欢心。
STEP 3:不在乎
(Indifference)
此时,人们会陷入矛盾的心理或者变得冷漠。Ta 们觉得自己不在乎这段感情了,并且接受这段关系真的只能如此。
STEP 4:结束了
(Done)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真的不再爱了。此时,人们会选择放弃,决定分开。
研究者从13位受访者的故事里发现,这些人都有过一个明确的、被自己清晰觉察到的「不再回头」的节点(Point of no return)它一般发生在第3至第4阶段,意味着这个人下定决心、不再计划和尝试去和解了。
所以,表面上,很多人会说,「在某个瞬间,我感到自己真的不爱了」;实际上,在这个瞬间发生之前,其实 ta 们早已经历了很多次内心的挣扎,或者是对这段感情彻底的失望。
也就是说,恋爱时间更长的人,可能在真正提出分手之前已经逐渐接受了要分手的事实,痛苦程度反而更小,也可能更早地进入新的关系(Sbarra et al., 2005)
而此时,能否不拖泥带水地走入新关系,其实关乎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自我复杂性(self-complexity)
自我复杂性高的人具备多重自我概念,并且能够处理好这些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Smith & Cohen, 1993)
通常而言,分手会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概念,降低它的清晰度,有的人会「变得不像自己了」,甚至「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谁」。
自我复杂性高的人的自我发展程度(ego development)较高,知道「我有很多面」,并且它们都不一样。ta们也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可以根据生活中不同的场景和需求,灵活地调用自身的不同面向。
比如说,分手后,在原来那段关系中的自己可能还在哀伤,但自我复杂性高的人允许自己哀悼旧关系,同时给自己走进新关系的机会。
Ta 们是敞开的,能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感情,尊重每一段关系。Ta们 能够对新的伴侣坦诚自己对原来关系的态度,在新的关系中,投入全新的自己,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开始。
Shannon Battle也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描述,「爱情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是从情感调节中被严格地引导出来的」,「那些对情况的情绪反应更积极的人,可能会用真实的爱来弥补 ta 们的伤害」
自我复杂性高的人具备较高的情绪调节能力,这种调节建立在对爱和伤害诚实的基础上,ta 们会面对伤害,在新的人面前不避开它,不放大它,也并不把它交由时间来处理,而是与对方一起治愈它,享受崭新的爱。
自我复杂性是一种对爱情和自我都具有成长性的心理能量。如果一个人能够运用这种能力进入「无缝衔接」的爱情,反而是 ta 拥有健康的爱情观的体现。
但有一种无缝衔接是不好的
如前所述,分手后的人可能不需要多久便可以进入新的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自我复杂性不高,ta 们往往只是进入了下一段「反弹式关系」(rebound relationship)而这并不一定是一段好的感情的开始。
它是指,在一段重要的浪漫关系结束后,立刻开始的一段新的关系,并且与前一段关系相关的感情还没有完全被解决(Brumbaugh, 2015)
在这种状态下,当事者可能并未处理好上一段关系的遗留事宜,更没有对上一段感情的哀悼,而是一种出于缓解自身情绪状态、或就是出轨了的目的进入了新的恋爱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新的恋情,不仅会对个人产生损害,也是对新、旧关系的不尊重,极易陷入被指责不负责任的境地。
在Meyer(2016)看来,反弹式关系是一种权宜之计,是「为了能使生活继续向前,而做出的一种误入歧途的努力」。这也是很多人的反弹式关系产生问题的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情况:
首先,新的关系没有和上一段关系完全区分开。当事人没有脱离对前任的情绪,依然渴望 ta ,对 ta 留有依恋;或者在用对前任的标准去对待新的伴侣,这个时候,很难区分自己爱的到底是谁。
也有可能,当事人建立新关系的目的是报复和惩罚,想要借此让前任嫉妒或愤怒,而研究发现,这样的做法会让自己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从分手中恢复(Barber, 2014)。
又或者,当事人只是带着「我只是想玩玩」的态度,但误导了对方。不想认真开展一段关系不一定不好,但需要双方取得一致,如果对方想要建立长期的承诺关系,而当事人却不告知对方自己的目的,新关系的发展同样必然走向负面。
每段感情都值得一个体面的结束
我很理解大家在看到这则娱乐新闻时所出现的情绪,一段曾经得到众人祝福的感情却迎来了如此草率的结尾,实在令人唏嘘。
这也容易让人代入自己,看着七年的感情没有被珍视、深爱的人在关系走到结尾时也没有认真对待自己,让我们感到遗憾和愤怒。
不过,当公众在痛骂「女方七年的感情喂了狗」和「男方无缝衔接就是渣」的时候,除了代入了自己有被欺骗的可能,还可能受到了「纯洁-堕落」(purity-degratdation)的二元式道德观的影响。
有研究就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亲密关系中的「违规行为」,比如独自观看色情片、检查了伴侣的物品,或是留了前任送的礼物,都会被认为主体在道德上存在很大问题(Selterman et al., 2015)
这恰恰说明了大多数人都秉持着纯洁-堕落的二元式道德观,一旦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该给对方判罚。
而这正与我们今天面临的道德困境不谋而合,如今的社会,道德要求似乎越来越严苛了。在爱情上,理想状态是相爱要在一起,不爱立即分开,不存在真空地带。人们对任何可能有瑕疵的行为,都义正词严地抨击,无视抨击的行为本身也有不道德的可能。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道德卫士」。
社会日益混乱而充满不确定性,如果说还有什么是可控的,可能是道德,它对所有人敞开,也为所有人提供庇护所——在相对确定的道德标准上,我们可以获得一种安全感和对自身生活的掌控感。
但显然在这种「不爱」基本等同于「不忠」的观念下,我们无法享受真正的爱情,甚至无法享受真正的生活。
大家习惯了把结婚当成一段感情最完美的结束,却忘了哪怕结婚了同样也可能离婚;而爱情也未必要依赖婚姻来束缚和证明。
的确,分手是一件令人心碎的事情,但它却并不一定要成为一件负面的经历。
这里我们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份「体面分手」的指南,希望当关系走到末尾时,分手不只是通知对方,也可以试着给关系一个更好的结尾。
1. 预判对方的反应。请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如果 ta 知道你不再爱了并且想分手的话,会是什么反应以及你需要如何应对?
2. 选择合适的地点。尽量当面分手且最好不要在公共场合分手。相对私密一点的空间有利于你们表达情绪,把话说清楚。
3. 务必诚实面对。请坦诚地告诉对方分手的原因是因为你不爱了,这比遮遮掩掩给出一个模糊的解释更好。
想一想你们还会以怎样的身份和形式存在于对方的世界?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一个小建议:与对方诚恳地沟通自己的期待。
最后,虽然你决定不爱了,但可以确定的是,你爱过。
因此,你可以思考以下问题来回顾这段感情:
  • 这段感情为我带来了成长吗?
  • 它有哪些美好的部分?
  • 在我的人生中有什么意义?
  • 我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了吗?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为这段关系找到意义,将它流畅地整合进自己的「人生故事」中。坦诚地告诉对方你不爱ta了是对自己和ta的尊重,也是对这段感情的尊重。
过往的相处、曾经热烈的爱早已深深刻在了我们的人格里,成为了一部分的我们。选择以一种珍视过去感情的方式,和对方好好说分手,其实同样可以给这段感情一个好的结尾和交代。
读到这儿,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正在经历这一阶段,转发 给 ta ,让 ta 和对方好好说分手。或者,你正陷在这样的状态里,也可以 转发 给对方,和曾经爱过的人体面地结束这段关系。
今日互动
你认为自己具备自我复杂性吗?
你有过「好好说分手」的经历吗?
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References:

Barber, L. L., & Cooper,M. L. (2014). Rebound Sex: Sexual Motivesand Behaviors Following a Relationship Breakup. Archives of sexualbehavior, 43(2), 251-265.
Brumbaugh, C. C., & Fraley, R. C. (2015). Too fast, too so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rebound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2(1), 99-118.
Hemesath, C. (2016). Falling out of romantic love: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f the meaning of love in marriage.
Meyer, C. (2016). 7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rebound relationships. About.
Sbarra, D. A., & Emery, R. E. (2005). The emotional sequelae of nonmarital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Analysis of change and intraindividual variability over tim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2(2), 213-232.
Selterman, D., & Koleva, S. (2015). Moral judgment of close relationship behavior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2(7), 922-945.
Smith, H. S., & Cohen, L. H. (1993). Self-complexity and reactions to a relationship breakup.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2(4), 367-384.
本文关键词:无缝衔接、体面分手、自我复杂性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点点 在看,好好对待每一段关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