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格特约作者  绍卿
巴以战事再起,有人说哈马斯之所以能突袭成功,是因为背后有中国科技企业在提供信息技术援助。这样的声音,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不过这纯属臆测,其逻辑并不成立。
客观上来说,哈马斯突袭之前,大名鼎鼎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确实没能捕捉到信号。但由此就认为,是中国科技企业在背后支持哈马斯,这是很荒诞的。不要说中国企业不敢直接介入巴以冲突这个“火药桶”,哪怕中国政府,也不会愚蠢到干涉他国内政。
但笔者理解,这种不严谨的说法背后,其实是想表达两层意思:第一层,一批中国科技公司,正在中东积累起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第二层,从俄乌战争到巴以冲突,科技公司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当然,中东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同区域、不同国家情况相差很大,笼统去说中东如何如何,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不过大体上,华为生产的手机、腾讯运营的游戏、阿里主导的电商等等都进入了中东国家民众生活的日常。
另外,大家比较关注的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各家也都在布局,阿里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华为云也在阿联酋、沙特开设了服务器节点,腾讯云的数据中心应该是设在巴林。除此之外,中东的玩家其实有很多,美国的微软、亚马逊、甲骨文都不容忽视。可以说,中国公司是很重要的玩家,但绝不是唯一的玩家。
至于科技公司对战争为什么重要,这一点比较敏感。简单说,可以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科技公司主动为战争提供技术服务,比如马斯克的星链为乌克兰士兵提供网络服务;第二种是科技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客观上被某一方所利用,比如一个哈马斯或以色列士兵用中国产的手机或APP进行通讯联络。
对于中国科技企业来说,第一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第二种是很难避免的。但可以确定的是,现在有声音夸大中国科技公司对巴以冲突的影响,虽然能带来虚假的自豪感,但属于妥妥的阴谋论,说这些话的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种谣言可能会让一家企业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当然,也有可能说这种话的人,一开始就心怀鬼胎、不怀好意。
中国科技公司在中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千万不能卷入人家的千年冲突,只有好好研发本地化的产品,落实好本地服务,才是实现中国科技公司百年基业长青的王道。
往期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