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简报# 是 BIE 的日更简报,旨在介绍这个浮华世界中正在发生的各种有或者没有意义的事件,供你在茶余饭后 /上班摸鱼的这个时间里转移一下注意力,看看别人正在干什么。
今天是 2024 年 3月 22 日,星期五。还担心分手要通知朋友圈吗?

敢和自己朋友谈恋爱的人才是这个时代的勇者
“友达以上,恋人未满”已经是一种过去时态的浪漫,对于 Z 世代来说,跟自己朋友搞点暧昧所带来的心理负担足以浇熄火苗。根据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截止 2022 年, 55% 的异性情侣是在网上认识的,而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情侣数量急剧下降。
研究人员称,从二战结束到 2013 年,美国大多数异性恋建立恋爱关系的开端都是通过朋友介绍。“我们常常通过或亲密或不那么熟络的朋友认识他们的朋友,并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然而,互联网的兴起终于使得我们的约会圈子和熟人圈子实现完全分离。”
相对比而言,以前的约会像一场在朋友和亲人众目睽睽之下展开的社交冒险,而现在——据社会学家 Jenny van Hooff 形容——则像是一场完全私人的“在线购物”,并且“这种年轻人亲密关系的日渐私有化,就是社会原子化的表征”。
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不愿意跟朋友发展浪漫关系了呢?Jenny van Hooff 告诉我们,原因可能很复杂。“现在年轻人的娱乐大多围绕着家,而疫情催化了这一趋势,另外,#MeToo运动提高了我们对性同意的认识,如果别人没有明确表现出 ta 想在性方面吸引你,那么任何更进一步的表示都会被视为‘不合适的’。”
这也让年轻人们产生了一种类似于 “关系洁癖” 的观念:朋友就是朋友,想要约会就在约会软件或者带有明确约会目的的场景中寻找。而这样观念的产生,又反过来让线上约会更具有“消费属性”,你可以根据标签更精准地选人,也可以撒个小谎、短暂消失,或者心照不宣地体面结束。而当我们适应了这一切之后,会发现跟朋友分手代价巨大,对于许多 Z 世代来说, “这根本是无法忍受的痛苦。”
在 DAZED 的采访中,21岁的 Caitlin 说自己“与相恋一年的朋友分手后,在共友的聚会上我们只能相互回避。” 26岁 Liv 也有相似的感受,她说, “我们分手后,我并不想让任何共友站边,所以我只能尽力表现得不在乎这件事。在自己的社交圈内发展恋爱关系确实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与不在自己的圈子的网友发展成恋爱关系,让亲密关系发展为私人领域的一小片土地,公开与分手不需要再牵扯上圈子内朋友,共同好友不必再做尴尬为难的中间人,这似乎是对自己的、也是对共友的一种保护措施。
然而,在这个日益孤立化的社会通过网络寻求爱而隔绝自己原有的社交圈没准也是一种过度的保护,毕竟根据专门“捍卫婚姻”的全球性慈善机构 Marriage Foundation 的调研,通过网络相识恋爱而结婚的夫妻们的离婚率高达线下认识的夫妻们的离婚率的六倍,这意味着同一社交圈内的浪漫关系更有可能成功。 
当人们逐渐导向个人主义与克制保留的恋爱方式,也许敢和自己朋友谈恋爱,才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主义。
男人们注意了:多一口奶茶,少一搓头发
近期,清华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年轻男性中含糖饮料 ( SSB ) 的摄入量与男性型脱发 ( MPHL ) 之间的关联,并在 Nutrients 上发布了此研究。
研究人员评估了 15 种饮料的摄入频率和数量,其中加糖果汁饮料、软饮料、能量和运动饮料、加糖牛奶、加糖坚果奶、加糖茶饮料以及加糖茶和咖啡被视为 SSB。他们以居住在华南、华北、华中地区、年龄在 18-45 岁之间的院校学生和教师为主要调研对象,最终发现每周摄入含糖饮料大于 3500 毫升(相当于七次以上)的男性比每周不喝含糖饮料的男性相比,脱发风险增高 3.36 倍。

除了脱发,研究重点一项数据证实,摄入加糖食品和饮料中会伤害人们的心理健康。研究人员分析,每天喝三罐可乐的人比不喝含糖饮料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高出约 25%。
减少含糖饮料消费量已成为困扰世界各国政府和卫生机构的棘手问题。研究数据显示,18-45 岁的中国年轻人的碳糖饮料消费量较高,而那些消费过多含糖饮料的年轻男人们更有可能脱发。
男人们注意了。为了你们脑门顶上的为数不多的头发和你们的身心健康着想,少喝点含糖饮料。
//编译: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