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现人车交互的新窗口,HUD车载应用正趋于成熟。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W/AR HUD交付225.43万辆,同比增长42.59%,搭载率提升至10.68%。其中,AR-HUD前装标配搭载量合计交付23.68万台,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16.16%。
这也意味着,HUD的上车速度正在加快,且国内市场以W-HUD为主。
AR-HUD前装标配搭载量基数整体较小,但增长势头非常强劲,尤其是去年被多家主机厂小规模试水之后,有望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迎来更大规模的放量。
不过,对于HUD供应商而言,即便是市场前景利好,但更卷的中国汽车市场下,其生存危机却在突显。
毕竟,部分整车已经开始不赚钱了,甚至部分车型在亏本售卖。下放至HUD等零部件供应商的降本压力,不仅带来低价竞争策略,导致整个市场的毛利越来越低,企业的业务布局精力和能力更受挑战。
据高工智能汽车调研发现,AR HUD的前装供货价格还在持续下降。其中,TFT方案的价格普遍已经下降至500-1000元,而DLP方案也已经下探到2000元以下。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加剧,定点项目单一、出货量小的HUD供应商,必将与主机厂客户共同面临生存问题。
如何拿下更多车企订单,并扛住价格战压力,抢占AR-HUD规模化放量节点,也是今年大多数HUD供应商成败的关键。
在有限的W/AR HUD降本空间里,除了依托规模化带动技术降本之外,抠着指头挖掘更多的降本增效策略,必将成为HUD供应商们的常态。

01
降本空间还有多大?
从成本构成来看,PGU是HUD的核心部件,占AR-HUD整机BOM成本的30%-50%。主流的PGU成像技术主要有TFT、DLP、LCoS和LBS。
目前,TFT方案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已应用至大众、奥迪、吉利、长安等多款车型。这主要得益于TFT技术成熟,成本较低,但也存在光效低、产品亮度欠缺且在大口径HUD上仍存在阳光倒灌烧屏问题。
DLP方面,由于光源具备全向光光源、不惧阳光倒灌可全天候工作、亮度与色彩优异等性能,适合大视场AR-HUD,主要应用于中高端市场,缺点在于成本偏高,技术受TI专利垄断。
LCoS方案具有可达4k-8k的超高分辨率,备受主机厂们的青睐,但成本居高不下、组装工艺复杂、出货量低为现存最大瓶颈。另外,其光源是偏振光,且由于采用的是硅基液晶,在-40℃亦存在显示问题。
LBS方案优势在于体积小、对比度高,具备亮度高、色域广、功耗低、发热量很小等特点,但由于激光二极管中的红色激光器对温度较敏感,且显示散斑问题仍待解决,因此尚未被成熟应用。
浦创智能总经理刘开剑介绍,不同技术的加持下,W-HUD和AR-HUD 的核心区别在于,AR-HUD具备更大的FOV和VID,FOV大视场下实现多车道覆盖,远距离VID结合实景贴合取得最佳的AR融合显示效果。
其中,AR-HUD需具备的条件须满足FOV ≥ 9x3,VID ≥7.5m,在接近于49英寸画幅仍需保证一定的角分辨率,用以保证清晰的成像质量,同时对畸变、亮度等都有着比W-HUD更高的要求。
从功能上看,车端产品ADAS、高精地图、车机应和AR-HUD进一步开放更多接口,全面联动,打造更实时精确的路标、路况、周边信息、自动驾驶及导航信息、娱乐功能等。
目前市面上的W-HUD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产品性能可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整个细分市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竞争状态,降本空间并不大;相比之下,AR-HUD还存在一定的降本空间。”刘开剑表示。
比如,像源技术的成本还能再下探。TFT方面,国内已经有一批主流供应商稳定供应,包括京东方、天马、友达等,但小尺寸屏幕的价格还略高;而DLP、LCos这两项投影技术的成本,将随着对应产品的规模化,今明两年实现相对明显的下降。
此外,膜、防尘罩、胶等材料的降价空间还存在。比如,针对防尘膜,此前供应商有偏正、高反高透等不同需求,且实际用量和使用场景不够丰富,未来有望随着需求趋同和大批量化出货,实现规模化降本。
除了上述行业降本,浦创还找到了更多降本增效新思路。
一是电子物料国产化。通过原材料平台共用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案的应用,降低元器件及原材料采购成本,并与合作方签订战略合作。
二是利用集成化设计开发,极致压缩降本。比如,通过优化平台设计和零部件的集成,减少定制化及重新开模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顺应高性能域控集成方案的趋势,浦创还利用自研的畸变和AR坐标转换等算法以SDK的形式集成到预控制器,打通了软件平台化及复用,目前已经应用在Linux和安卓域控系统并落地。
02 核心技术之外,讲究产品策略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今年HUD行业的不断内卷,更高分辨率、更大投影范围、更智能的HUD产品将不断浮出水面,光学亮度、阳光倒灌、融合算法等技术也会有新的突破,HUD市场的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于供应商而言,眼下的挑战不仅是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成本把控、以及供应链的深度竞争,这将考验Tier 1的整体实力。
作为HUD供应商,至少要有三四家以上的大客户做主力配套,对应手里有15个以上的项目,包括新项目、量产项目以及改型项目,这样才能有比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才能活下去。”刘开剑谈到。
实际上,早在2022年,浦创的AR-HUD已在上汽名爵MG7量产,该产品在光学、AR-Creator、多种像源、畸变矫正及空间算法等先进技术上都处于领先水平。
比如,由于AR-HUD的成像尺寸较大,在实际整车级别安装及风挡玻璃都会造成相应的误差,导致图像产生畸变。
而浦创研发的HUD专用自适应畸变预校正算法,具备强大且准确的畸变矫正能力;同时采用边缘插值算法,拥有更好的图片连贯性,更迅速的低延迟输出。
此外,借助上汽名爵车型的量产验证,浦创还拿到了上汽、吉利、奇瑞等更多车厂的W-HUD和AR-HUD订单。
这也意味着,拥有多元化的客户群体,浦创有望实现更大规模的HUD出货量,摊薄BOM和设计成本。
眼下,适时的产品布局策略也很关键。
一方面,浦创正在提高HUD的技术和产品丰富度,增加主营业务的抗风险能力。目前来看,几种技术路线都各具优势,尤其是DLP和LCoS,应用在AR-HUD领域的市场前景广泛。
据刘开剑介绍,面向W/AR-HUD业务,浦创未来两年将布局TFT、DLP、LCos、LBS等不同技术路线的HUD,做好做全不同参数、尺寸、功能的W/AR HUD产品,满足已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更多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DLP细分技术路线,随着TI DLP 3020、4620的推出,DLP光机的价格也不断下降,将利好中高端AR-HUD市场。
目前,浦创的AR-HUD方案基于DLP技术打造,已打通DLP 技术集成的各个环节,解决了同级产品所遇到的色差、清晰度、亮度跳变、均匀性不一致、光斑、高速电路EMC不通过等问题。
与此同时,这家企业还完成了3.1,4.1 TFT的研发,以先进的仿真技术及测试方法解决TFT存在的阳光倒灌问题,布局HUD中低端市场。
另一方面,浦创将借助自身光学、机械、电子、软件一体化的设计能力,不断深化多元化的产品路径,提高单车业务价值。包括推出车载冰箱、AR眼镜、车内投影等,具备成长和毛利想象空间的新产品。
最早在2021年,浦创就成立了车载冰箱事业部,开始承接部分车载冰箱POC项目,以及部分改装车型的车载冰箱电控开发。
目前,浦创已建设车载冰箱产线,进入了车载冰箱前装领域。
可见,跻身W-HUD/AR-HUD市场的快速发展周期,作为市场新秀,浦创能够在短时间内弯道超车实现W/AR-HUD量产,离不开核心技术沉淀。
且凭借对HUD及衍生新市场的绝对敏感度和识别度,浦创的市场步子迈得更大了。
随着中国汽车2023年出口量达到新高,浦创相关产品也开始渗入海外市场,已初步与北美、欧洲等国际著名主机厂获得联系,将立足国内、发展全球。”刘开剑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