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如何严格公正司法,让老百姓对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推出了“司法公正在线”应用,将评判公正的“表决器”交到老百姓手中,缩小了法院自我评价与群众感受之间的差距,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2022年11月,“司法公正在线”应用在全省推广上线。目前,该工程获评“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最佳实践”,配套的数字化项目“司法公正在线”应用获评“全省数字法治好应用”。
日前,人民日报刊登《浙江丽水法院——提升群众公平正义感受度》一文,解码丽水法院提升群众公平正义感受度所作出的努力。
全文如下

“不仅打赢了官司,想不到你们还回访我,让我切实感受到法院的公正。”前不久,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督察室工作人员对一起民事案件的原告李某进行回访时,得到这样的答复。
从外地来丽水打工的李某,因自身法律知识欠缺,加之经济条件限制,无力聘请律师,以致认为自己的诉求很难被充分倾听,获得胜诉的希望更是渺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尝试扫描随案送达的“司法公正在线”告知书上的二维码给法院留言。很快,她的意见得到反馈,其诉求也得到了依法保障。拿到判决书后,李某再次通过“司法公正在线”应用,从当事人的视角对法院工作进行了评价。
李某的“意见”和“评价”,均通过“司法公正在线”应用直达法院后台系统,院庭长可全过程查看,并提出督办意见。这则案例,是丽水法院把司法公正获得感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提升群众公平正义感受度的探索实践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丽水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推进工作,特别聚焦法院自身评价与群众司法公正的感受之间存在的落差,不断改进法院工作。例如,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的成本还较高、体验还不够好;群众对裁判的整体认同度还有提升空间;群众对司法权运行的监督还不够直接有效等。
“我们在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之外,通过理念、机制和数字化‘三位一体’系统实施‘司法公正感受度提升工程’,让解纷成本更低、诉讼体验更好、司法认同更高、裁判兑现更多,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获得感满意度。”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斌介绍,丽水法院构建司法公正感受度评价体系,把“注重群众体验”“当事人一件事”“案结事了人和”“主动接受监督”等工作理念,融入“裁判服不服、成本高不高、执行到没到、程序对没对、法官廉不廉”等10个评价维度,尽可能让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感受具体化,实现评价的主客观相统一。
“法官和对方说方言,和我说普通话,是不是有地方保护?”“法官休庭时为什么称呼对方老刘,是不是有私交?”……这是当事人在“司法公正在线”提交的留言,大到裁判结果,小到礼仪细节,都是群众感受司法公正的触发点。这些意见通过平台直达系统后台,均在3日内得到回复,共性问题则由专门部门跟进整改。
“司法公正在线”架起了一座连接群众诉求和司法供给的连心桥,也让群众对法院的监督从被动向主动、从事后向事中转变,从层层流转向直达穿透转变。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收到当事人和律师意见建议2498条、评价14683条。
“现在办理案件时,更多考虑如何用更少程序和成本为群众实质性解决问题。”丽水中院法官陈俊明说,“我们从以往较多注重法官办案、法院管理视角,转变为更多从当事人体验、人民群众感受的视角来改进工作,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可观可触可感的公正司法获得感。”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倪弋

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