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达市场,在价格战、4D成像、供应商切换、新一代高性能产品升级等数个因素影响之下,正在呈现新气象。
其中,4D成像依然是市场关注焦点。
本周,专注毫米波雷达软件的初创公司Neural Propulsion Systems (NPS)宣布获得完成175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之一是通用汽车旗下的风险投资公司GM Ventures。
这家公司的技术方向,是基于原子范数最小化理论框架的波束算法,实现比现有毫米波雷达能力高出10倍以上的性能增强,并基于软硬件解耦适配市面上的不同硬件平台方案。
而在美股上市的4D成像雷达芯片模组方案提供商Arbe,也在今年初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4D成像雷达将于今年底实现大规模量产。
这款名为LRR610的成像雷达,基于48发/48收信号通道,提供超高分辨率的方位角和仰角。同时,具备宽视场(120°方位角× 30°仰角)、超过350米的远程探测、高分辨率和用于精确目标分离的动态范围以及全天候可靠性。
同时,作为传统雷达芯片方案提供商,TI、NXP、英飞凌等数家公司也在加紧布局;既要守住市场份额(面对类似Arbe这样的芯片模组方案供应商),也要PK在下一代产品上的竞争力。
其中,今年市场的新主角,将是NXP。按照计划,该公司和国内某毫米波雷达初创公司联合开发的入门级量产4D成像雷达,将在今年下半年搭载蔚来新车型实现首发交付。
这款产品,主打高性价比,基于NXP的16nm FinFET S32R41汽车成像雷达处理器和TEF82xx RFCMOS收发器,采用双级级联配置,实现1度的方位角分辨率、2度的仰角分辨率以及最大370米的汽车检测距离。
而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这款入门级4D成像雷达大概率将在蔚来子品牌(乐道)车型率先搭载。从一些曝光的谍照来看,该车型并没有标配激光雷达,而是采用4D成像实现感知性能的提升。
这对于一直处于和激光雷达博弈状态的4D成像雷达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此外,小鹏汽车也已经对外披露,下半年推出的新车将降低50%的智能驾驶硬件成本,其中,激光雷达也将是牺牲品。
目前,小鹏的部分车型已经升级上车来自大陆集团的第五代前向、盲区角雷达。此外,由于近年来,视觉感知技术的继续迭代升级,对于激光雷达的真实需求在减弱。
同时,车企也在验证4D成像的能力边界。“现在的4D雷达还是被当作普通雷达在用,这是一个新技术,所以还是在验证很多高阶的能力。”
比如,去年,森思泰克在理想L7车型首次交付4D雷达,但从车企的评价来看,同样如此,“目前,还处于摸索软件应用的状态,需要完整验证之后才知道能否发挥预期的性能。”
同样,特斯拉也对外证实:目前,公司仅在Model S和X两款车型上进行相关验证工作,来评估产品的实际性能,目前还没有计划将4D雷达搭载至Model 3和Y两款走量车型。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4D成像雷达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上车,能否在实际的高阶智驾系统中发挥核心作用也是一个问号。
众所周知,除了增加1D的测高参数,4D点云的最大优势就是远低于激光雷达的成本,但同样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障碍物识别和分类。不过,技术门槛也同样被抬高,“硬件变得容易,但软件难度在几何级增加。”
此前,Arbe公司就直言:我们正在尽可能提供软件堆栈,帮助我们的最终客户(汽车制造商)尽快适应这项技术。而对于车企和Tier1来说,同样也需要时间来优化软硬件性能。
此外,在4D雷达量产进度上慢半拍的博世、安波福等厂商,也在奋力追赶。比如,安波福在今年初CES展上,首次对外展示了由中国本土团队主导开发、搭载首颗一体式集成雷达芯片的第七代4D毫米波角雷达。
博世,也在今年开始主推第六代毫米波雷达,采用最新RFCMOS技术的SoC 芯片和3D波导天线技术,点云输出和处理部分,提供基于AI的目标分类和道路边沿分类。
此外,率先在全球交付4D雷达的大陆集团,也开始在中国市场主推配备5R解决方案的第六代雷达产品系列,包括1个前雷达ARS620和4个环绕式雷达SRR630。
从参数来看,ARS620采用4T4R,单芯片集成射频和信号处理,对摩托车250米最大检测距离,具备稠密点云输出能力,近距离角度FOV±60°。
同时,这一代产品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降低复杂性的同时,性能大幅提升,前向长距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280米,环绕式雷达可360度感知车身周围的环境,探测距离可达200米。
更关键的是,相比于ARS540(大陆集团第一款4D雷达),ARS620在成本上更加可控(性能介于3D与4D之间),显然是奔着规模化上车路径。高性能、价格合理是这款产品的主打标签。
这种竞争态势,也让不少国内供应商有些难受。毕竟经历过去两年的替换市场红利期,正是继续向上突破的关键时间点。
比如,在一汽红旗一举打响盲区雷达国产化替代的森思泰克,在前向主雷达赛道依然步履维艰。本周,即将上市的红旗EH7,作为红旗“新能源子品牌”的首款车型,依然是博世前雷达+森思泰克角雷达的配置。
此前,森思泰克为这款型号为STA79-2Pro的角雷达推出了搭配STA77-6前向雷达的高性能5R方案,后者正是一款6发8收的成像雷达。
而在理想汽车,最新上市的MPV—MEGA,由于标配激光雷达,也没有采用在L7上搭载的森思泰克4D雷达,而是继续沿用博世方案。
不过,对于大部分雷达供应商来说,担忧的还不只是4D的规模化,现有市场的争夺以及车企新车型的供应商替换,更为紧要。
众所周知,去年,有不少车企涉足毫米波雷达赛道,其中,就有擅长供应链垂直整合的比亚迪。去年3月,比亚迪旗下弗迪发布新一代RF1平台前向毫米波雷达,基于TI的AWR2944开发。
此外,弗迪还重点宣传了已经量产的RB1平台角雷达,号称2022年底出货量突破百万颗,并承接了比亚迪角雷达全部份额。
不过,从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在比亚迪的不少热销车型,甚至是去年刚刚上市的方程豹、仰望,依然搭载了来自博世、承泰科技等外部供应商的角雷达。
而作为零跑汽车的体系内供应商,华锐捷此前是这家造车新势力的毫米波雷达独家供应商。不过,随着今年零跑C10的量产,盲区雷达供应商也切换成了楚航科技,前雷达则是大陆集团的ARS513。
此外,几家上市公司也在强势争夺市场。比如,德赛西威已经成为广汽、奇瑞的盲区毫米波雷达主力供应商;此前,该公司也已经完成4D及国产化雷达方案的产业技术布局。
而在奇瑞,作为体系内关联供应商的雷达公司-易来达(埃泰克控股)并不好受。
此外,本月,豪恩汽电(301488)也发布公告,拿下赛力斯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包括舱内监控和角雷达)项目定点,计划于2024年6月量产,项目生命周期为3年,总金额预估约为1.3亿元。
而很显然的是,相比于还在挣扎阶段的初创公司,上市公司无论是规模体量、持续研发投入,还是供应链可靠性都要占优。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进入2024年,市场的持续动荡,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竞争的白热化,更加考验供应商的抗风险能力。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毫米波雷达(不含舱内)2217.93万颗,同比仅增长23.54%,相比于上年同期增速下滑近8个百分点。
此外,车企降本压力持续放大,更是让曾经的5R配置减配为3R。以华为为例,去年开始,ADS 2.0系统已经在部分车型从早前的6颗减配为3颗。
而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智驾系统降本,除了“轻地图”方案,还有“轻雷达”解决方案。“全场景智驾的终极架构XBrain,能让X9减少两颗前向角雷达,这也是高阶智驾降本的路径之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