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的新风口,正在打开。
“生成式AI和加速计算正在重塑汽车产业。”在本周举行的一年一度英伟达GTC开发者大会上,该公司汽车业务部副总裁Ali Kani强调。
而去年MTK与英伟达的战略合作,也在加速落地。本周,MTK一口气推出了四个系列的Dimensity Auto座舱平台芯片组,主打AI智能座舱体验,并实现从豪华到入门级车型的全覆盖。
这被视为英伟达对高通发起的新一轮挑战,借助MTK在中低端座舱市场的占有率和客户资源,再结合英伟达的技术和品牌实现「高端」翻身。
但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智能手机市场,MTK依靠低价策略,即便在高通的强大压力下,依然成为中低端智能手机的主力芯片方案提供商。而在功能机时代,MTK更是被冠为“山寨机之父”。
而在十年前,MTK曾一度萌生冲刺高端市场的念头。比如,2013年,MTK宣布推出全球首款真八核移动处理器MT6592,但实际体验并不好。
2015年,为了继续冲击高端市场,MTK推出了高端处理器新品牌Helio;但小米低端品牌红米手机(MTK方案为主)的爆红,再次击碎联发科的高端梦。
两年后的2017年,MTK对外表示,已经暂时停止旗舰芯片的研发投入,并专注于中低端市场。不过,随着智能手机5G时代的到来,MTK再次发力,推出天玑系列旗舰产品。
然而,近年来,尽管MTK持续冲击高端芯片市场取得一些成绩,但在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市场对其中低端定位的固有认知,在短期内依旧难以改变。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汽车市场。
高通从8155的第三代座舱平台开始,几乎席卷中高端智能座舱市场。同时,去年开始量产交付的第四代座舱平台(8295为代表),更是成为旗舰智能化车型的标准配置。
相比而言,MTK在汽车市场起步更早。2009年,MTK就开始进入车载GPS导航主机后市场,并成为不少方案开发商的首选。彼时,TI、NXP以及日系等汽车芯片巨头几乎垄断前装市场。
此后,为了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MTK甚至还与NXP在专利方面对簿公堂,起诉后者侵犯包括设计、结构、传感器及无线设备信号处理部分的专利。
2016年,MTK开始正式发力车载芯片,产品代号命名为“黄山”;经典的代表产品就是MT2712,四颗ARM Cortex-A35处理器和两颗Cortex-A72处理器的高性能六核SoC。
彼时,高通骁龙820A系列是MT2712的对标产品。不过,高通真正在智能座舱站稳脚跟的是2019年推出的8155。而习惯了在手机市场PK高通的MTK,也随即推出了MT8666。
按照MTK的说法,高通8155尽管采用了更先进的7nm制程,在各项纸面参数上更加领先,但是实际性能却并没有优于MT8666(12nm)。
而这种说法的依据是:MTK采用全球首创的IVI+T-Box双域融合的方式,打造了全球最快的智能座舱系统,系统启动速度仅需要4秒。
此外,MTK还推出了同样基于7nm工艺的MT8675,可以提供更高性价比的7nm+5G T-BOX座舱解决方案。而该公司还喊出了「买7nm座舱芯片送5G T-Box,性能领先同行5nm」的口号。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凭借高性价比优势,MT8666也陆续在吉利、长安、上通五菱等品牌实现规模化量产上车。MT8675则是在哪吒量产上车。
同时,2023年MTK还宣布将推出两款4nm汽车SoC,也是全球首个基于台积电4nm工艺生产,高端型号是MT8676,低端型号为MT8673,还有2715、2718(车规)。
此外,该公司还将车载芯片系列从之前的黄山系列,重新命名为天玑Auto(Dimensity Auto),意图重现天玑在手机市场的辉煌。
而绑定英伟达,为MTK增加了更多的底气。同时,MTK也拿到了英伟达的NVIDIA DRIVE OS、DRIVE IX、CUDA和TensorRT等核心软件授权。
不过,这样的底气,在残酷的市场现实前面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仅仅是在中国市场,高通就已经先拔头筹,以接近40%的份额领跑智能座舱SoC市场。而在座舱域控赛道,高通更是遥遥领先。
此外,不管是车企,还是头部Tier1,与高通的战略合作,尤其是下一代芯片的首发上,依然延续了智能手机时代的碾压式舆论领先。「很多车企,即便用了MTK的方案,也鲜有大肆宣传」
有意思的是,作为MTK唯一官方授权的车联网方案商,也是其在中国市场最大的直接合作客户,掌锐电子在去年被视源股份收购。
而对于MTK来说,更大的风险来自于传统优势的中低端市场。随着高通8295以及Flex舱驾一体计算平台的陆续量产,8155的价格无疑将继续探底。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搭载高通8155的车型价格已经下探至10万元级别。比如,去年上市的吉利银河L6,10.38-15.98万元的售价区间,已经是全系标配高通8155。
这对于MTK来说,至少目前的产品线,已经是步履维艰。再加上芯驰、芯擎、杰发等中国本土芯片厂商的抢单,选择「高中低端」通吃战略的MTK,无疑是四面受敌。
其中,作为MTK此前在中国市场的最大车企客户之一,吉利已经从去年开始在部分车型切换芯擎的方案。
“龙鹰一号对标高通8155,2023年出货量达到20万片。2024年除了吉利系,还有多家车厂的多款车型,预计出货应该能达到百万量级。”芯擎科技CEO汪凯表示。
1月10日,联发科公布了2023年12月的业绩,当月合并营收达新台币436.8亿元(约合人民币100.2亿元),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12.9%,创下近15个月的新高纪录;
但2023年合并营收为新台币4334.46亿元(约合人民币997.8亿元),同比下跌21%。此外,2023年前三个季度累计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48.58%。
联发科副董事长蔡力行曾表示,2024年景气可望比2023年好,只是能好到什么程度,以及生成式AI成长潜质难以估计。
而一些汽车行业人士表示,“如果和英伟达合作的高端产品线,主打性价比,估计还有一丝希望。否则,大势已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