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京东前CEO徐雷发了一个朋友圈,其中有一句话颇为发人深思:我们并不是处于经济的下行周期,而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当然,我还是更愿意相信,我们现在面临的仍然只是一个下行周期,但这个周期会前所未有的长。这篇文章其实已经积淀已久,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发出来。成文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问我一个共同的问题:当下的大环境下,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过去几年里交了真金白银超过5000万学费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我今天也只能站在个人角度,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群体说一些我个人的想法。因为对于这个问题,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答案也是随之变化的。所以我的回答不一定正确,很多话因为种种原因也没办法解释太多,但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一、针对在校学生:
1.专业比学校更重要。尽可能选一个走上社会后容易就业的专业,如果家境不是中产以上的话,尤其要谨慎选择文史哲等专业;
2.大学期间多几段实习,如果有可能,从大一就开始攒实习经验;
3.如果本科不低于双一流,并且职业方向不是高校或者科研的话,建议毕业之后直接就业。目前的就业是越来越卷的,硕士文凭远没有三年工作经验值钱;
4.除非家里有正县级以上干部,否则考公、考编是用来保底的下策,如果一定要考的话优先经济发达地区,另外从长远职业发展来看医生>教师>公务员;
5.能吃苦的话,大学期间学好英语,然后毕业之后去一带一路国家工作吧,这是目前唯一一类对于应届生来说供小于求的岗位,而且一年可以攒同龄人3-5年的钱。
二、针对职场人士:
1.能不跳槽尽量不跳槽,除非新平台更大更稳定,或者是同等平台能给出高很多(30%以上)的薪资;
2.千万不要裸辞,就算现在的工作只能混吃等死也要等着公司把你裁掉拿N+1;
3.如果你觉得自己所处的行业已经出现下行趋势了,那么你的感觉99%是正确的,抓紧未雨绸缪,思考转型;
4.成本中心尽量后移,如果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没结婚的尽量推迟结婚,已经结婚的尽量推迟生娃;
5.学会消费降级,比如地铁替代打车,国货替代轻奢,天猫换成拼多多…其实每个月开销下来之后,你会发现焦虑感减少带来的内心舒适度完全可以对冲掉消费降级对舒适度的负面影响;
6.如果已经35+而且混的不够好,建议别在北上广深卷了,二三线城市的舒适度会远超你的想象。
三、针对创业者:
1.抓紧看看公司里有哪些人是混吃等死的,第一时间裁掉。
2.除非一个岗位紧缺到没有就影响业务运转的程度,否则不要招人;除非一个新业务是有可见盈利时间表的,否则不要开启新业务。
3.如果公司现在还能盈利的话,一定抓紧变现,今天能赚到的钱不要留到明天,因为你不知道明天这个业务还在不在。
4.如果公司还没有盈利的话,办公室赶紧弄小一点,下午茶之类的福利通通取消掉,这些微不足道的成本可能会帮助你的公司多活几个月。
5.公司减少负债,个人不要负债,能多拿股权融资就抓紧多做几轮,但记得要拒绝一切个人连带担保。
四、针对个人投资者:
1.做好大类资产配置,资产超过A8之后,固收、股票、商品、房产、商品、股权甚至加密资产等,一定要分散配置,尤其A9之后要多配置顶尖公司的股权(有兴趣或者需要也可以联系我们);
2.不要借钱投资,但也不要留太多现金,长期来看没有一个主权国家能抵御铸币税的诱惑;
3.能承诺年化收益率超过LPR2倍以上的固收类资产就不用看了,基本都是庞氏骗局;
4.至少在国内,买房用于资产增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真的对房地产有执念,就去看看租金回报率6%起步的欧美和东南亚吧。
5.我现在的宗旨是:所有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有篮子不能放在同一辆货车里,而且所有货车一定要行驶在不同的高速公路上。
针对投资同业:
1.作为机构投资者,无论一级二级,不赚钱的公司能别碰尽量别碰,除非这个公司是做大模型的(笑);
2.一个公司如果不在行业前三基本就可以放弃了,哪怕创始人跟你说愿意签个人连带担保也没用,只会害人害己;(这里凡尔赛一下,我司近两年投的项目都是行业头部,其中不乏数百亿数千亿的独角兽公司。)
3.如果被投企业的国内业务占比在80%以上,而且大头是2G,要格外谨慎了;
4.考虑到整个金融行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个人也要抓紧时间开展副业。比如说我最近开始做付费咨询,也欢迎广大朋友们捧场支持。22岁财务自由,27岁,我决定开始一个新的副业
最后说三句适用于所有人的话:
1.过去两年的局面很可能是未来十五年的常态我们不应失去对未来的信心,但更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
2.中国市场会越来越卷,但海外市场依旧波澜壮阔。我们持续看好中东、东南亚和拉美市场,以中国人的内卷程度走出去绝对是降维打击;
3.如果没想好做什么,就做点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吧。总有些日子很难熬,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