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外公开的“斯坦因密室”里,
竟有600多件敦煌文物中的上乘精品!
点击以上视频,观看敦煌艺术瑰宝!

知乎上题:金庸如果是一名网络作家,还能不能被封神?
有数百人赞了一个回答:我怀疑你没看过金庸小说,才会问出这种问题。
3月10日是金庸诞辰一百周年。
金庸的故乡,烟雨蒙蒙的楼旁,浙江嘉兴就像在广发英雄帖一样热闹;
武侠的圣地,珠江边的香港,正等着那些有缘的侠士;
而在云南大理,那传说中的天龙遗址,人们正聚在一起开座谈会呢……
这些场景热闹得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武林大会一样!
《笑傲江湖》封图
《笑傲江湖》插画
《笑傲江湖》插画

金庸,被誉为全球华人圈最受欢迎的作家。
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他的小说。
有人说,金庸用一支笔成全了香港影视界整个武侠时代。
《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鹿鼎记》......他的15部小说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亿册,翻拍的影视剧多达100多部。
上个世纪90年代,有读者为了看他的书,不惜斥巨资用电报的形式从香港引进。
1994年,金庸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称号,第一次去北大演讲。
全国慕名而来的读者,将学校挤得水泄不通。
他用一支笔,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瑰丽奇幻的梦想,为武侠小说史乃至中国通俗文学史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他一生创造了1427个人物,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都是我们熟悉的荧幕形象。
83版《射雕英雄传》

95版《神雕侠侣》
著名学者余英说:金庸小说为万千读者争赞,笔触有千军万马之力。
文艺评论家李陀说:金庸使中断了传统的白话语言起死回生。
学者冯其庸说:金庸的出现,是当代文化的一个奇迹。
2018年10月30日,金庸与世长辞。
从各行各业到文娱政界,无数读者感慨:风雪大侠出门去,自此世间无江湖。
金庸走了,江湖就不在了。
直到今天,金庸迷们都难以忘记年少时初读金庸的热血,中年时时过境迁的感慨。
01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3年出生于杭州海宁望族查氏家,其祖上查慎行是清代著名诗人。
查氏家境殷实,徐志摩是他的表哥。
虽然热心读书与公益、受乡亲们尊敬的祖父很早便去世了,但他的事迹对金庸产生了两点最为深刻的影响。
一是,乱世里外国人是欺负中国人的;二是,一定要多读书。这也奠定了金庸今后扮演报人角色的基调。
在龙山小学堂毕业后,金庸进入嘉兴中学,即改迁的碧湖嘉兴联合初中,也就是《射雕英雄传》第一回《风雪惊变》中包惜弱去过的浙西大城。
《射雕英雄传》封图
《射雕英雄传》插画
《射雕英雄传》插画
当时15岁的金庸在初三时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商业经历,出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参考书。
后来考入重庆国立中央政治大学外文系,他不断阅读大量的世界名著,还在学校和地方报纸上发表作品。
1945年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离家10年的金庸回到故乡。
短暂停留后,于1946年11月20日进入杭州众安桥的东南日报社,负责翻译、编写稿件等多项工作,正式踏入报纸行业。
彼时战火还没烧到杭州,金庸在工作之余最爱在西湖畔闲逛,品味文化古迹。
因此,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的断桥荷花、《倚天屠龙记》的六合塔下垂柳扁舟全都是西湖的影子。
期间,他出色的才能,尤其是翻译能力受到众多同行前辈的称赞,终于在1947年10月进入《大公报》的总部工作,同时在东吴大学进修法学专业。
后来,又受民国政治斗争影响,金庸跟随骨干人员进入香港发展《大公报》,后与1952年进入《新晚报》做编辑,如鱼得水,与同为武侠小说家的梁羽生成了朋友。
在这期间,金庸深入接触了电影、芭蕾舞、戏剧等多个文化艺术领域,文学素养积淀深厚,现在他只缺少一个绝佳的机会了。
1954年,香港太极派与白鹤派进行了武术比赛,《新晚报》趁机大力报道,取得巨大成功。
当时新华社香港分社主管金尧如想到,既然民众这么喜爱武术,为什么不推出武侠小说连载呢?
于是,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草莽龙蛇传》等作品应运而生,一炮而红。
后来无暇顾及新作连载,金庸便接过了这个接力棒,于1952年开始连载《书剑恩仇录》,金庸这个笔名也自此诞生。
但也是从此,世人往往只知金庸而再也不知查良镛。
02
自1955年《书剑恩仇录》始,至1972年《鹿鼎记》终,历时18年,金庸一共创作了15部风靡华语世界的武侠小说。
凡有华人处,皆有金庸书。以香港为枢纽,金庸的读者遍布世界各地,构成了一个“想象的文化共同体”。
金庸曾将自己的十四部长篇武侠作品题目的第一个字作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看到这十四个字,所有的金庸迷,都会会心一笑,因为这里不仅有“侠”与“武”的故事,更有“情”与“义”的传说。
金庸在这些作品中所描绘的“情”,不仅有男女之情,更有朋友兄弟之情,师徒父子之情,民族家国之情。
纵观金庸的这十四部作品,除《连城诀》《笑傲江湖》《侠客行》和《鸳鸯刀》四部讲述的是“纯粹的江湖”外,其他十部,无一不以民族交融时代作为背景。
其中,大背景设在南北宋时期的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
《神雕侠侣》封图
《神雕侠侣》插画
《神雕侠侣》插画
元明清时期的包括《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书剑恩仇录》《鹿鼎记》;
《白马啸西风》虽没有明确的时代铺陈,却潜藏着汉朝与高昌政权的政治文化交流暗线。
《雪山飞狐》插画
《雪山飞狐》插画

在金庸的这些作品中,蒙古、契丹、鲜卑、女真、党项、吐蕃、维吾尔、摆夷等民族陆续登场,在故事中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联合、或对抗,或壮烈、或柔情,但最终大都通过长期的交流,归于统一、圆满。
比如“神雕三部曲”中的《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通过郭靖的成长历程和家庭情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民族交融画卷。
03版《射雕英雄传》

06版《神雕侠侣》
金庸的武侠世界不仅是虚构的小说,更是一面映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镜子。
通过郭靖等人物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感受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与力量。
1994年,金庸在北大讲学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来了之后,我们华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我们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来……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顽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变成一个民族,我们的民族从此又壮大起来。”
03
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气象万千,英雄豪杰义薄云天:赤胆忠心的郭靖,有情有义的乔峰,豪迈不羁的令狐冲……
侠是什么?是仁义,是家国。
金庸在一篇文章中说:“仁是对大众的疾苦冤屈充分关怀,义是竭尽全力做份所当为之事。引申出去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曾有小朋友问金庸:“世界上真有会武功的大侠吗?”
答:“现在的人不会武功但也可以有侠气。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别人,就有‘侠’了。”
学生时代的金庸因“不守规矩”两次被学校开除。
浙江嘉兴的中学时期,他不满训导主任“老是没有道理骂同学”,写壁报讽刺,被退学;大学时期,他不听师命,言语冒犯,又被退学。
1972年,《鹿鼎记》在《明报》的连载行将结束,48岁的金庸写了一封信给古龙,为《明报》邀稿:“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鹿鼎记》是我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了。”
《鹿鼎记》封图

《鹿鼎记》插画
《鹿鼎记》插画
从此一代大侠封笔,再不问江湖事。
封笔之后,2005年,81岁的金庸去了剑桥读书,还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在英国剑桥读书时,80多岁的金庸同普通学生一样,背着双肩包,里面放满了课本。
有一段时间金庸还会骑着车上课,但因为太太担心会发生危险而就此作罢。
有学生想找金庸拍照,签名,金庸说:“我现在是学生,不是作家。等我不是学生的时候,我再和你坐下来一起吃饭、喝茶。”
大约侠气本身就蕴含着一份孩子气。侠客像孩子一样纯粹真诚,在复杂的人性纠缠中尽力地分明是非、追逐本心。
回顾金庸先生的一生,可谓足够精彩纷呈、足够跌宕起伏、足够波澜壮阔、足够奇绝瑰丽,可谓是恣意汪洋、名满江湖。
这一生就是一部武侠小说:前半生纵情恣意、洒脱妄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后半生心怀敬畏,不断向学。
直到去世之后,仍唯留一段传奇一股侠情在人们的思念中,荡气回肠!
有人曾经问他:“人生应如何度过?”
金庸回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