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国家,人民对健康的追求没有止境,对医生的企望要求也与时俱进,迫使规范医师培训成为标配。没有经过住培不能行医,应该进入法律条文。但是,对于医师个人,做住院医院多半是一生中最一言难尽的日子
多年前某日,在一个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鼓吹规培,讲完进入答问阶段,突然最后排站着听讲的人群中,一位男士自报姓名,是外科规培医生,高声问美国住院医师待遇。不等回答,开始抱怨医院待住院医师不公平,干不完的活儿,受不尽的气,拿最低的工资,不能养家糊口,越说越气,几乎失控。
我对此没有准备,被问蒙了,赶紧回过神来,先说美国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的收入差别,再提国家对规培每人三万元拨款。说到这儿男士更生气,说根本就没有拿到钱。我更蒙了,住院医师就算是学徒也有吃饭零花钱,怎么会干了活不给钱?一时语塞。旁边主持讲座的主管院长赶紧站起来收拾场子
住院医师收入低是事实,但不难理解。工资薪酬其实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辛苦钱,汗水钱,劳力所得。一部分,而且往往是更大的一部分是责任钱,劳心费。一个教学小组中,住院医师具体跑腿干活,主治医师担负医疗责任风险,与工人和厂长情况有一比。
后来了解到,这位外科住院医师是专硕研究生,是中国规培特有而美国住培从来不需要面对的问题。规范住培之初,专硕也来凑热闹,但研究生只有一点点奖学金。当时,考不上研究生进住培,硕士生收入反而不如住院医师。
事后记得提过建议:住院医师不问来源出身,一律同工同酬同管理。今天似乎仍是问题。现在回看,专硕是画蛇添足,更合理的处理是,研究生名副其实专心研究,不进住培。有心临床工作,毕业后再进住培,免得搞成目前两头失落的局面
这文章不关专硕的事,但行文致此多说两句。不管专硕当初设计用心多么良好,但这些年的实践证明,专硕对这些年医学院毕业生质量滑坡负最主要责任。就凭这一条,教育部就应该从善如流,废弃专硕。
最近的政协会议上,协和院长王辰院士就专硕提案,对专硕危害做出深刻分析,也对改正有6条意见。建议的第一很好,直击要害,可惜多了一条尾巴。为保证医生质量,住培起码需要三年,而培养一个硕士水平科学人材,也要三年。两者兼顾需要6年。专硕的要害在于想用三年时间达到两个目标,这岂不是弄虚做假,败坏世风,也为实践证明是完全错误的。
纠正办法最好是随世界大流,一了百了废除专硕,分离临床与科研人才培养路径,用足够时间叠加培养双料人才。变通办法,废除考研,住培达标均授专业硕士学位,算是两害取其轻的迫不得己。
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事情难办。回去鼓吹住培之初,完全没有想到一个简单明了直接了当的事,在中国是如此复杂,简事成繁,易事变难,说到底还是用心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废专硕这个事,事关重大,最好直来直去,不绕弯,不苛且,不取巧,爭取一次到位,百年后不需要再改。
单就住院医师成份单一化,事到如今,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但必须有卫健委,教育部,人事社会财政等所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远非医师协会一己之力所能改变。尽管不完全赞同,仍希望王院士的提案能够通过,相关部委认真办案,至少避免考研的影响,扫清住培一大绊脚
一国住院医师收入,不能与别国特别是美国比,而应该看比例。美国住院医生收入大概是主治医师的三分之一。接近这个比例就不算太出格。
进住培前,我已经有一份工作。改当住院医师,收入立减四成。加上太太不愿意去洛杉矶,两头租房。在旧金山的公寓一室一厅。大厅突出一块,正好隔出来给女儿住。有了老二,外公外婆来帮助,住客厅,女儿只能进卧室挤在窗户边小床上。不在病房轮转时,一个月总要设法回旧金山一两次。
其时,一家四口就挤住在一间卧室里。儿子那时晚上不睡觉,关灯以后不哭不闹,却到处找人搭理他。一会儿挤在爸爸妈妈之间,一会儿爬起来,拍拍爸爸的脸,在妈妈脸上坐一坐,没有反应,又吭哧吭哧地爬过两床之间的桌子,到姐姐床上,只听把姐姐的脸拍的啪啪响,还是没反应,又吭哧吭哧地爬回大床上。每天晚上总要来回几趟,最后总是卟通一声掉入桌子旁边为他准备的睡觉地方,挣扎爬起来一阵,最终悄无声息,一家人才能各自睡觉。二十多年过去了,女儿儿子各奔前程,想亲近而不可得,当年记忆只留下温磬
通过第三步医生资格考试,有了加州行医执照,进入第二年,自觉有点本事了,就可以参加月光行动(moonlighting),去需要医生的地方打工。打工一次可以收入600元,一个周末挣一千多,而当时月薪不过三千。
当住院医师,完成学业学好本事还是最主要的,与其花时间精力去闹待遇,不如正面与基地互动,爭取改善学习工作环境,三年成才。这方面可以从美国借鉴很多
各项各业中,学医做住院医师的辛苦是有名的。经过所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哪个没有几点辛酸泪!有多苦?我做住院医师那些年,每年都有住院医师自杀的,这些人可都是美国教育的人精儿呢!
进入住培的头四天,我只睡了大约八个小时。第一个周末给家里打电话,就是劝已经通过了第一步医生资格考试的太太,立即停止,因为不值。
毕业后,时常思考,为什么照顾十个病人会忙成狗样,而后来一天三十多仍然游刃有余。答案至少部分是,当时觉得特忙是因为不会,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的道理。如何帮助住院医师迈过这一艰难时期,应该是每一个住培基地用心对待的问题
首先,住院医师本身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过硬非常重要,并非每一个人都适合学医从医。选择学医的人应该从进医学院开始。但鉴于中国医学教育现状,各基地招人不妨在这方面多用心思。我这里又忍不住要重贴我在《白衣典礼》一文中写过的系列六问
1,是否热爱医学
2,是否愿意成为医师
3,是不是很再乎赚钱
4,能不能应对极端stress紧张情况?
5,能不能经受得住批评,并及时改正
6,很在乎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
如果不能令人满意地回答这些问题,最好不要学医,热爱医学也不一定要做医师。在医学院学习过程中,好生掂量自己,不对路不要进住培,可以去基础课教研室,或者去不需要直接面对病人的专业,如病理检验放射等。这一步下点功夫,宁缺毋滥,基地、领导、带教老师和住院医生的日子都会好过些
美国住培有许多办法减少住院医师的辛苦感觉。且不说每年有两次retreat 之类的活动让住院医师放松,也让住院医师有机会吐苦水,许多日常工作培训制度安排也顾及住院医师感受。比如,轮转安排用尽心思,十分注意张弛有度。
刚进住培,不了解为什么一月一轮转。用一位主治的话解释,连续在内科病房,ICU, CCU之类的病房轮转,管病人,四天一值夜班,会逼人发疯。而所谓的专科轮转只是跟主治医师看会诊和上门诊,相对轻松。
回忆当年R1(第一年住院医)的轮转记录,三个内科病房,包括一个在县医院的,二个ICU,包括一个在退伍军人医院,一个CCU,全部被相对轻松的轮转相隔开。看得出来这负责排班的人用尽了心机。有一年我的内科病房和ICU紧挨着,秘书专门打电话征求同意,表示歉意
以前文章中多次强调的工作教学小组制,主要目的固然是符合医师培训本质上师傅带徒弟的要求,有助于放手让住院医师从实践中学习,也让患者医疗安全有保证,却也是困难轮转抱团取暖的制度设计,有助于培养医生的团队精神。
小组中的高年级官大一两年,有责任帮助照顾低年级。能够得到高年级与带组主治医师随时随地的咨询指导帮助,无疑有助于缓解新手的焦虑。每个住院医师每周有一天休息,是高年级照顾轮休住院医师的病人。工作查房时,一旦住院医师工作有瑕疵,有不了解的情况,高年级要分担责任。
R1低年级也有互相理解包容支持的时候。一次在内科病房轮转,同组的高年级A是一个R3(第三年住院医)、非常能干强悍的女将,之前PhD,博后,UCSF的助理教授,发过多篇CNS文章,前程似锦,却在四十岁时决定进医学院学医,当时已经选定为下一年的住院总。另一个R1一个伊朗人叫M,斯坦福医学院毕业,足球玩得非常漂亮,曾经是斯坦福球员。
一天值班,下半夜大忙,彻夜未眠,已经早上,三个人都没有精力多话,个人埋头写病历,6点半,急诊科又来pager。当时我和M都各收了5个病人,这个很可能是这轮夜班的最后一个新入院。因为上次夜班我是先发,这轮夜班M先发,按理他应该收这个病人。他却给A讲价钱,我看A很不高兴,左右为难,就说了声我去收。M这么強的一个住院医师,现这种软弱象,大概是已经到了极限,能帮人一把,为什么不呢
美国医学院招生,住培招聘,是严进宽出,大多数都能过关毕业。美国住培招人是双向选择。基地主任会面谈每一可能入选的住院医师即是工作认真负责,也是避免今后麻烦。住院医师也面试选择基地。这方面有书杂志教医学生如何选基地。其中一条建议候选人与在培住院医师交谈,了解住院医生感受。
那种只让干活不教学的基地,或者有教学如午间课,但太忙,忙得没空参加听课的基地,是不能去的一旦医学院毕业,水平不会太差,考分低,好人要紧的。那种住院医师之间勾心斗角基地,也是不能
美国内科住培管理中,住院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与住院医师是先后同年,行事如大姐兄长,有天然亲近感。一般业务能力出众,天天早上主持晨报,安排主持午间课,晚上读杂志会,还要本事能够服人,打杂不辞辛苦,也最了解住院医师的个人问题,包括情绪状态。
我同年的一个住院医生,耶鲁医学院毕业,几个月后突然崩溃,辞职不干了。后来被劝了回来,最终完成学业。参与其事的一个住院总后来说,这是她当住院总最有成就感的事
虽然说住培本质还是师傅带徒弟,但不能把住院医师当徒弟,更不能当成医学生。住院医师是医师,最要不得的是把住院医师当杂工使用。回国带教查房,转一趟病房,回示教室坐下,主任主治医师高年级住院医师都在座,R1不知去向,一问,去找病人签同意书去了。在美国当住院医师,从来没有被拉差去管不是自己所管病人的事。
基地对住院医师的使用,是让其在实践中学习,轮转及科室工作安排要以此为前提。面对目前许多基地存在的无序状态,住院医师使用规则必须要细化。比如只要是轮转两个月或超过两个月的专业,最好试用教学小组的办法管病人。
当组内只有一名一年级的住院医时,由主治医师直接带教。根据其能力,分配给管理一定数量的病人,比如6-10个。当组内有高年级也有低年级住院医生时,要求高年级和低年级重叠管床。高年级负有监督和教导低年级的责任。比如,一个高年级加一个低年级,共管16张床,每人各管8床,但高年级对低年级管理的8张床也负有责任。
住院医师工作查房应程序化形成制度,比如规定8-10点住院医师预查房时间,要求高年级带领低年级预查。住院医师用晨报学到的看病程序,看自己管理的每一个病人,争取有自己的思考和意见。10-12点主治医师带教老师查房,这样保证住院医师工作秩序能够每天按步就班,减少焦虑。也应该建立住院医师交接班制度,包括轮转交接班和白班交夜班。
我们当年住院医师对每一所管病人有一张卡片,记录病人年龄性别床位,主要诊断,需要立即关注的问题,重点观察追踪项目,抢救状态,出院计划等,每天下班要交班给值夜班的同年,完成轮转时留在特定位置算是交班。这是有利于患者安全,也让新人尽快了解情况,减少工作量,也因此减少焦虑
一般来说,培训的强度与毕业质量正比。高培训强度却不一定与焦虑苦辛感觉正比。我经历的美国办法可供参考。
但无论如何,各人承压抗焦虑的能力总有差异,总会有人濒临崩溃,英文叫做Burned out。各基地应该有专人管理住院医师健康,包括精神状态健康,鼓励住院医师把自己的焦虑苦痛发泄表达出来,寻求帮助。一旦有苗头,特别是有自杀倾向时,基地与住院医师相关的任何人,包括保健医生,同事,带组医师都应认真对待。
实在受不了应该允许休息较长时间。但所休时间应该在毕业前补足。美国住培经常有延迟毕业的情况,多是休假超过规定时间需要补上的
基地主任对每一个住院医师一年有两次单独谈话。好像就是聊聊天,鼓励几句。基地办公室有一个资深秘书,一个热心肠,非医学问题,事无巨细都可以找她。
美国基地是不管住房吃饭之类的事情。但加州大学系统有学生宿舍楼盘,已婚有家庭的排队有空房就给住。租金比市面上便宜很多。医院食堂称咖啡店,医院给每一个住院医生一张饭卡,一年有几百元钱,比吃餐馆方便。每天的午间课,大多备有盒饭,让人把排队买饭的时间,省出来听讲。
一年两次retreat,一次在UCLA校园,更主要的一次有两三天在洛杉矶东面深山里的箭头湖,房间没有电话,呼机没有信号,没有公共交通,吃喝玩乐,座谈会鼓励提意见建议吐苦水,让住院医师的日子有另一种一言难尽。
每年毕业有需要着正装的盛大晚宴,更是让每一个走到这一天的医师们,觉得三年的辛劳值得。真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住院医师毕业时,也有同样的感慨!(3/8/2024)
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