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绿色能源与产业未来论坛
2024绿光ESG榜典范案例征集
组织机构
中国能源报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
绿光气候学院
征集对象
国内外所有企业和机构,含中资企业、中资出海企业、外资企业、金融企业、研究咨询智库机构(智库类含非盈利机构),申报主体承诺三年内无违法违规和不良记录。
绿光ESG榜QA
1、申报案例必须涵盖ESG全部范畴吗?
不是。绿光ESG榜聚焦案例本身,申报案例可以是在环境、社会、治理的某一个范畴,或某一个子议题的案例。例如,节能降碳、节水节电、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废弃物处置、新能源使用、循环再生、生物多样性、乡村振兴、社区服务、在地文化、员工福利、公益志愿、社会倡导、行业推动、负责任供应链、负责任旅行、负责任投资、可持续材料、可持续(绿色)设计、绿色包装、董事会机制、高管薪酬、性别平等、跨文化...等等,评选主要聚焦案例本身的完整性、创新性、引领性、互鉴性和可持续性。
2、申报主体必须上市吗?必须发布过可持续/ESG/CSR报告吗?

不是,非上市企业也可申报;不需要发布过ESG/CSR/可持续报告。已上市企业、非上市企业、中小微企业、研究咨询智库机构均可申报;智库类包括科研、咨询和智库单位,含非盈利机构。
3、一家单位最多可申报几个案例?
申报案例免费。一家单位最多可申报3个案例。
4、本届绿光ESG榜一共有几个榜单?每个案例可选择几个榜单?
本届绿光ESG榜一共有4个榜单,每个案例可选择多个参评榜单,所有独立榜单评选均来自典范案例TOP100榜。
4个榜单包括:
(1)典范案例榜TOP100 ,初审后公布;(2)3大典范贡献榜TOP10,总计30个,从TOP100榜中评选,终审后公布 ;(3)7大行业典范创新榜TOP5,总计35个,从TOP100榜中评选,终审后公布 ;(4)典范人气榜TOP18,终审后公布(数据来自公众投票,分别由3个典范贡献榜TOP2(6个)、7个典范创新榜TOP1(7个)、其余典范案例榜TOP5(5个)构成,总计TOP18)。
5、产业链分类和传统行业分类方式不同?
是的。本届绿光ESG榜主要以产业上下游和价值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归类,基本涵盖所有行业。
6、如果申报3个案例,邮件提交资料时,每个案例都必须有3个附件材料吗?

是的提交在线申报表时,可以在案例概述中分别列出案例1、案例2、案例3。邮件提交完整资料时,每个案例都需要提交对应的3个文件包,包括:附件一在线申报表和填写完整后盖章的申报表,作为初筛依据。附件二案例报告,2000字,作为评审依据。附件三,其他材料,主要作为辅助评审资料,比如媒体报道和ESG报告或评级证明等,附件三的材料依据申报单位情况而定。
7、入围评审和初审有什么不同?
入围评审,由组委会筛选主要依据申报单位提交的附件一申报表中每一项资料的完整、准确、案例概述清晰、流畅入围后方可进入初审环节。初审是由公众投票、数据分析、专家评审综合评审构成。评审依据包括:
(1)案例报告:在E、S、G不同纬度和综合纬度的突出贡献的量化成果、案例的创新性、引领性、互鉴性和可持续性。
(2)其他材料:如媒体报道、申报单位发布的ESG/可持续/CSR报告和评级材料,以及企业/机构规模、行业特性等将作为初审和终审的参考材料。
9、入选榜单后的9大权益怎么理解?
入选本届绿光ESG榜4大榜单的所有案例,享有9大权益。包括:
权益(1)获得本活动中国能源网官方专题页中展示;
权益(2)主办方官方公众号等自媒体展示;
权益(3)申报单位投稿审核通过后官方发布;
权益(4)活动不同阶段主流媒体全网传播
以上4项权益均由主办方统一安排执行。
权益(5)人气TOP18的主旨发言依据公众投票排序得出最终结果;
权益(6)现场展览展示,需另行支付展览制作费;
权益(7)加入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智库;
权益(8)高端会晤、国际参访;
权益(9)深度访谈和产业专项对接
以上权益(6)至权益(9)均按申报单位申请顺序,先到先得。
案例示例
  • 本活动主要关注案例完整性、创新性、引领性、互鉴性和可持续性
  • 案例概述等同于摘要,以下均为示例:

  • 案例概述(申报表填写,限800字)
  • 案例要素:主体、名称、类型、时间地点、创新点、量化成果、持续性、荣誉
  • 参考示例:
  • 名称:XXX金融公司-xx省xx市XX区-社区环保科普案例
  • 概述:xx金融公司于2022-2023年期间,在xx省xx市xx区xx社区开展环保科普活动。创新点: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绿色市集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取得成果:带动本企业员工参与人数近500人,带动社区居民超过5000人参与,亲子家庭300户,儿童青少年300人参与,垃圾减量约10吨/年,居民环境投诉减少90%,并于2023年12月将模式复制到了xx省、xx区、xx区的其他3个社区。通过这些行动,xx社区被评为“xx市生态文明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治理、绿色生活方式、废弃物处置和循环再利用有了更系统的认知,社区环境变得更宜居,更友好和谐,充满温暖。
  • 参考示例:案例报告(邮件提交,限2000字
  • 案例结构:摘要、正文
  • 案例要素:主体、名称、类型、时间地点、创新点、量化成果、持续性、荣誉
  • 示例1:案例报告
  • 名称:XX环保科技公司-xx省xx市xx区-“垃圾艺术展”案例
  • 摘要(即概述):xx环保科技公司作为xx省xx市xx区xx社区垃圾处置转运的运营企业,于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xx省xx市xx区XX社区每季度举办1场“垃圾艺术展”活动,总计举办了7场,参与垃圾艺术创作的居民家庭约100户,每次展览观看人次约1000人次,总计约7000人次,实现社区垃圾减量约10吨/年,居民环境投诉减少80%。社区被评选为“xx市生态文明社区”,居民满意度超过98%。通过在所运营的xx社区开展近2年的“垃圾艺术展”主题活动,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和对本企业工作的理解,促进居民绿色生活与绿色消费、增进社区和谐和居民归属感。
  • 正文:2022年3月,xx环保公司经过讨论,初步形成了由公司市场部牵头和策划,联合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共同商议,招募积极的社区志愿者共同组织活动,公司行政部组织内部员工积极参与的一套流程化机制。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北京市朝阳区XX社区每季度举办1场“垃圾艺术展”活动,总计举办了7场,参与垃圾艺术创作的居民家庭约100户,每次展览观看人次约1000人次,总计约7000人次。
  • 通过“垃圾艺术展”的创作和展览,增强了居民对“垃圾是放错的资源”的意识,提升居民对塑料再生等回收再生用品的认可度,对居民绿色生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实现社区垃圾减量约10吨/年,居民环境投诉减少80%。社区被评选为“xx市生态文明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治理、绿色生活方式、废弃物处置和循环再利用有了更系统的认知,社区环境变得更宜居。同时,这种新颖的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交流机会,居民间更友好和谐,充满温暖。另外,有3位持续参与活动的“垃圾艺术创作者”被5家主流媒体专访报道,被称为“社区再生艺术家”,社区也被美誉为“再生艺术社区”。社区垃圾艺术展活动已经持续近2年,并扩大到全国5个社区,辐射近10万人。2023年项目调研显示,居民对社区环境质量、人文温度、幸福感和归属感都显著提升,满意度超过98%。
  • “垃圾艺术展”社区活动的年度总结和调研显示,本企业与社区居民、业委会、居委会等相关方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作方式,在社区工作的本企业员工对工作更加积极、用心、富有成效。“垃圾艺术展”的新颖形式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不仅实现了环保科普价值,更通过艺术创作凝聚人心,将环保意识和行为融入文化生活,建立持久的环保理念和价值观,对儿童和青少年产生长久影响,培养下一代绿色公民。
  • 示例2:案例报告
  • 名称:xx能源公司-xx省xx市XX区-气候领导力科普案例
  • 摘要(即概述):xx能源公司于2022-2023年期间,作为xx省xx市xx区xx社区的供热企业,每3个月在社区开展气候领导力工坊科普活动一次,总计开展6次,带动本企业员工参与超过60人,带动社区居民参与超过300人,社区和企业亲子家庭50户,儿童青少年100人,于2023年10月将模式复制到了xxx省xxx区等其他5个社区,辐射近5万人。通过将日常居民生活中可感知,易接触的供热、制冷、用电、用火习惯,防灾意识融入社区气候领导力工坊活动中,工作坊结合角色扮演、逻辑分析、辩论等不同形式,取得了社区老中青居民、物业、政府等不同相关方的广泛认可,为社区培养了20位“老年气候大使”志愿者,还成为社区青年社交的载体,促成了3对青年喜结良缘,培养出10位“青年气候工坊引导师“持续接力工作坊。2023年xx社区被评选为“xx区气候友好社区”,气候领导力工坊不仅提升了居民对气候变暖的认知和社区气候韧性,增强了极端气候下防灾减灾意识,也更理解“能源”作为人类活动的能量基础,与人们的一言一行息息相关。
  • 正文:省略.....更详细叙述案例从策划、实施、结案全过程,对环境、社会产生的正向价值和取得的量化成果。案例获得的各方反馈,可改进或可复制推广的方法,案例长期持续开展或扩大规模的可行性和可能的效果。
  • 示例3:案例报告
  • 名称:
    xx电动汽车公司-xx省xx市-电池循环专项公益基金案例


  • 摘要(即概述):xx电动汽车公司于2021-2023年期间,在公司内部设立“ESG创新中心”,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纵向围绕本公司业务设计ESG体系。2021年3月ESG创新中心决定与国内环保类公募公益基金合作设立"xx电池循环专项基金“每年捐赠500万元用于相关课题研究、标准制定、行业推动、技术交流和能力建设。经过近3年的发展,已开展国际课题2个国家级课题1个,制定相关行业标准3个,企业标准3个,与国际前沿机构开展技术交流研讨5次,相关行业培训200人次。2022-2023年,ESG创新中心股权投资一家新兴电池循环利用企业,用“绿色设计”将原工厂升级为“绿色工厂”,工厂和企业运营中清洁能源占比至50%,实现降碳5万吨/年。通过“xx电池循环专项基金“整合国内外专家资源,提升研究能力,为企业长远发展夯实基础。通过股权投资为企业快速建立产业链闭环体系,为应对欧盟《新电池法案》和碳关税做好准备,提升了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研究成果的不断发布,提升了公众对本企业作为“负责任企业”品牌形象的认可度,企业整车销售连续3年增长超10%
  • 正文:省略....更详细叙述案例从策划、实施、结案全过程,对环境、社会产生的正向价值和取得的量化成果。案例获得的各方反馈,可改进或可复制推广的方法,案例长期持续开展或扩大规模的可行性和可能的效果。
扫码填写申报表(在线提交)
官方咨询群及QA
有任何疑问,加官方微信助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